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者清


我很羡慕住在水边的人们。

水是富有灵性的,它变化着眼前的风景,过滤着身边的空气,也清除着头脑里的杂念。

那天,在初秋的蓝空下,雨后的艳阳格外热烈,我们去安康水电厂社区参观。汽车驶出美丽的江城安康,沿着汉江边向西跑了10多分钟,在一块小高地上突然收住急驰的姿势,头一偏拐进了路旁的大院。

这是安康水电厂机关的办公区和生活区(土地名叫马坡岭),工会赵主席已迎候在门口,便带着我们在社区里走走看看。社区里的面积并不大,但随坡就势,因地建设,显得起伏有致,富于变化。这儿一个小广场,那边几台小花坛,步行道曲径通幽,绿荫里小景悦目。可以看出水电人爱厂、爱家、爱美、爱生活的热情。

到了社区的最后边,悬崖上的围栏挡住了脚步,眼前的风景让人驻足。只见绵长的汉江在面前清澈地流淌,两岸的绿树楚楚静立,几只小船儿在渡口随波浮动,天然一幅水墨风景画。

围栏里的石椅上,有几位退休的老太太坐在那儿聊天;树林中的草坪上,有几位老爷子在那儿手舞足蹈地锻炼。见到赵主席,他们纷纷打招呼,赵主席也微笑着询问老人们的身体和家庭情况。

我站在江边不愿离去,只有看到美水,我就变得很激动、很贪婪。在我的生活理想中,有一项就是能够住在江边,天天看着江水从眼前、从脑里、从心灵中流过。因此,我很羡慕安康水电厂的居民。

我问赵主席:“厂里这么多楼房,有空着的吗?”

赵主席说:“没有。都住着人呢。”

“现在已经房改了,有没有职工调走了,卖房的?”

“有,但是厂里有规定,只能卖给内部职工。”

那就是说,外边人是别想住进来的。此刻,我深深遗憾自己不是水电人。

安康水电厂不但环境好,还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这儿工作和生活着两位美丽的青年女作家:杜文娟与李娟。杜文娟就在工会上班,已经出版了几本专著,系陕西省作协文学院的签约作家。她在一篇题为《拥有一条江是美丽的》的散文中写道:“每天,都能听到汉江上水鸟的歌声,每天,都能看见缓缓流淌的一江绿水。我知道,像这样清澈安静的江在中国已经不多了。”“汉江是我们无尽的财富,就像密西西比河对于美国作家,莱茵河对于欧洲作家,伏尔加河对于苏俄作家,长河黄河对于中国古今许多优秀的作家一样,汉江是一座富矿。在我们的汉江上,有古会馆,古镇,古栈道,古廊桥等等。既有浓郁的巴楚文化,秦汉氛围,汉江特色,又有陕西最大的人工湖——瀛湖,有国家大型水电企业、陕西最大的水力发电厂。”杜文娟是清醒的,勤奋的,颇有收获的。

那天,在厂门口,我还见到了另一位女作家李娟。她是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会员,已经出版散文集《品尝时光的味道》,我在她的文集中读到:“我不知道,我为什么如此迷恋这条洁净的清澈的河流,我对她像怀着对于母亲一样的眷恋。这里不是我的故乡,可是,我在她的身旁生活了十多年,我常常在水边写作,在水边给你和我的其他朋友写信,我习惯了信的落款都是,于江水之畔。我知道,她是我的生命之河,她充盈着我的生命,包裹着我的疼痛和欣喜,我的幸福和忧伤,永远给我以温暖的抚慰。”

她们的体会是深刻的,因为她们长年累月生活在江畔,一边从事着用汉江水发电、制造物质能源的工作,一边醮着汉江水写作、贡献文化能源。她们因汉江而变得多情多才,汉江因她们而变得美丽传神。江水远去山留青,水不舍昼夜,文不论古今,与自然相融合的真情实感永远动人。

读着她们的文字,我感到很亲切,因为我也是汉江的子民。同时我也感到很自豪,美丽的汉江,美丽的女人,美丽的文章,汉江女神的风韵就这样流传下来了。

近水者清,这清是空气,是环境,是粮食;这清是聪颖,是智慧,是性情;这清是品质,是思想,是修养。

在安康水电厂这儿感受犹深。

有了美水,有了大好河山,有了电与光明,有了激动和喜悦,也有了我们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