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的巨大商机
电子商务第三波潜伏巨大商机
三年前,在朋友中谈及网上购物的话题时,别人顺口就会回答说:“网上的东西你都信?”三年后我同一位中学生问及到网上购物的问题时,他却很不耐烦地回答我:“请你不要问我这个老土的问题,这两年我的书、鞋和衣服都是在网上买的。”我问他:“你在网上买东西有人骗你吗?”他回答说:“网上网下都有骗子,但网上有“支付宝”,你找信誉好的不骗你,东西便宜,还有积分返利。” 在我国现实社会中,有两件事成年人很抵触,年青人很喜欢,一个是电子商务,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网上购物”;另一个是网络行销,也是人们常接触到的会员制、积分返利和直销等。人们在一边对他们进行非议,甚至抵毁的同时,又在无可抗拒地接纳他们。大家不难看到电子商务和网络行销都在无孔无入地试探着进入我们的生活,试图唤醒我们国人那种已经麻木多时的创业激情和对时尚的追求。虽然大家在此问题上认识是一致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行销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必将以一种崭新的生活方式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传统意识的惯性让相当大的一部分人自觉地拒绝这种新生的事物甚至诽谤这种新生事物。
无论人们如何去看待和评判它们,社会发展的潮流是无可阻挡的。这几年来,国内以“阿里巴巴”、“淘宝网”、“当当网”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子商务网站的相继出现和良性发展,以及“诚信通”、“支付宝”等诚信系统的建立,对中国电子商务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2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到2002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6.5亿之众。在中国,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3年6月底,上网用户已达到6800万,比上一年同期增长48.5%,而1997年10月首次调查结果只有62万,几年间增长了109.7倍。预计三年内要达到一亿三千万人以上,他们中的一部分已是电子商务的消费者,而更多的则是这个快速发展市场的潜在消费者,其中一部分人即将或已经是电子商务的经营者。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使许多商界的先驱已经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电子商务和网络行销中来。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Forrester估计,2002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大约为22935亿美元,到2006年将可能达到12.8万亿美元,占全球零售额的18%,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引用Anderson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03年底,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B2B和B2C的交易总额将可能达到40亿美元之巨,B2B的年均增速为194%,而B2C的是274%,其增速呈倍数增长。当今世界,除电子商务市场以外,其他任何市场都难有如此高的增长率。
事实上,在当代中国,有很多资本都在寻找出路,在内心深处都在渴求一个新的拥有巨大潜力的商机出现。而这样的商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全新性、现实性、机会性。 电子商务第三波的到来刚好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我们现在来具体阐释。以 网上交易市场为基本特征的电子商务第三波是一个由内向外、内外整合的供应价值链。与我们一般概念上的交易市场不同,网上交易市场绝不意味着一堆厂商的简单排列。事实上,进入网上交易市场的企业必须获得一定的资格,这个资格就是企业内部必须先有一套合格的电子化生产管理系统,并且这套系统能与外部信息流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企业生产、采购、销售全过程的整合信息化。这是网上交易市场有别于电子贸易社区或是某些以供需信息为主导的B2B网站的根本所在,这意味着网上交易市场中的每个成员都拥有自己的交易引擎,可做到信息到交易的一体转换,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价值效率。网上交易市场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其开放性与标准化,不像某些行业类的电子贸易社区,网上交易市场对所有的行业企业开放,每一个接入网上交易市场的成员只要借助于统一的技术平台与交易标准就可以了。