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危机是工业文明由盛而衰的必然结果,金融海啸对中国外贸的影响不仅体现在订单减少上,而且中国企业即使接到了订单,有时也收不到货款。近日,在广交会举行的一场出口研讨会上,商务部公平贸易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年以来中国出口企业收账难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一些外国进口商拿了大量的货物后就宣布破产,中国企业被迫承担巨大损失。
而根据英国国家统计署发布的数据,英国今年第三季度增长为负百分之零点五,负增长终结了英国一九五五年以来的最长连续增长纪录。如果今年第四季度英国经济继续负增长,那么英国就将正式进入衰退期。欧美的衰退这必将导致中国出口进一步的下滑,企业更面临外资赖账的巨大风险。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已成定局,出口市场持续萎靡,所谓的WTO“红利”基本被消耗完。此时,扩大内需成为保持中国经济继续增长的唯一选择。中国过去单纯依赖投资、出口拉动GDP增长的方式已走到了头,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属必然。而中国地产泡沫一天不破,内需难振。国内房价的上涨是在原来的高增长的基础上的,中国的房价与人均年收入相比,已经高于许多发达国家水平。虽然中国政府采取减少个人所得税,提高降低住房交易税费的措施,是希望平衡房价与居民购买力的比例。但还是不能解决整个市场的问题,假如房地产普遍下滑10%左右,银行的坏账率会显著上升,资产负债表的恶化会让银行出现极端严重的惜贷情绪,这危及到实体经济,引发一系列的债务危机。“中国的利润早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我们的预期,是时候撤退了,赶在退潮之前,把贪婪和侥幸留给那些接盘的人。”一位外资银行的中国高级投资经理调侃说。外资"撤退"放缓投资中国房地产。美国及世界金融危机清楚地表明,房地产泡沫一定是各种经济危机及金融危机的根源。因此中国房地产泡沫刺破将成为一种必然。近来房地产销售下降,将引起住房的价格下降,而住房的价格下降又会引起对房地产投资减少,并由此引起与房地产相关产业需求减少,价格下降及产量减少,相关行业下滑也是大势所趋。
为了促使居民消费,前几年有关部门采用了“倒逼”的措施,逼着居民花钱。比如,一些人倡导的所谓教育产业化,导致学费大幅上涨;所谓的医疗市场化改革,导致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其他,像房价、水、电、天然气、油价、邮政资费等等,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尚且健全,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加重了民众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越来越不敢放心消费。我国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超过62%下降到2005年的52.1%,居民消费率也从1991年的48.8%下降到2005年的38.2%,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系统更得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没有健全社会保障系统的呵护,中国内需很难启动。 中国目前面临问题是出口下滑,内需难振,只能靠对内投资拉动经济,中国经济已处于衰退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