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中国人,我为什么不生气?
丁启阵
我有一位同事,言行具有鲜明的两面性:与家人、同事、朋友相处时,是典型的好脾气,温和圆滑,如同世故的耄耋老人;但是,一旦涉及媒体披露出来的社会不公平、不健康现象,他的表现立即判若两人,疾言厉色,破口大骂,他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愤怒青年”。
可能是由于网络时代消息不容易封锁,也可能是由于近年来政府的新闻报道尺度的确有所放宽,阴暗面事件不断被报道出来。因此,我这位同事愤怒的频率就随之增大。几乎每次见面,他都有不平之事需要发泄。最近几日,令他纠结在心的是杨佳上海杀警案件审理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几次见到,他都就案件审理过程中公安、司法部门的做法,发表了措辞激烈的言论。如警方所说,杨佳没有遭殴打,上海警察为什么两次到北京跟杨佳接触?六个小时的扣押,只放了八分钟的录音以证明警察没有殴打被告,而且法官居然采信了,这不是公开侮辱全国人民的智商吗?被告家属要求自己找辩护律师的要求被驳回,而法院指定的竟然是跟当地司法部门有关系的律师,这位被告辩护律师竟然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表对被告不利的言论,这还叫律师吗?关键证人、被告的母亲在被司法部门传唤之后神秘失踪,为什么有关部门不对此做出解释?……这些网上已经在广泛传播的情节,他都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以排比加反问的句式,不厌其烦地一再重复给我听。
这位同事说,想起这些不公平的事情,他就忧心如捣,经常夜不成眠。我看他在单位休息室排出两三把椅子,往上一躺,能于顷刻之间酣然入睡,对他夜不成眠的说法表示怀疑。有人说:他之所以能在办公室的椅子上睡得这么香,可能正是因为他在家里没有睡好。听起来不无道理。
这位同事的忧国忧民,显然乏人赞同。他说,他家里人就总是批评他多管闲事瞎操心。对这样的批评,他当然不能接受。因此,他曾屡次问我:他的反应是否真的有问题。但是,每次都是不等我回答,他就说出了一番道理:那些事件实际上跟他都没有直接关系,他自己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收入,有老婆有儿子,过日子是没有问题的。他之所以如此忧心忡忡,是觉得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制度下,自己好像牲畜一样,没有安全感,没有享受到做人应该有的尊严。他还认为,当坏事落在他人头上的时候,人们尤其是知识分子、有话语权的知识分子不勇敢地站出来,同样的事情将来就一定会落在自己的头上,等到那个时候,就说什么都晚了!
几年前,龙应台有一篇杂文,题目叫《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批评了台湾人遇到坏人坏事时的不生气现象。文章的结尾说:“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如果你有种、有良心,你现在就去告诉你的公仆立法委员、告诉卫生署、告诉环保局:你受够了,你很生气!你一定要很大声地说。!!!!”很显然,我这位同事不在龙应台批评的中国人之列,他不但生气了,很生气了,而且也大声说出来了。此外,我这位同事的担忧跟龙应台何其相似乃尔。
我知道,这位同事并没有批评我怯懦的意思。但是,我毕竟开了博客,而且也还有一定的浏览量,因此,每次听他批评有话语权的知识分子没有勇敢地站出来主持正义时,我总自作多情地有点芒刺在背的感觉。龙应台那文章是赞同一位外国作者的观点的,“因为中国人怕事,自私,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宁可闭着眼睛假寐”。我反躬自省,遇到坏人坏事的时候,自己之所以经常没有选择勇敢地站出来,怕事、自私的成分或许都有一点儿,但决不是全部原因。我觉得,更主要的原因是,多年的碰壁经历,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即使我勇敢地站出来,于事无丝毫之补益,结果总是一样的。既然生气不但没有作用,还会气大伤身,让自己经受病痛的折磨,那还不如做一只每天“高高兴兴上山去,快快乐乐回家来”的身体健康的羔羊。身为公民,我们早就清楚,我们目前的政治权利,基本上就只有在选举区一级的人大代表时,画一个圈,投一张选票。
2008-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