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深圳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
对于青少年来说,要健康体魄,更要健康心理。刚结束的奥运会有很多例证表明,身体强壮的人也会面临心理问题,比如杜丽在夺取首金的压力之下痛失金牌。而残奥会上,很多运动员虽身体残疾,却在出色的心理状况下发挥出优异水平。心理健康对个体更重要,再强壮的体魄也会受心理因素影响,而健康的心理则能弥补身体的残缺与不足。
健康的心理是在成长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一个人成年以后是否积极向上,取决于青少年时期是否打好了心理健康的基础。所以一定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在深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相对容易实现,而心理健康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成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父母和老师,如果想要孩子接受你的训导和培养,家长和老师必须首先学会与孩子建立起非常亲密的、相互信任的、建设性的亲子关系或师生关系。
然而现实中,很多青少年与父母毫无沟通甚至对立,使家长对孩子施加影响成为无源之水、一厢情愿。这是因为不少家长忽略了与孩子的情感交流,缺乏平等和尊重,对孩子要么忽视其正常需求、要么采取权威态度,久而久之就会破坏亲子关系,无法形成孩子对家长的依恋。所以不要忽略与孩子的交流。很多人借口工作忙,没时间与孩子相处,实际上这并不需要多长时间。
如今两代之间的冲突似乎比以前要多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成年人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成年人有时会走极端,或完全顺从孩子,或完全以自我意志强加给孩子。这就涉及到有效沟通的原则问题,父母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没有考虑孩子的立场。事实上,很多成年人的想法是有偏颇的,而有时孩子的想法并非完全错误,却被成年人一棍子打死,让孩子不能接受。加之现在的孩子与以前不同,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讲求文明、平等、尊重、理解,由于两代人成长背景不同,必然导致代沟存在,冲突也就难免。
青少年成长不能急于求成。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负担太大,却仍强加给孩子很多超前的东西,初中就开始学高中的知识,周末参加各种培训班。这其实并没有必要,也不符合孩子成长的客观规律,是拔苗助长。其代价则在有的孩子成年早期或成年后表现出来,如啃老族、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不能适应,就是不符合成长规律的恶果。
所以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商更重要,它包括心理状态、自我表达与控制、关心他人、适应环境、对挫折的应对能力等,如忽略这些,可能会给孩子留下缺陷而导致恶果。
健康心理比健康体魄更重要
评论
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