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孔子的成败(10月29日)


  闲话孔子的成败

  

  关键词:孔子  成败  为政  伦理  教育培训 

     

  孔子是中国贡献给全人类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孔子是全球儒家学派的鼻祖,甚至儒学在英语中的说法Confusion,音译起来就与“孔夫子”有关。

  就如因为有了秦始皇,就有历史学家上溯到30多代以前的西周末年。并将秦始皇作为秦国最为华彩的乐章。孔子家族已经成为极为中国历史上有影响力的之一,据说传到现在已经74代了,甚至后世的诸如孔融、孔尚任、孔祥熙等等名家都以作为孔子的子孙为自豪。

  不管是否承认,也不管是否意识到,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家族中。在家族中,有些是在有生之年取得最辉煌的成就,比如秦始皇;有更多的人是当世的失败者,却是被后世推上去的,比如孔子。

  孔子的人生无疑是有价值的。

  但孔子在有生之年却是失败者。

  孔子一辈子没想过别的,只有三点:做官、伦理、教育。

  从这个角度而言,在孔子当世,在两件事情上都是失败者。

  孔子的失败是从其所生活的环境中就注定了的。  

  从孔子对那些诸侯与士大夫的态度而言,想来在年轻时候的孔子也是个“愤青”。是个一直感慨人心不古、对现状不满的人。孔子做官的目的无非在于推行其“周礼”。因此,就不会被任何时刻梦想统一天下的诸侯国君所容。每个人都想趁乱当老大,而且每个人都要时刻堤防被别人吞灭掉。

  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战乱纷繁,不要说那些诸侯国君没有达到孔老夫子的那种境界,就算是国君有了那高度,怕也是要先面对内忧外患的生存环境。

  但子贡问政时,孔子却回答“一个好政府应该有充足的粮食、足够的军备、和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子贡问“如果不得已去掉一项,先去哪个?”“军备。”子贡又问“如果不得已还要去掉一个呢?”孔子答“那就舍去粮食吧。因为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但是,如果民众对政府不信任,国家就不能成立。”

  孔子回答得多好!——却不实用!

  这些话,在没有启蒙的小孩子面前还是可以听信的。一旦长大了,就会感觉到其可笑之处。

  毕竟一个没有国防能力的国家,如何能够保证自己的国家不受外族的侵犯?更重要的是异邦的侵略与凌辱。而自古“民以食为天”,没有了粮食就只会“易子而食”,都已经到人吃人的程度了,再去奉行礼教,就更是荒谬了。

  所以,孔子未必是时时务的人,相反却是个执着于自己梦想的老头,假如生活在荷兰,甚至会去拿着长矛跨上瘦马跟风车打架的。  

  什么是孔子所说的有道之邦?是重礼教的、是重礼仪的国家,是人人都重大义,去除一己之私利的境界,是被文人治理,用文人的思想治理的国家。但颇为耐人寻味的是:在文人思想统治的2000年封建制度下个国家,都在标榜自己是文人治理的“有道之邦”,百姓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就是一种耻辱。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病无可医,老无所养。虽然君主草菅人命、宣判自己死刑,还要对执政者跪拜山呼——吾皇圣明!

  孔子的理想境界就是生活在乌托邦的国度。那样的国度是只有梦中才能出现的。  

  孔子的老爸去世的早,还在上幼儿园年龄的时候就不得不与单亲妈妈相依为命。

  孔子是在单亲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在成长的过程中,真的是什么低贱的事情都干过,正印证了那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这也导致了他有很多不切实际的理想。所以,孔子有很多难以自圆其说的言论,比如“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观点,却又不可回避自己出生卑贱的事实。而被子贡揭了短,也是要生气的。

  在孔子的伦理系统中,虽然提出了夫为妻刚,却也确立了母亲在家里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不仅媳妇要听婆婆的,儿子也要听妈妈的。这在两者之间也算是达成平衡了。所以中国古人大体上都是婆婆妈妈的,就是男人不像男人,女人不像女人。比如孔子所确立的嫡生与竖出,妻妾婢奴、甚至是花街柳巷中的女人的境界,就是孔子在现实生活中所缺失的补偿。

  越是没有得到过的就越想要。这就是孔子推行伦理学的内在根源与心理需求。
  

  孔子只有在教育方面是成功的。

  虽然在游说诸侯国君的角度看,孔子是失败者,甚至到了三日无餐、三月不识肉味的境地,在大弟子子路提出严正抗议与质问的时候,还要为自己辩驳“君子固穷”,表示再找不到归宿就会驾一帆小船出海云游的地步。

  但就是这个人生实践方面的失败者,却终究一再退而求其次,从执政降格到施政、再到为政与议政,教导自己的学生如何从政,却以此成为后世仰慕的先师,位置与“天地君亲”并列。

