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学”的致命缺陷:成功以后怎么办?
这个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都过着平庸的生活:上班应付工作,下班应付家务;有事的时候急急慌慌,疲于奔命,没事的时候就斜躺在沙发里守着电视;他们希望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却只是想想而已;他们的人生要么过于忙碌,要么就闲着无聊;他们一辈子要么什么都不想成就,要么什么都成就不了;他们既无目标,又无计划。
自20世纪上半叶以来,由戴尔·卡耐基创立的成功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不少人的生存面貌。以激励为中心的成功学,使不少人的人生被赋予了目标、热情和动力,并使他们凭借个人的努力和创造而赢得了自我的认同和社会的尊敬。
伴随着中国的市场化、全球化进程,曾几何时,有一个浪潮在追逐财富和成功的人群当中悄然兴起,这就是来自西方的成功学。
我是从大学时代开始关注成功学。但后来,我对来自西方的成功学越来越有说不出的抗拒和反感。直到几年前,在跟“好心情中国文化讲堂”创办人智然老师的一次对话中,我才完全找到了原因。
智然老师认为,西方成功学回答和解决不了一个根本问题:成功以后干什么?
这个问题的另外一个提法是:到底为什么要成功?
进一步的追问是:到底要成什么“功”?换言之,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呢?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成功的人生呢?
象我们这样喜欢较真和刨根究底的人,在这个世界大概并不多。然而,必须看到的现实是,正是由于在这些基本问题上缺乏正确的心态和足够的思考,导致许多人成功不幸福。
不要让成功障碍你的幸福
不要让“成功”障碍你的幸福!这是给一切渴望成功者的警言。
亚里士多曾指出:“我们选择幸福是为了幸福本身,而不是为了别的东西。有时我们之所以选择荣誉、快乐、智慧等等,那是因为我们相信通过它们,我们能够获得幸福。”
成功学善于激励,能够激发人们追求成功的热情与创造财富的潜能,但同时也留下种种影响和障碍人们的生命健康成长的负面东西——那就是膨胀的个人物欲和狭隘的功利心。
许多拙劣的成功学讲师通过一堂煸动性的演讲,把人们成功的欲望激发来了。这些欲望是什么呢?诸如:我要在什么时候赚到多少钱;然后我还要赚到多少钱;我要拥有多大的房子,多大的车子;我要超过多少人;我要让多少人仰望我……如此等等。然而,这些善于煸动人们欲望的讲师们,却并没有告诉人们如何来引导和控制自己的欲望——而这,正是许多优秀的人在人生道路上最终惨败而归的原因。
人的欲望如下山猛虎,许多追求“成功”的人在不知不觉之间就成了骑在虎背上的人——想下都下不来,欲罢不能,在不知不觉间就堕入了利令智“昏”、财“迷”心窍的“昏、迷”状态。一个处在昏迷状态的人又怎么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呢?他们只能成为欲望的奴隶,在名疆利场上被欲望之鞭任意驱使。一个被名绳利索所捆绑的人是不自由的。一个被欲望之鞭抽打着的人是不可能理智和清醒的。因此,他们不可能也取得真正的成功,更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他们取得的“成功”大多只是暂时的、片面的和表面的。
被“成功综合症”困惑的人们
生命教育专家吴甘霖先生在《生命智慧——活出自己的阳光》一书里,将这些症状称为“成功病”。所谓“成功病”,就是人们在追求成功过程中片面理解成功和片面追求成功的种种心灵和行为病症。
“成功病”,换个说法,就是我所说的“成功综合症”。前文我所提到的“发展综合症”,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就是“成功综合症”。
今天的许多人都在不同程度上感染了“成功综合症”。其具体表现有:
1、
2、
3、
4、
5、
6、
患上“成功综合症”的人们,往往会有三种疏离倾向:
对自我的疏离:找不到真正的自我感,时常感到精神空虚,内心慌乱,不敢面对自己,不习惯独处,生怕没事干。
对社会的疏离:找不到与他人和社会和谐相处的感觉,要么为看不清社会问题和趋势而困惑不安,要么因为与他人和社会的种种矛盾和摩擦而心怀不满、怨天尤人,要么过于随波逐流和矫揉造作,过于自我中心,缺乏真正的归属感。
对根本性与全面性的疏离:往往会因过于重视某些枝节问题,而失去了人生根本意义的追求,失去了全面成功的完整性。
毫无疑问,这些患了“成功综合症”的人们,其实大都在不知不觉间远离了真正的成功,更别谈品尝幸福的滋味了。他们本质上是一种失去了自我的人。(胡奎:幸福管理工作坊创办人,幸福管理学创始人,北京和君创业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北京东方生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