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我外行,压根儿就不那么熟悉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不过,今年正好是这部小说诞生1000周年,日本各地举办了不少相应的活动,尤其是京都市内,车站旁边还专门设立了信息中心,有关小说的旅游指南,食品摹拟以及人物造型的解说等等,全都鲜亮登场,古典小说迅猛的产业化一目了然!
说到古典小说,最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小说之于日本读书市场的高贵地位,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杨家将》,无一没有宏篇巨著,而且全是出自于日本作家之手。这一现象并不表明这些作家精通中文,完全可以阅读原著,反过来,近乎百分之百的人对中文一窍不通,全是凭借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本进行“翻写”而成。说白了,他们是中国古典小说的日本二道贩子!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来料加工厂家”!
同样的道理,日本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也有类似的幸运,虽然其“翻写”仅仅局限于本国,但包括大文豪谷崎润一郎的现代日文翻译在内,还有与谢野晶子和濑户内寂听、圆地文子、田边圣子等众多的版本,为层出不穷的“翻写”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最近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的《新源氏物语》就是出自大阪女作家田边圣子之手,据说她“翻写”的角度是从弱势群体着手的,比起贵族而言,她更加关注的是仆人一类的小人物。日本对“翻写”起了一个十分好听的名字,叫“意译小说”,因此会在原著的书名上冠之自己的立场。比如:濑户内寂听《女人源氏物语》、桥本治《窑变源氏物语》等等。除了小说的再创作,至今为止,日本拿《源氏物语》说事儿的电视剧有7部、电影7部、漫画11部、歌舞剧7部、话剧3部、歌舞伎8部、能乐11部,另外加上广播剧、歌曲、轻音乐等等,多得不得了!
跟这次中文版《新源氏物语》的统筹彭飞教授聊起来,老觉得中国人也可以试水一下,翻写翻写《源氏物语》,就像日本作家翻写中国古典小说一样,从中国人的角度审视一下也许蛮好玩的。我记得《源氏物语》中文版的译者是丰子恺,台湾的是林文月,但至今尚未看到过中国人翻写的小说《源氏物语》。
另外,中文版《新源氏物语》的腰围上写着广告词“东瀛的《红楼梦》”,但实际上,《源氏物语》比《红楼梦》早很多年,不知是否产生歧义?
彭飞兄为中日文化交流做了一有意义的事情,绝对值得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