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新政”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十年前的改革就是从土地转为承包制开始的,中央对安徽小岗村十几个农民胆大旺为之举的认可,最终掀起了一场漫延全国声势浩大的改革开放运动,造就了近三 十年的经济繁荣。三十年后,在经济发展再次遇到困境,改革进入临界点的今天,中央又一次将改革的触角深向农村,指向那土地,其用意是不言而白。
土地只有成为农民的私有财产,农民才能说是土地的主人,农民的权益才能得到真正的保障,农民才会有希望富起来,土地也才能得到更有效的利用,资源也会得到 更合理的配置。没有土地的私有,小农模式就无法改变,现代农业经济就无法真正发展起来,中国的农民想致富就没有希望,农业也无法在新时期里跨上新的台阶, 跟上世界先进水平。
可见,土地私有对中国而言,意义是重大的,在经济景气滑落的现在,如果通过改革将农村经济盘活,对于避免经济衰退更有着明显的效用。
或许正是予以这样的考虑,据称再过几天就要召开的三中全会将会把土地改革当作中心议题来讨论,很有可能同意农民的宅基地、房产归农民自己所有,可上市交易,合理流转。
这,仅被当作新一轮改革的突破口,如果取得成功,得到社会的认可,那么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土地的全面私有化将会在不远的时日到来。
这,是很鼓舞人心的.
不过,尽管土地改革具有合理性,也很有现实的必要性,却未必就可行。主要问题就是与它相关的系列社会制度的改革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如果这此方面不动,那 么,独独把土地提了出来,结果很可能就是事与愿违,非但造福不了农民,还会引来更大的社会问题。 具体而言,如果将农民的房产及其宅基地,甚而以后的农用地推到市场上去交易,那就必须按市场机制走,也就是说其价格要受市场供求支配,不能人为的压或抬, 使价格发生扭曲;另一方面,必须由土地的主人农民来做主,农民有权选择方式来处理它的财产,或者是整个卖掉,或者是出租,或者是将土地做价入股,与人合伙 经营,也或许由自己保留,不出租也不转让,自己经营,还可将房产或土地作抵押到银行申请贷款发展生产,总之,农民一定要有这个自由,才能实现其利益的最大 化。
可是,这两点在现实社会中应该说还未具备。就价格而言,由于我国对通胀的畏惧,使得我国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价采取高压政策,使得土地的实际收益被 严重低估。政府靠行政手段使得我国粮食与国外相差明显,大米仅为国外的1/3,小麦仅为40%,蔬菜水果等等价格相差更大,由此成了什么大涨,就是农产品 不涨的不正常现象。土地的价格当然与它的收益高度相关,现在第一步主要开放的非农用地,但非农用地同样受其影响,一般而言,非农用地要比农业用地的价格要 高一些,而农业用地的收益又与农产品价格成正比,传导过来,就是说即便是非农用地,也要受粮农产品价格走势的影响,如果粮农价格走高,土地的价格当然也要 随之高走,反之亦然。而当前我国严厉控制粮价等,正常的价格机制被扭曲,传导到土地交易上,就使土地的价格同样被人为的扭曲,在扭曲的价格体制下交易,农 民们能否以合理的价格转让可想而知。据报道,河南某地的农民出让土地建高速路,价格是每亩二万元,这是在当前土地收益受到压制下,形成的交易价格,如果放 开粮价,土地的收益即可增一倍,从现在的毛收入一千五百元增至三千元,在一亩地一年收入三千元的情形下,它还能以每亩二万元就卖了吗?
所以如果粮价体系不开放,单纯开放土地交易房产交易,实际上就是让强势阶层去掠农民,这不是明明的要坑害农民么?最终结局难免要和教改医改股市改革一样。农民有什么?就是那点破地,还有几间房子,如果再被低价收去,恐怕不是国家之福。
就处置权而言,现在媒体上老是在宣传由政府来主持,“公司加农民”的股份合作模式,好象这是农民最好的选择,我看,这很容易形成误导,使得地方就将它当成 改革的唯一形式,向农民们推荐了。实际上,这就很容易使农民对土地的处置权被政府夺去。政府应该有自己的事,来掺和什么?是想从中捞取一把?再者,一亩地 一年收二百元的租金就是农民最佳的选择,就能让农民乐了?我看那一亩地二百元的租金实际上是农民最不好的选择。要是我,宁可抛荒,也不去收那二百元。如果 地理位置好,一亩能卖个三十万二十万,一家四五亩,就是一百多万,在那些经济发达地区以及挂靠大中城市郊区地带,价格可能还高。可想而知,有了这么一笔 钱,干什么不比收那二百元的年金划算?当然,实在想为自己留后路,到价格便宜的地区再去买呗,有了钱,就不怕没地种。由此可见,农民们怎么处理,要由农民 们根据实际情况自己说了算,政府不要替其当家作主,不能人为的强行扣上一个固定模式,因此未来的经营模式就应该说是混合模式,有独营,有股份,也有另类合 作社等等,不会也不可是单一色彩。
农业这一行与别的产业是有区别的,只要有田地就可以做地主,不需要太大的资本投入,也不是高科技行业,引进不引进“外资”都无所谓,只要允许土地买卖了, 就凭农民自己的力量也能将现代农业搞出来。现在都有完善农业服务公司,有专业耕种的,有专业收割的,还有专业打药施肥的,只要你有田地在那,不需要太大的 投入就可以经营,当然缺钱的话,还可以拿地做抵押到银行贷款,田地的抛荒从来都不是因为缺少流动性导致的。这样说,当然不是反对资本来农村开发,只是说它 不是唯一的形式,随着城市化展开,很多农民厌恶种田,出让田地与家产将是一大趋势,开发公司将这些田地收购过来经营没什么不可以的。但不意味着中国的田地 非要大规模的兼并,农民离开了那些服务公司可能耕种起来就困难了,但是有没有必要给自己找个老板,有没有开发公司进来投资,对它而言,不是必要条件。今 后,中国仍将以家庭经营为主,规模扩大一点就是家庭农场,这是主流,农业开发公司可以规模置地,不过对它而言从事农业服务,辅助农民耕种更有前途。
