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传统媒体的盛宴,新媒体的战场


    2008奥运会,是传统媒体的盛宴,是新媒体的战场。
    

    这星期,北京分公司新闻中心的同事和从广州总部出发的前方奥运团队已经会合,他们是新媒体的前线战士。

    很担心这些同事,又很为他们骄傲。2年前的年会上,我对同事们保证,他们将亲身经历这个时代所有最最重要的时刻,因为他们站在一个新媒体的前沿上。奥运会,是我兑现承诺的一个开始。

    手机媒体何时能成为主流媒体,那只是时间的问题。

    ——图片是我在3G门户奥运联合报道发布会上的PPT,文为韦老宝的奥运命题文章:

    北京奥运让2008成为中国人一个无比醒目的时间坐标,我敢武断,若干年后,许多人的许多记忆得先找到这个坐标,才能打捞出一个概貌来。
    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大时代”?
    大时代如何席卷了我?我自己稍微整理了一下,列清单如下,分AB面展示:

    一、申办
    A面  2001年7月13日晚上,我和朋友在一家酒店的后花园吃饭,忽然门口就放起一长串鞭炮来,紧接着远远近近都有了鞭炮声,周围的话语关键词尽是:“成功了”、“北京”、“奥运”。我到现在也很纳闷,那时候北京是禁止放鞭炮的啊,他们怎么就准备好的呢?回到住处看窗外,不时有烟花闪烁在北京的夜空,鞭炮一直就没断,我在房间里,觉得大事发生了,但自己格格不入。


    B面  2003年,一个机缘认识了一位出租司机,是老家在东北的大哥,热情豪爽,去他家聊天,大嫂说那个晚上,大哥拉了一晚上活,白干,不管谁上车,说去哪就去哪,不要钱,为什么?高兴!那晚大部分都是要去天安门庆祝,北京人的喜事,有面子!问对他有什么好处?大哥说,路会宽,大家生活会好吧?他不是很确定,但他发自内心的高兴,那高兴感染人。

    二、火炬
    A面有一次吃饭,在广州,就五个人,两个是火炬手,其中一个答应跑完后,把火炬送给我防身。


    B面另有一次吃饭,在南京,好像有八个人,两个是火炬手的家属。他们什么都没答应我。

    三、建筑
    A面这两年,几乎每两星期都往返于京穗,下飞机去机场,都会经过鸟巢,顺带视察它的进度,看着它从平地上慢慢冒起来,好像吹气球似的。试灯那晚,又是刚下飞机,始终不能确定它是否完工。
    

    B面在奥运大厦后面,住了十个月,每天早上,都看见很多带着胸卡的人表情严肃地拎着包子豆浆,通过门岗的检查,进去上班,正门口还有个志愿者岗亭,不知道用来服务谁。晚上无论多晚回住处,都会看到奥运大厦每一个窗口都亮堂堂的,我想,大家都真的很辛苦啊。

    四、演讲
    A面官方演讲是3G门户和华奥星空宣布合作,联合报道北京奥运会的新闻发布会上,我没有什么好说的,只好把顾拜旦的《体育颂》拿出来做PPT。
    

    B面民间演讲让我觉得自己像是个小学校长,那是公司第一届运动会,在广州的奥林匹克中心,晴空万里,一场别开生面的运动会就要开始,我作为临时主席,没什么好说的,只好再次引用顾拜旦的话,只是不是《体育颂》而已:祝愿所有的医院都关门。结果第二天,有近百名同事被烈日灼伤,包括我在内,满脸脱皮,还四处跑来跑去和人家开会。

    五、文艺
    A面这边是歌曲部分:有一天去看YY搜索的热卖搜索词,排第三的是“北京欢迎你”,我怎么都想不明白到底这个关键词是搜什么,点进去一看,原来是北京奥运会会歌!震撼!!!震撼!!!
    

    B面这边是电影部分:好像叫《北京街头》,无意间在某个电影频道看到,故事是讲一对偶遇的男女在一天中的遭遇,男的是司机,女的是大提琴手,其中一个场景是他们在路边站着,忽然旁边大排档看电视的人们开始欢呼,电视画面是宣布北京获得了2008奥运主办权。另一个镜头是,他们都累了,折腾了一天,要告别了,女孩为男主人公在没有人的大街上奏了一支曲子。那支曲子很好玩,因为男主人公的名字都是半个
音,女孩为他拉的那支曲子,全是半个音。

    在以上这些字词被串起来之前,在奥运会开幕之前,我的个人奥运清单好像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