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就是上帝”是个伪命题
新语
中国人从来都不相信上帝,但不知从何是起,也不知是哪位高人,杜撰出了一句“顾客就是上帝”的口号,而各商家也不知所以然地都加以追赶,媒体更是不遗余力的鼓吹。有的商家居然张贴出“顾客永远是对的”来哗众取宠。一时间,忽悠得到商店里买东西的顾客的腰板一个个都挺得直直的。
老实说,上帝是什么,我到现在也没有搞清楚。有一次,去一个基督教堂转悠,一进门就有一位“教友”迎了上来,要给我布道。我也不失时机地问她,上帝是谁?她便正告我:上帝就是咱们中国的老天爷。老天爷可是说一不二的人物,“顾客就是上帝”就是说咱们买东西的时候可以说一不二,为所欲为喽?但是一进商店我就迷糊了,为什么商店里的商品价格都是商家定的?不是说顾客是上帝吗?为什么不让我们上帝顾客来定价?
其实,“顾客就是上帝”不过是商家的一种经营管理理念。商家在对其产品设计、生产、包装、销售乃至售后服务等方面,要充分考虑到顾客的各种需求,这样才能更多的占有市场。所以,这只能适用于商家的内部管理机制。把这种企业的内部管理方式拿出来大张旗鼓地宣传,是商家蛊惑人心的做法。顾客大可不必当真。事实上,只要厂家、商家能把顾客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来对待,就是对消费者最大的欣慰了。三聚氰胺奶粉的暴露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三鹿、蒙牛和伊利,有哪一家没有喊过“xx就是上帝”“xx就是生命”这样的口号?可是又有哪家在利益面前能真诚对待消费者?不要说是上帝了,就连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没有了啊!所以,作为消费者,我们万万不可被商家关于“上帝”的宣传所蒙蔽。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自我认识。
不过,商家叫喊的“顾客就是上帝”真的让一些顾客信以为真了,而媒体的渲染更让这些消费者找不到北了,我就看到过有媒体在对商家和顾客的纠纷的报道时居然使用:“你怎么能这样对待上帝?”的标题,看来,记者们已经真的把自己当作上帝来对待了。
日前,发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北京交通广播女主持人李莉等四人被捷克警方强制羁押一事,就是李莉等人在上帝“管辖”的地区还把自己当作“上帝”的结果。恕不知,在上帝面前,商家和消费者是平等的。
据媒体报道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这四位北京交通电台的主持人和编辑来捷克旅游,当时在外汇兑换店,用100欧元兑换了捷克克朗,兑换之后感到价格不合理,随即向店员提出交涉,要求退还欧元。但店员不同意,情急之下,四人拍打柜台前的玻璃,后用密码输入器拍打。随后,店员报警,8名警察随即赶来,店员称密码输入器被损坏,要求赔偿。警察要求李莉等四人出示护照,但四人表示拒绝,同时也拒绝前往警察局。于是,警察用手铐控制四人,并将四人带回警局。之后在布拉格华人和中国驻捷克大使馆官员的斡旋下,李莉等人在缴纳了1500捷克克朗的罚款(赔偿砸坏的密码器)后,警方解除了对她们的羁押。
在欧洲的很多国家,甚至在我国的香港地区,外汇兑换点大多不是银行开设的,但是,它们也是依法设立并经营的。既然是经营外汇交易,当然就有买进和卖出的差价,有时这个差额还是比较大的。都是,无论如何兑换点都会有明确的标价。而且你在兑换之前还可以仔细询问价格。与银行相比,这些兑换点会在兑换比率与实际汇率有差别,但是在银行兑换外汇可能是要另收手续费,而兑换点就是按标定的比率进行兑换。另外,外汇兑换点的营业时间要比银行的营业时间长,兑换手续也来得方便。所以说,这些外汇兑换点并不是向有些网友所说的“黑店”。你可以选择在兑换点兑换,也可以选择去银行兑换。如果你和兑换点发生交易,一般情况下,兑换点也会给你一个标有兑换比率,金额等内容的交易水单,有的兑换点甚至还会让你在水单上签字,以确认这笔交易。
李莉等人大概是在没有问清交易价格的条件下,就用欧元与兑换点兑换了捷克克朗,等到把捷克克朗拿在手上后,才发现这里的兑换率与汇率有差距,便认定“价格不合理”,于是在“顾客就是上帝”意念的驱使下,执意要店员退还欧元。然而,公平是交易的基本准则,在平等的条件下发生的交易,岂可随意毁约?而且交易一旦发生,电脑都会有记录,店员也不能擅自更改,所以捷克店员自然不能同意李莉等人的非分要求。或许是受到了某些万科业主因为所买的房子降价而要求开发商退还差价的启示,主持人们便开始无理取闹起来。
如果说到此为止,这四位女士还仅限于无理的话,那么接下来她们的行为就是无法了。即使兑换点不是银行,但是由于经营涉及到大量现金,所以也是警力重点防范的地点,而我们的主持人们却在这里大喊大叫、拍打防暴玻璃、摔砸密码器。就这些行为而言,她们的身份已经从一个兑换外汇的转变成了有暴力倾向的行为不端之徒。这从随后赶来的警察有8名之多,就可以充分说明她们的行为之严重性。再加上她们拒绝与警察配合,警察用手铐控制她们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即使你在国内,4个人围着银行现金柜台大吵大闹,拍玻璃,摔密码器,中国的警察叔叔也是不会袖手旁观的。
作为顾客,作为消费者,时刻注意维护自身的权益是应该的。但是,这其中应该有一个度,这个度就是合理与合法。不能因为自己是消费者就以为可以为所欲为,就可以提出非分的要求,就可以采取非法的行为。在买卖交易过程中,不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是平等的两个主体,都必须遵从诚信的原则。不幸的是我们的很多消费者都像北京交通台的这四位主持人一样,很自觉地就把自己抬高到了上帝的位置上,从而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所作所为。到头来只能落得个丢了面子又输钱财,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可谓是咎由自取。
“顾客就是上帝”不过是商家的谦恭之词,是一个伪命题,我们切切不可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