有了开放统一的接入与交易标准,就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最大限度地集合各方资源,真正发挥出网络的效应。同时,网上交易市场还在电子零售、电子贸易的基础上将信息服务、交易服务、支付服务、物流服务等各类要素加以丰富、整合,为买卖双方提供了高度创新的价值。从此意义上说,网上交易市场正是电子商务所要达到的新生产经营形态的一种雏形。这是它被人看好的全新性。 正是因为符合了电子商务发展与社会经济需求方向,被称为电子商务第三波的网上交易市场从一出现到现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示出了极大的生命力与惊人的成长性。在美国,十年多前一些前沿网络行销公司就率先把网络行销嫁接在互联网上经营,并成立了专业电子商务公司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经营。如美国的USANA公司,QUISTAR公司等,他们在创造了电子商务和网络行销嫁接运作的先河,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几年过后,美国N.H.T.C公司在总结上述公司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组建了LEXXUS公司,成功地整合了世界最优质的商业资源,在世界著名的网络公司---微软公司、世界第一大电子银行--美洲银行和世界物流巨霸---UPS公司的加盟下,创造了服务营销电子商务的新模式,并在五年内创造了惊人的业绩,成为第三代电子商务和网络行销中的运用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些公司通过电子商务,为消费者提供他们公司的产品,并通过服务的模式教会别人如何做电子商务。这些公司利用电子商务的平台和网络行销的手段销售自己的产品的同时,发挥了电子商务锁定客户群的强大功能,采取积分返利、连锁加盟、提取招商佣金的办法,最大限度地锁定了各自的目标客户群,并通过商业倍增学的原理,大规模地扩展自己的销售网络。在如何锁定客户群体问题上,他们根据生产消费者的理论,采用级差制、距阵制、双轨制以及各种改良的奖励机制,奖励成绩卓越的加盟商和消费者。一方面使他们的消费者在消费产品的同时,可以同时得到一份额外的收入;另一方面使一些创业人员在消费和销售产品的同时,为他们创造一个创业的机会,成功者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财富。
据权威的GARTNERGROUP的预测,未来5年内全球网上交易市场的交易总额可高达七万亿美元。而这是它被人看好的现实性。 那么对于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而言,电子商务第三波的到来又意味着什么呢?从中国的具体国情来看,电子商务第三波既有现阶段的必要性,又有长远发展的巨大潜力。首先,中国经济的迅速成长与自身市场的可观规模,为我们建设网上交易市场提供了宏观可能。其次,中国企业正经历着全面的改革与创新挑战,网上交易市场这种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能帮助我们的企业与经营者迅速与新经济模式对接,使电子商务真正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个人致富的法宝。同时,网上交易市场能使中国企业将企业信息化与开展电子商务这本应两步走的阶段一体化推进,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现实差距。最后,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快,网上交易市场将势必成为未来商场上角逐的主要焦点。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网上交易市场标准与平台,那就无异于将自己的经济命脉拱手与他人。而这正是它被人看好的机会性。
前几天碰到一个从美国硅谷过来的投资人,最近在中国有几个大手笔。他跟我讲了几个遗憾。 他的钱是从美国来的,但是深受美国模式的影响,吃了很多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有VCD生产厂家找到他要融资,他认为中国因为现在发展阶段还没有到那个层次,中国老百姓还不能大规模地去买VCD,因为大家都知道VCD、DVD这些的东西在国外非常贵,所以没有销售广阔市场,不投。结果出现了中国特有的现象——盗版,所以把中国VCD市场打的很好。第二个遗憾,中国这边的手机有一个功能短信,当时很多SP公司找他,要发展这个。短信在欧美用的很少,因为手机本身在国外用的就不太频繁。理由在于休闲的时候都是关机的,不像中国都是整宿不关机。不投。结果又丧失了一次机会。
这个朋友就说,他现在不能再丧失中国的机会了,他不能再按照美国传统的模型在中国了,中国必须要有中国的特色。他认为中国特色已经到来了,中国独特的一些电子商务类型,在电子商务领域里独特的类型在哪里?以前说第一波门户网站的发展,不管说最后跟战略相不相关总而言之挣到钱了。再看第二波大而全的电子商务,像eBay、中国的阿里巴巴等等,这一波也算是比较功成名就了。下一步看第三波到底在哪里呢?他们跟一些机构曾经做过很多探讨,大家做过很多的推断和断言,他们想不一定是断言但是极有可能出现在这个领域里,具体在哪些点呢?细分市场的电子商务。这从中国的一些专业性网站的成功已经给大家一个特别特别大的、清醒的启示了。
