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白天,我在杭州讲学,这一天,是原来的杭州西湖博览会更名为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暨第十届杭州西湖国际博览会开幕的日子。整个杭城都是一片喜气洋洋和热热闹闹的气氛。晚上,我打开了宾馆的电视机,地方台的新闻档,都在一开始的时候,报道了谢晋导演去世的消息;但不知为什么,我们的国字第一台——央视一台,却好像没有注意到我们的电影大师辞世的特大新闻。不过,对于央视的新闻偏爱,我们早就习惯了:央视的黄金档新闻节目中报道谢世的人物,可能我们从来也没有听说过;而我们如雷贯耳的人物离开了,央视却又可能视而不见。我想这不一定是央视的错,而是我们评价人物价值的标准,没有跟上央视高档次、高眼界的高水平。
身处杭城一派欢快热闹气氛中的我,体验着这喜的气氛和悲的发生,一下就想到了文艺作品常用的表现手法,就像是《红楼梦》里,一边是宝玉洞房花烛的喜庆,另一边是黛玉悲凉焚稿的凄惨,这样的对比描写一样,让观众看了两者之后,不会觉得喜得更喜,只会感到悲得更悲!听了这则新闻之后,我再看稍后直播的西湖国际博览会开幕式的盛大演出,完全没有了欣赏大型歌舞晚会的喜悦心情;我的脑子里不断出现的是有关谢晋的印象,谢晋的故事和他那些对我们这代人有着深刻影响的影片片段。
我在网上很多的很多有关谢晋的报道,都提到了谢晋的影视艺术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上世纪末,我在上师大做教师的时候,多次到这个学院,为学生讲法律基础课。影视专业的学生和其他学生很不一样:有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有了片约,要给老师请假,到外面去拍戏;同学们上课时的表情特别丰富,我随便讲点小笑话,或是来个小故事,都会让同学们喜形于色的;还有那些帅气十足的小男孩和千娇百媚的小女孩,把教室渲染得像花园一样。也正因为这样特点,我在上师大任教的时候,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的法律基础课,都是我有意接手上的。
记得1999年的秋季刚开学,我像平常那样,到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的院办公室,去拿我教的班级的学生名单。走到办公室门口,我看到许多人坐着在聊什么,而坐在人群中间长沙发上的,正是大导演谢晋。现在,我真正看到这位大名人和大偶像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激动极了!
谢导的电影,我几乎全都看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现在某些在国际上频频获奖的明星导演们还没人听说的时候,谢导就已经名满天下了,他也成了一个时代最有票房号召力的电影导演。记得八十年代,《大众电影》杂志对谢晋推出的每一部影片,都会做重点报道:在杂志的封面封底或是彩色插页上,主推谢晋影片的剧照;杂志的文字报道,也有很多给了谢晋作品。
我说明我的来意,人群中的一位男士,让我到楼下的一个办公室里去拿学生名单。我下楼来拿到了名单,又问了一下那个班里学生们的情况;当我返身走出来的时候,正好看到谢导演从楼上一个人下来了。两人在楼梯口相遇,谢导冲我笑了一下,然后走出了学院办公楼的大门。谢导温和而慈祥的笑容,让我久久地回味着。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说自己是崇拜者的粉丝,我就是谢晋的超级粉丝!尽管他的影片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有一点,我想大家都不会否认:谢晋作品是中国电影的一大特色,谢晋是中国电影一个时代里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电影之王!
谢晋的电影作品,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他用他的电影,纪录了他这个年龄的电影人,最熟悉的一个时代的特征;二是,他的影片有着鲜明的女性主题色彩。虽说每部影片基本上都有男女主角,但有的导演会力推男主角,爱拍男戏,而有的导演则更倾向于围绕女主角说戏,偏好女戏,谢晋作品明显属于后者。
说他的电影是时代的纪录,只要看过他的系列影片,都会有这个印象。他不像现在有些导演,喜欢拍那些不知是哪个时代的,好像放在任何国家的任何时候都可能会发生的爱情故事,人飞来飞去的,戏跳来跳去的;谢晋作品严格地纪实,是特定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最真实的纪录。比如他的《女篮五号》、《舞台姐妹》和《红色娘子军》,就是用影片在忆苦思甜,而忆苦思甜是我们国家一个特定时代的思想观念,也是我们国家众多的文学艺术作品,一个时代最主要的特征,同时,这也构成了谢晋影片的两大板块之一——文革前板块的核心主题。
谢晋电影的第二大板块,也是他的第二个电影作品高峰,是他文革后的一批作品:《牧马人》、《芙蓉镇》、《天云山传奇》和《高山下的花环》等。这些影片的主题,是我们国家八十年代影视作品的主流主题:一方面反思文革,另一方面着眼于让人们展望未来,而不是一味沉缅于感伤和悲伤之中。此外,由于文革那个非常时代,伤了很多人的心,国家很需要用文艺作品的形式,颂扬爱国情和爱国心,谢晋影片很好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成为新时期的红色经典。
谢晋影片的第二大特点是女性主题。他的有些影片,从片名就能明显地感觉到是以表现女性为主的,比如《女儿谷》、《女篮五号》、《舞台姐妹》、《红色娘子军》等;还有些影片,虽然片名不直点女人,但是戏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比如《青春》、《芙蓉镇》、《天云山传奇》、《最后的贵族》等。可以说,谢晋作品中,最有代表性的影片,基本上都是女性影片。此外,谢晋导演选择女主角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给我印象很深,那就是他选用的女主角,几乎都有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女篮五号》里的秦怡,《红色娘子军》里的祝希娟,《春苗》里的李秀明,《青春》里的陈冲和张瑜,《天云山传奇》里的王馥荔,《芙蓉镇》里的刘晓庆,《最后的贵族》里的潘虹、肖雄和李克纯,《女儿谷》里的赵薇等。这些女主角都是大眼美女,构成了谢晋影片的一大特色。
如今,85岁的谢晋走了,他给中国电影史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他也给几代中国观众,留下了最深刻的记忆。他曾经在中国影坛引发的中国观众的电影热情,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任何导演,都很难达到的!那种超级的电影号召力,那种疯狂的观众热情,只属于他,也只属于一个特定的时代。谢晋的电影故事,可能会因为太有时代性,而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过了之后,让新生代的电影观众感到有些距离、有些陌生;谢晋的电影人物,可能会因为太着重表现一种观念,而使人性的东西少了一点。然而,这些都不会影响谢晋作品的代表性,也正因为谢晋影片的独特色彩、独特风格和独特类型,会让任何写中国电影史的人,都不可能忽视他,会让任何亲历那个时代的人,都不可能忘记他。
海涌回眸:谢晋钟爱娘子军!
评论
2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