当然,问题不止于此。
土地自由买卖就意味着更多的农民将会正式别离土地,走向城市,城乡户籍的界线就要被打破,户口歧视不可再持续,而要实现农民市民的平等,前提就是要政治地 位的平等,为此政治就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至少在城镇常住的外地人,比如超过两年以上的,在选举被选举中,就要和本地人具有同等的投票权,否则外地人还是要 受到歧视,受到压迫,在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诸方面还是要受到排斥。
现在农业劳动力已是大规模的进入了城市,卖掉土地对他们而言就等于是自断后路。不可能人人都有那么好的运气,将土地和房产卖了个可以保证后半生衣食无忧的 价钱来,这些失去了土地的人要想真正的在城市里有立身之地,就必须有一技之长,光靠出卖苦力又能卖得了几年?而原来的学校教育光管文化不管技能,因此即便 高中毕业也是一 样成为盲流大军的一员,实现不了高收入,改变不了受苦受累又挣不到钱的命运。这些人之所以素质提不上去,最主要的就是学费太高,就这么几千元学费钱实际上 就是一道高高的拦坝,使他们无法走出苦海。为此,政府就极有必要在成人里搞免费技能教育,不限次数、不限年龄、不限户籍、不限时间,尽量将更多的民工们训 练成高级人才。这其实对我国产业升级大有好处,也是先决条件。现在政府老是将技能培训寄托到企业身上,安知员工流动的那么快,那个老板愿意给别的企业出钱 培养人才? 现在许多科目的技能培训实际上收费不高,二三千元而已,有的更低,就是说把三亿民工全部轮训过来,也花不到一万亿,而这三亿民工里如果有二到三成成为高级 技工、技师级人才,那么中国的产业升级就是水到渠成,中国就会自动成为世界上重工制中心,高端产业发展起来就不费力气,就不会再仅仅是世界的组装车间,中 国的高端产业一旦发展起来,什么日本德国韩国统统都要靠边站,都要自动成为配角,才能生存下去。但是,如果政府不愿意在这方面费钱,不想承担这个责任,无 意将相当一部分劳动力转化成技能型人才,那么,农民大批涌进城里,很可能给城里带来的是无尽的灾难,一旦大建设的建设停止了,多出来的那些人还要往哪里 去?
历史上的土地兼并曾给农民带来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是国再不国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农民之所以卖地,多是碰到大灾之年,没有足够的收成维持生活,为了活命,只 好卖地救急。中国要避免这一不幸再现,就得搞好农民们的福利劳保了,砍掉其不能承受的负担,给以必要的生活救济,前者如学费(小学初中免了,现在就是高中 和大学阶段的费用了,而这两阶段更重,普通农民家庭哪里承受得了,应该一并撸去)和大病医疗费用等,这些费用不除,农民一辈子都会被压的直不腰。为了应付 这些花费,那是很自然的考虑卖地卖房,如果在没有其它收入保障的情形下,不得不将这些最珍贵的资产处理掉,农民们也就完蛋了,不知又有多少农民喝药、跳 河、上吊,走上不归之路。
政策由最上层制定,具体执行却是交由最基层的政府。我当然不怀疑高层身怀巨大的历史使命感,和对农民怀有巨大的同情心来推动这项改革的,旨在将农民解放出 来,让农民过上幸福的生活,但中央与基层相隔的距离太长,使命感与同情心随着政策层层传递而一路释放,到达最终操作的那一层时,很难不保就没有一些歪嘴和 尚故意将经念歪,以图从中巧取豪夺,谋取私利,由于涉及亲身利益,使得它们与农民在地理上距离虽最近,心却离得最远。因此,如何保障农民不受特权阶层的愚 弄与欺压,将是政策设计者不能不考虑到的内容之一。
一些人说靠严密的法律,如果法律真能有效的解决问题,中国的司法机关真能够护住公平与正义的底线,中国就没有那么多上访的了。
包括农民在内的中国老百姓要想护住自己的利益,要想让公共权力机关真正的以人民利益为大,最可靠的办法还就是能够拥有充分的政治权力,成立事实上国家的主 人而不再是被随意摆布的奴隶。为此,当局就务必要推动政治改革,实现“还权于民”,兑现宪法早已许诺的权力。能否有胆识迈出这一步,才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关 键呢。
中国的农民在所有的社会阶层中占有人头数最多,如果中国进入民主政治,那么农民的影响力就是最大,就会自动成为各政党取悦争取的对象,也许到了那时,农民不但不再是各阶层盘剥的对象,还会得到额外的照顾呢。
当然在如今的中国,想一步到位的实现政治体制的转轨,也不现实,即使上边有这个决心,也总得有一个过程。政治改革还是无奈的落后于经济改革,使得经济改革 往往发生迷路而走上歧途,结果非但没有为人民造出福来,反而是无端引来一曲曲悲剧。历史的教训需要总结,如何保障人民的权益,而不是为极少数人组成的特权 势力带来狂欢的盛宴,不是出予消化一些人手中的钞票,将是改革者需要潜心思考,认真面对的问题。
土地“新政”需要考虑的问题
评论
3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