他最后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以上人口、并在未来可能成为消费型的国家里,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最好是比较符合中国消费和支付平台手段的,符合中国老百姓的需求和认同的网站类的投资或者是网站类的创业,肯定隐藏了巨大的财富机会。
作为一个电子商务的投资者,面对诱人的市场前景,首先要做的事情应该是了解、其次了解、最后仍然是了解,不要轻易拒绝这样的机会从身边溜走。导致目前国内电子商务的混乱,只是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行销都处在起步阶段,市场极不成熟、人才严重缺乏、行政管理低下记忆立法滞后等多方面的问题造成的,但这种状况总有得到改善的一天,我们只要先机把握住机会,那么,机会就会变成财富
无论人们如何去看待和评判它们,社会发展的潮流是无可阻挡的。这几年来,国内以“阿里巴巴”、“淘宝网”、“当当网”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电子商务网站的相继出现和良性发展,以及“诚信通”、“支付宝”等诚信系统的建立,对中国电子商务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2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到2002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已达6.5亿之众。在中国,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最新的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3年6月底,上网用户已达到6800万,比上一年同期增长48.5%,而1997年10月首次调查结果只有62万,几年间增长了109.7倍。预计三年内要达到一亿三千万人以上,他们中的一部分已是电子商务的消费者,而更多的则是这个快速发展市场的潜在消费者,其中一部分人即将或已经是电子商务的经营者。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使许多商界的先驱已经义无反顾地投身到电子商务和网络行销中来。据国际著名咨询公司Forrester估计,2002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大约为22935亿美元,到2006年将可能达到12.8万亿美元,占全球零售额的18%,年均增长率在30%以上。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年电子商务发展报告》引用Anderson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到2003年底,我国的电子商务市场B2B和B2C的交易总额将可能达到40亿美元之巨,B2B的年均增速为194%,而B2C的是274%,其增速呈倍数增长。当今世界,除电子商务市场以外,其他任何市场都难有如此高的增长率。
事实上,在当代中国,有很多资本都在寻找出路,在内心深处都在渴求一个新的拥有巨大潜力的商机出现。而这样的商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全新性、现实性、机会性。 电子商务第三波的到来刚好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我们现在来具体阐释。以 网上交易市场为基本特征的电子商务第三波是一个由内向外、内外整合的供应价值链。与我们一般概念上的交易市场不同,网上交易市场绝不意味着一堆厂商的简单排列。事实上,进入网上交易市场的企业必须获得一定的资格,这个资格就是企业内部必须先有一套合格的电子化生产管理系统,并且这套系统能与外部信息流无缝对接,从而实现企业生产、采购、销售全过程的整合信息化。这是网上交易市场有别于电子贸易社区或是某些以供需信息为主导的B2B网站的根本所在,这意味着网上交易市场中的每个成员都拥有自己的交易引擎,可做到信息到交易的一体转换,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价值效率。网上交易市场的另一个显著特色就是其开放性与标准化,不像某些行业类的电子贸易社区,网上交易市场对所有的行业企业开放,每一个接入网上交易市场的成员只要借助于统一的技术平台与交易标准就可以了。有了开放统一的接入与交易标准,就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最大限度地集合各方资源,真正发挥出网络的效应。同时,网上交易市场还在电子零售、电子贸易的基础上将信息服务、交易服务、支付服务、物流服务等各类要素加以丰富、整合,为买卖双方提供了高度创新的价值。从此意义上说,网上交易市场正是电子商务所要达到的新生产经营形态的一种雏形。这是它被人看好的全新性。 正是因为符合了电子商务发展与社会经济需求方向,被称为电子商务第三波的网上交易市场从一出现到现在很短的时间里就显示出了极大的生命力与惊人的成长性。