  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在退让之中,已经距离成功不远了。

  就像假如没有留下胡庆余堂,胡雪岩的一生就是失败者的一生一样,如果没有从事教育培训,孔子的一生也谈不上成功。假如其弟子不摘记其“语录”,也不过是沧海中的一个泡沫罢了。

  孔子的成功的核心来自于其在教育以及伦理规范上的体系化建设,在于在伦理学与为人为官之道上的体系建设。

  后人传诵他有3000弟子,72贤人,按照现在的说法,就等于一个人办了一所政治高等学府,又出了标准化的教材与教学指导规范,可谓“桃李满天下”。不仅如此,更是搭建了完整系统:把教育伦理化,把伦理政治化,把政治等级化,再把等级作为教条,落实到每个人的行为规范中,从封建社会的选贤用人的标准,到家族宗祠思想的统治,再到《五经四书》等私塾系统的传承,从历史到未来,似乎否定这个就是数典忘祖,就是背叛,就是上对不起祖先,下无法得到子孙后代的尊重。而这也就是孔子最成功的地方,那就是创建标准,并将标准体系化,然后通过执政者的认同,用最权威的方式固定下来,成为国家与社会行为的典范。

  当然,也许孔子想的没那么远,根本不知道汉武帝会执行“独尊儒术”的基本国策,并从此传承下去。如果老夫子泉下有知,怕真的会幸福得睡不着觉的——哈!  

  前文提到,那是有社会的因素和家庭的因素的,因为在实际操作方面的失败。孔子在从政的角度上是失败者,假如孔子在政坛上取得了成功,也许就不会在教育上取得成功了,至少不会有这么高的成就,至少不会有那么多的粉丝与崇拜者了。

  因此,孔子在实践上是一个悲情英雄,所以就会到处去评论,去当老师办教育,以求实现难以实现的梦想;而往往是越是实际没有什么“成功案例”的人,在事业上的越不如意,就会带来越多的评论与思想,而当观众看悲情英雄与悲剧,总是会增加一些观众与喝彩,得到更多的认同的。这就是看客的心理作用。  

  思想者的价值在于其思想在多大程度上被管理层所使用,而不是有多少学者的认同,最有价值的思想是执政者的思想,次级有价值的思想是参政者的死刑,再度次之是议政者的思想,更次之是教育者的思想,不要因为中国诞生了孔子那样伟大的教育家就洋洋自得。虽然我们没有做到,但我们早就知道,这只会是自己行动力的缺失的借口。

  孔子的成功不仅在于上文提到的核心,其我们现在似乎一直在把孔子神化,把孔子作为一尊神来顶礼膜拜。我们一点都不怀疑并否认孔子在儒家与礼学方面的成就与贡献,而是希望客观地把孔子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来对待,孔子未必有多高明,之所以显得孔子伟大,根本原因仅仅是由于我们在跪着。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的,朝前多走一步都是谬误。

  孔子是成功的,其成功是在失败的基础上转型才得到的。又由于孔子自己的成功,而给统治者奉献了思想上的管理工具,给文人读书、考取功名、报效祖国与食得俸禄的理由。但同时使得中国人与中华民族增加了面对欺凌与压迫,不在走投无路的时候都逆来顺受、不抗争的个性。

  孔子的理论相当有价值,但当我们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军事、经济、金融等格局的时候,依然尊奉孔子的伦理体系,甚至以德报怨,那就会助长新列强主义对我们民族利益的掠夺的事态,将成为列强们所利用的工具。

       但当前执行孔子的学说要慎重。

  偏巧孔子的思想又成为统治者实行统治的工具,孔子的传承者们都成了政客。因此就会哄抬祖师爷孔子之道,但同时又在那种循环中自我满足。因为我们总是喜欢给一些曾经伟大的人提供更多的标签,其实那无非是在证明自己在思想上的高度,自己是出于正道。

  那么孔子为什么在教育上取得了成功呢?

  最后再说教育培训。

  再说伦理。

  孔子告诫后人:“国家有道,贫穷与卑贱是一种羞耻;但国家无道,富有与做官都是令人耻辱的事情。”

  这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是大谬特谬的事情了。

  虽然武力政府会有霸权的恶名,但文人跟强盗讲道理,总是与虎谋皮之为。   
  
 

     贾春宝
  

  2008年10月29日星期三

  •   电话:13269258122,89581930

  •   MSN: [email protected]

  •   QQ:469063961

  •   E-mail:[email protected]

  •   价值中国网个人空间:bekings.chinavalue.net

  •   原创外汇评论主页:http://blog.hexun.com/chunbao/defaul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