我虽然没见过周教授,但文章是读过的。知道其是中国经济界的名人。但“管理大讲坛”组委会某人的一则推荐函,却让我哭笑不得。我不知道这是在赞扬周教授还是在骂周教授?我相信周先生见到此函,也会觉得不妥的。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周其仁教授为什么被人誉为“周奇人”
这不是谁说的,这是长江商学院MBA、EMBA学生起的,说周老师有两奇,一个是讲课效果的神奇,不论在哪里,周老师的课堂一定是自始至终地人满为患,其讲课精彩程度非一般人能企及。北大学生说,周教授讲课时有人路过教室门口被“吸”进去,本来想听一下就走了,结果在那里不走了,周教授讲解经济制度学的课程,深入浅出、极具有魅力。第二“奇”是建树“奇”,他有一书叫《挑灯看剑》,观点独树一帜、批评一针见血,被称为“周奇人”。
周教授讲课从不卡壳,通过非常逻辑的话语阐释新制度经济学原理,措辞严谨,滴水不漏,这背后的有力支撑是亲历亲为的实地调查研究,从真实世界可观察的现象入手,在理论和实践中来来回回,这是其仁教授区别于黑板经济学家主要特色。教授讲课不乏幽默,幽默不同于搞笑,往往下面的同学笑得人仰马翻教授还像没那回事一样继续讲…从来没有一个老师能把经济学讲得那么生动过,被评为“北大最受欢迎的老师”实至名归!而他自己却说:我开的是选修课,听我的课的当然是喜欢这门课的,当然评价就高。的确有道理,但是他第一节课就说过,不点名,只要选了这门课到期末参加考试就行,来不来上课无所谓,老师这样软约束,学生却硬约束自己周六上午起个大早连坐四个钟头,这样的老师有几人,这不是实力是什么?
有实力当然有魅力!除了本校学生,听课的来自各界八方:邻居院校的学生群体首当其冲(我属于此类),来北大进修访问的学者,还有就是各路新闻媒体,大家在这里聆听大师的声音、感受大师的风采、与大师面对面交流、共享精神饕餮大餐。“看到教室里黑压压的一片人全神贯注痴狂地听课,其精神风貌和对真实世界的真切关注感染着每一个人,同学们的学习兴头也很足,课间休息教授总是被围得有水泄不通讨论问题,师生良性互动,教学相长,于教者和授者,都是一种愉悦地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