在美国,十年多前一些前沿网络行销公司就率先把网络行销嫁接在互联网上经营,并成立了专业电子商务公司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经营。如美国的USANA公司,QUISTAR公司等,他们在创造了电子商务和网络行销嫁接运作的先河,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几年过后,美国N.H.T.C公司在总结上述公司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组建了LEXXUS公司,成功地整合了世界最优质的商业资源,在世界著名的网络公司---微软公司、世界第一大电子银行--美洲银行和世界物流巨霸---UPS公司的加盟下,创造了服务营销电子商务的新模式,并在五年内创造了惊人的业绩,成为第三代电子商务和网络行销中的运用的一个典型代表。这些公司通过电子商务,为消费者提供他们公司的产品,并通过服务的模式教会别人如何做电子商务。这些公司利用电子商务的平台和网络行销的手段销售自己的产品的同时,发挥了电子商务锁定客户群的强大功能,采取积分返利、连锁加盟、提取招商佣金的办法,最大限度地锁定了各自的目标客户群,并通过商业倍增学的原理,大规模地扩展自己的销售网络。在如何锁定客户群体问题上,他们根据生产消费者的理论,采用级差制、距阵制、双轨制以及各种改良的奖励机制,奖励成绩卓越的加盟商和消费者。一方面使他们的消费者在消费产品的同时,可以同时得到一份额外的收入;另一方面使一些创业人员在消费和销售产品的同时,为他们创造一个创业的机会,成功者可以得到一笔可观的财富。
据权威的GARTNERGROUP的预测,未来5年内全球网上交易市场的交易总额可高达七万亿美元。而这是它被人看好的现实性。 那么对于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而言,电子商务第三波的到来又意味着什么呢?从中国的具体国情来看,电子商务第三波既有现阶段的必要性,又有长远发展的巨大潜力。首先,中国经济的迅速成长与自身市场的可观规模,为我们建设网上交易市场提供了宏观可能。其次,中国企业正经历着全面的改革与创新挑战,网上交易市场这种全新的生产经营模式能帮助我们的企业与经营者迅速与新经济模式对接,使电子商务真正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个人致富的法宝。同时,网上交易市场能使中国企业将企业信息化与开展电子商务这本应两步走的阶段一体化推进,大大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现实差距。最后,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加快,网上交易市场将势必成为未来商场上角逐的主要焦点。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网上交易市场标准与平台,那就无异于将自己的经济命脉拱手与他人。而这正是它被人看好的机会性。
前几天碰到一个从美国硅谷过来的投资人,最近在中国有几个大手笔。他跟我讲了几个遗憾。 他的钱是从美国来的,但是深受美国模式的影响,吃了很多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有VCD生产厂家找到他要融资,他认为中国因为现在发展阶段还没有到那个层次,中国老百姓还不能大规模地去买VCD,因为大家都知道VCD、DVD这些的东西在国外非常贵,所以没有销售广阔市场,不投。结果出现了中国特有的现象——盗版,所以把中国VCD市场打的很好。第二个遗憾,中国这边的手机有一个功能短信,当时很多SP公司找他,要发展这个。短信在欧美用的很少,因为手机本身在国外用的就不太频繁。理由在于休闲的时候都是关机的,不像中国都是整宿不关机。不投。结果又丧失了一次机会。
这个朋友就说,他现在不能再丧失中国的机会了,他不能再按照美国传统的模型在中国了,中国必须要有中国的特色。他认为中国特色已经到来了,中国独特的一些电子商务类型,在电子商务领域里独特的类型在哪里?以前说第一波门户网站的发展,不管说最后跟战略相不相关总而言之挣到钱了。再看第二波大而全的电子商务,像eBay、中国的阿里巴巴等等,这一波也算是比较功成名就了。下一步看第三波到底在哪里呢?他们跟一些机构曾经做过很多探讨,大家做过很多的推断和断言,他们想不一定是断言但是极有可能出现在这个领域里,具体在哪些点呢?细分市场的电子商务。这从中国的一些专业性网站的成功已经给大家一个特别特别大的、清醒的启示了。
他最后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以上人口、并在未来可能成为消费型的国家里,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最好是比较符合中国消费和支付平台手段的,符合中国老百姓的需求和认同的网站类的投资或者是网站类的创业,肯定隐藏了巨大的财富机会。
作为一个电子商务的投资者,面对诱人的市场前景,首先要做的事情应该是了解、其次了解、最后仍然是了解,不要轻易拒绝这样的机会从身边溜走。导致目前国内电子商务的混乱,只是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和网络行销都处在起步阶段,市场极不成熟、人才严重缺乏、行政管理低下记忆立法滞后等多方面的问题造成的,但这种状况总有得到改善的一天,我们只要先机把握住机会,那么,机会就会变成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