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同情是人类的天性,也有人说,可能并不是每一位可怜者都值得同情,尤其是面临“同情”的人和事被与市场经济规律联系到一起的时候。慈善的恩惠可以“摆平”一时的难关,但决不是个一劳永逸的托付。
两年中,沈阳一家与动物有关的企业两度陷入困境,政府与社会则频繁出手相救,而种种迹象则表明,改换解决问题思路的时候到了。
危机
2006年末,沈阳,天寒地冻。地处城市东部的沈阳市冰川动物乐园里,动物们“情绪低落”——比寒风更具杀伤力的是一种名叫“饥饿”的本能生理反应。
沈阳冰川动物乐园位于棋盘山森林野生动物园内,占地面积240万平方米,是1997年沈阳市的招商项目,随后一家民营企业成为其经营者,并于2000年12月9日正式开园。
但开园之后接踵而至的“非典”和“禽流感”让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数量锐减。“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动物园的营业收入仅过百万,只及往年黄金周收入的三分之一,而全年的经济效益比前一年减少了百分之五十,接二连三的重创让动物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危机。
时光行至2006年末,近百个种类的2000余只野生动物更是陷入了食不果腹的状态,那场仿佛一夜之间发生的“口粮危机”,让这座国家一级城市森林野生动物园,在沈阳生存六年之后,不得不向外界发布封园通告,首次向外界坦承经营亏损,难以为继,并于当年的11月1日起暂时停止接待游客。
拯救
就在一年前那场动物“口粮危机”袭来之时,作为沈阳唯一一家动物园和野生动物科普基地——沈阳冰川动物园,美丽多姿的孔雀、憨态可鞠的大象,野性十足的老虎……所曾经带给沈阳人的快乐和自豪,在那一刻瞬间变得十分遥远与尴尬。于是,一个“拯救冰川动物——2006沈阳首届爱心捐助暨慈善晚宴活动计划” 急速诞生。但是,令所有人想不到的是,它又同样迅速地黯然“流产”。
在那份被广泛称之为“拯救计划”的文案中,几家颇具影响力的组织提出邀请多家有实力的知名企业齐聚五星级的“凯宾斯基酒店”,并聘请辽宁省某著名拍卖师,按照冰川动物园的动物数量,预选设置拍卖标的,逐一进行爱心竞拍,比如,10只天鹅为一个标的,每年需要5万元食物。拍卖底价即为五万元,随后请沈阳市公证处进行现场公证,并在现场宣布成立沈阳市野生动物慈善基金会。
“拯救计划”的内容还有制作“冰川有爱”大型艺术雕塑,所有参与竞拍与捐赠的企业的名字均会被刻在上面——使其爱心与慈善行为被后人和历史永为铭记。
变数
就在看似完美的动物“拯救计划”出台前,2006年11月5日,沈阳冰川动物乐园还向外界发布了一封颇具“求援、求救”意味的公开信:“这次闭园实属无奈之举,做出闭园的决定,违背了我们建园的初衷……冰川动物乐园在被迫停止营业的5天时间里,竭尽全力地保证了近百种2000余只野生动物的基本生存条件。但是,最不希望发生的是两天过后,园内的大部分肉食动物将断绝食物,其他动物也将陆续断食。为此,冰川动物乐园呼吁,请伸出关爱之手,救救野生动物吧!”
“遇险信号”发出,公众捐赠意愿高涨,但“拯救计划”并未就此“板上钉钉”。
“求救信”发出不到48小时,曾经高呼“救救野生动物”的沈阳冰川动物乐园一位高层通过媒体婉转地表示,政府正在就动物园的事研究解决办法,慈善捐助的事“再等等,再等等,再等等看吧!”
