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表妹在深圳做旅游行业,奥运期间全家来京观看比赛时,我们做过简短的交流,她的绝对感受:全球次贷危机首先冲击了旅游业。
我不是旅游业人士,感触自然不深。甚至,当“十一黄金周”看到王府井比肩接踵、熙熙攘攘的人流还颇有些反感。
但是,今天FT中文网题为“中国游客‘不出游’”的如下报道,让我警醒。新闻导语这样写到:“8月份,前往亚太地区一些旅游目的地的中国游客人数下降逾20%,这引发了旅游行业的担忧:作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的源头,中国经济的放缓,可能会加剧全球金融危机对该行业的影响。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2569 ”。
用我表妹的话说,旅游不是人们生活必需,当面临经济问题时,首当其冲被“裁减”掉了。
中国经济放缓,让中国人紧张!
如果看当下的全球金融海啸,看未来实体经济下滑,已经造成了欧美金融界大幅度裁员、制造业景气指数大幅下挫等现象,百姓生活开支紧缩等。但是,为什么在中国GDP依然会在9%左右升幅的预期中,中国的老百姓也会如此紧张呢?
与前一段时间外媒报道:中国人的生活没有改变和受到影响,不一致。观察中国老百姓是否受到影响,观察老百姓的生活,可能需要“旁敲侧击”。因此,旅游业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参照物。
我以为,中国人对国家经济下滑或者危机的承受能力,或者反之,中国百姓的富裕指数与欧美有着绝大的不同!
虽然大幅裁员不一定落到中国人头上,看上去百姓生活不会大变样。但是,由于中国财富的分配制度使得老百姓的实际生活富裕程度、财富积累、升值程度与GDP以及国家财富升值不同步,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像西方人想象和认为的那样,中国富则百姓富。
更多的中国人依然过着紧衣缩食的日子——为的是今后自己养老,为的是儿女上学,为的是不会露宿街头,为的是维持一个基本的看病医疗。
林林总总,当全球经济危机的信息在报端、在电视开始(还没有大肆报道)报道时,人们已经开始拿出厚厚的棉衣,以防严冬了!
中国古人云:“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到无时想有时。”
确实,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是,中国不是全球第四位富裕之国!
中国自身有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不应该为欧美大国引发的金融海啸、经济危机埋单!
与欧美大国几千亿美元/欧元注资救市不同,中国政府的治本策略更值得欣赏:让占中国人口70%以上的农民富裕起来,是拉动内需的长治之策。
如果,富裕了的中国农民,每人每年多买一条新裤子,就是7.3亿条裤子。未来,中国的制造业将有更多的国内定单生产。
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制造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我们希望中国制造业紧衣缩食度过危机!
中国百姓对金融危机的第一反应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