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和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改革开放和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李华新

    

    中国工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全国广大职工和工会干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开好这次大会,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8-10-17 07:28:00 作者: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改革开放无疑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壮丽的史诗,最华彩的篇章。在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工人阶级始终站在时代前列,肩负历史使命,作为主力军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潮流中,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中国工人阶级,伟大的中国工人阶级推动伟大的时代前进。30年来,在书写改革开放壮丽史诗的历程中,工人阶级展现出自我的亮丽风采。( 2008-10-17 07:18:00 来源:新华网)

     工人阶级在改革开放中的主力军地位和作用,现在是否已经弱化了,自然回答是积极核对,那就是改革开放工人阶级的作用,非但没有弱化而是不断提高和强化。在年初那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到来之时,面对厚达30至60毫米的严重覆冰,面对人工除冰成为“危险但最有效”方式的抉择,无数的电力职工义无反顾地走向一个个高耸的电网铁塔,铁路、电力、交通等各行各业干部职工,用自己的勇气、毅力和奉献,诠释着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在那一刻,人们为之震惊和惊喜,而这些人这样的形象也正是无数工人阶级优秀品质的一个浓缩、一个代表。

2007年,来自一汽大众的工人王洪军和来自上海宝钢的工人韩明明首次登上国家科技奖最高领奖台,实现了工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零的突破。 

而近年来,有更多的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人物进入了大众传播媒体的视线,而并非是在五一劳动节才会有工人阶级的代表与身影。

    工运专家认为:“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恢复与重建,不仅有效地带动和促进了工会各项工作的开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家的政治民主和经济发展。” 

    从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实行厂务公开和民主评议企业领导人的工作,到推动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公司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领导班子,再到董事会、监事会都要有职工代表参加。广大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截至2008年6月,全国有108.6万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职代会制度,94.5万家企事业单位实行厂务公开制度,8.5万家公司制企业建立职工董事制度,8.3万家公司制企业建立职工监事制度。 

    改革开放30年,面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广大职工的维权意识逐步提高。 因此作为工会组织的使命的实现其实和工人阶级的先进作用并不矛盾,而是现在的工人阶级的使命中,具有了更多的现代企业制度的色彩。而对工会组织的重视和不但发挥工会组织在经济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这也的确是一个新的课题。时代没有抛弃工人阶级,而在改革的大潮中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会不可能被弱化。

    自然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劳动关系的多元化、复杂化,侵害劳动者权益问题日益突出。 这是一个历史发展时期要面对的新课题,但是这些都不是工会组织可以弱化的理由。

    不过我们这里所论及的工人阶级,大概是属于国家的产业工人的,而不是我们在社会上所见到的无数的其他企业的,尤其是多种经济实体中的工人,这些人我们只是用是普通的劳动者来定位。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一个群体,还是以国家大型企业的工人为一个主要的群体和形象。在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一部分职工下岗失业,他们的生活遇到一些暂时的困难。在这场巨大的变革中,中国的工人阶级又一次表现出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他们承受着改革和调整带来的“阵痛”,承担着改革的成本,却对改革抱有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而这样的一种境界,也只有作为工人阶级可以承受。 

因此我们在当下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时候,我们应该为改革作出牺牲的工人阶级,表达我们应有的敬意。因此工人阶级在为改革作出牺牲的同时,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工人阶级为改革开放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 。 

这是一次继往开来的大会,也是应该引起人们极大关注的会议。把更多的资源和手段赋予工会组织,把党政所需、职工所急、工会所能的事交给工会组织办好、办实,不断扩大工会的社会影响,为工会工作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也许,这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

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工会肩负着光荣使命。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