从迫切求援,到低调回避,一切事情似乎在飞快地变化。几天后的2006年11月10日,沈阳冰川动物乐园重新开园恢复营业,人们同样从媒体报道中找到了此前“变化”的答案——“有关部门责成棋盘山管委会拨款100万元,作为冰川动物乐园的重新启动资金。”
复辙
不过,似乎再多的钱也永远填不满动物们无底洞般的饥肠。一年后的2007年,消息传来,冰川动物乐园再陷“断顿儿”泥潭。
动物还是那些可爱的动物,人们还是那些热情的人们。2007年11月28日下午,沈阳某汽车销售公司的员工及车主为冰川动物乐园的动物们捐赠了近5000元的新鲜牛肉和白条鸡,有的车主还是当天凌晨就动身,特意从葫芦岛赶来还带着孩子,令人感动。
种种情况表明,那是一场规模较前一年更为庞大的“慈善盛宴”。
声音
但是,与热情的人们和年幼的孩子不同,来自另外一些社会群体的“声音”对一场场动物“慈善盛宴”的“可行性”提出了置疑。应受访者要求,记者于文中隐去了他们的名字和单位。
沈阳某国内知名装修、装饰公司总经理:冰川动物园的口粮危机实际上完全是一种企业市场行为里的经营危机,我了解到的情况是,冰川动物园并不是一项公益事业,而是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企业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必然有赔有赚,赔多少,赚多少,都是企业自己的事情,不能说,你赚钱了就高兴,赔钱了就要让社会捐助,从这一点来说,我不赞同捐助。
沈阳最大的眼镜连索销售商之一:既然是一种经营行为,企业就应该有足够的市场意识和风险承受能力。挽救口粮危机,理所当然应该是冰川动物园经营者必需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过多地呼吁社会救助,因为,你毕竟不是公益性事业,游人入园,是要花钱买票的,你有经济利益的。所以我不赞同社会捐助。
某国际知名饮料品牌驻沈机构总经理:首先声明一点,我接受采访没有经营公司授予权,完全是出于我个人对这一事件的关注和看法。实际上,关于动物园慈善捐一事,曾经有人征求过我的看法。我想,无论怎么,企业或个人捐助都是需要师出有名的,对动物园的捐助首先不是公益行动,其次,也不是政府行为,而是动物园的一种企业自身行为,至少,到目前为止,无论从公司的资金使用计划,还是从捐赠的意义上来说,希望都很渺茫。
沈阳某大型钢材、房地产营销集团董事长:作为人类的亲密伙伴,从人和动物的感情角度来讲,作为现代社会提倡的一种责任意识,企业可以考虑捐赠的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具备了实际操作的可行性。捐赠一些食物可以,但是,一旦存在大量的捐助款,谁来监管,捐助的前提是人性化的,而捐助之后是透明化的,必须杜绝“出之有名,用之无名”的现象发生,如果没有一个权威的机构专门监督机构和透明政策,我个人认为可行性很小。
沈阳市人大代表、辽宁某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我对冰川动物园的情况略知,从《野生动物保护法》来讲,从公民到政府,现到社会各界都有保护保护动物的职责,从这个角度来讲,呼吁捐助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存在经营行为,产生利益链条,这里的情况,就比较复杂,首先作为经营者,企业是难以逃避的第一责任人,其次,在捐的款项管理和使用中,必须要加强监督,但是,对于这件事情,我始终认为不能操之过急,一次捐不能解决问题的根本,还应该寻求更长远的解决办法。
辽宁省社科院经济学专家:类似的动物园运转不佳的情况,全国范围内还存在不少,事业单位管理的公益事业也有入不敷出的情况。如果单纯从公益事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公益性的事业不应以赢利为目的,如果公益事业运行不下去了,政府理应给予一些支持,但是要具体区分和介定这个“公益事业,不能说,因为管理水平或者市场运作有问题,政府也要一概接纳。
反思
事实上,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也在考量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合情,合理,合法、有效地根治所有潜伏在沈阳冰川动物园里的危机。
一段时间以前,《时代商报》所接触的棋盘山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沈阳市相关部门已经在冰川动物乐园进行了调查,动物缺粮很大程度上属于企业自身的问题,不是政府行为,希望其它企业和市民冷静地对待包括捐助在内的所有问题,“不要盲目的捐助。”
此外,按照有关协议,动物所有权在国家,企业只有经营权,若企业无力经营,政府可以收回其经营权。这意味,政府与动物园不是“管”与“不管”的关系,而是要研究怎么管才能管好、才能更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此为2007年之报道,有感于沈阳冰川动物乐园两年中两度断粮而作。彼时,本人笔力有限,读者见谅。)
“动物慈善晚宴”的前路与背影
评论
编辑推荐
2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