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坐而论道


 

              ——兼论舆论改革的突破口

 

                    段拥军

 

坐而论道一直是一个贬义词,在倡导知行合一、宣传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的今天,提倡坐而论道似乎不合时宜。只是请读者注意,笔者所谓坐而论道在今天之具有价值,值得普遍推广,是因为特殊的社会需要与特定的社会环境条件。

 

  首先,社会的民主化和党的群众路线原则,要求各级政府广泛听取社会方方面面的声音。至于这些声音究竟是什么,本质何在!人们要求的具体内容何指,有些什么理由和根据。如果没有相关人士的坐而论道过程,没有各方群众直抒胸臆的说明功夫、解释功夫,要多少理出点头绪来,听出点道道来,是不容易的。各级政府和官员没有收集所有群众意见建议的精力与条件,也难以鉴别各种各样相同与相反的声音主张,哪些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哪些具有相对的合理性。只有人民群众之间,各方人士之间,不同人群之间,心平气和坐下来,争一争谁说得更有道理,辨一辨哪一条意见是大家的共识,哪一方面是我们真正的分歧所在。如此,才能搞清楚我们需要搞清的问题。不同观点、不同诉求汇聚一堂、争锋辩驳,不仅有利于各方交流思想,达成共识,还有利于政府积极引导,遴选出真正有价值的观念,有代表性的意见。

 

  其次,公共政策决策往往是复杂和影响广泛的,科学决策的要求、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要求,促使我们各级政府在对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政策、重要决定问题上,需要冷静又冷静,谨慎又谨慎,来不得半点瞎大胆的果断与拍脑袋的决策。各级政府应该将需要决策的问题,需要改变的措施方案,及时告知广大人民群众,听取各方人士不同角度,不同利益追求,不同出发点的认识,或者说听取各方面人士坐而论道的意见。最终集中多数人的智慧,考虑周全之后作出正确的决策。公共决策往往涉及不同人群的利益,让不同的利益群体表达自己的诉求和观点,令政府决策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利益要求,由此做出的决策才会科学得多,执行起来才会顺利得多。坐下来说,坐下来争,坐下来讨论,往往是利益各方冷静的表现,因此,坐而论道对冷静决策、吸收多方意见大有必要。

 

第三,现在民众的民主意识、参与意识很强,我们既然缺乏定期选举、政党竞争的渠道来体现民意,实现民众参与,那么,我们给民众提供一个坐而论道的园地和平台,让那些对国事、地方大事,对自己身边的事十分关心,又有一定意见主张的人建言建策、争论辩驳,不仅使广大民众有了一个发扬民主,参与政治的顺畅渠道,也为人们提供一个参与政治与社会活动的新消遣、新游戏。现在电视上常常搞所谓超女猛男的民主参与游戏,常常研究秦始皇出生之谜,康熙施政原则之类的东西。只是对我们亿万民众非常关心的医疗改革,养老金改革,房价问题,村长镇长的选举问题,公车改革的事宜,很少讨论,很少研究,就是连这样的新闻内容都很少见。如果我们的报刊、电视经常组织不同观点的学者或者市民、股民、农民工讨论现实的政治经济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一定的方式组织建言建策比赛,组织公共政策方案讨论与竞争,这样,一方面可以使不少人的剩余精力有一个打发渠道,另一方面,又使民众有一个理性的认识和思考社会现象的信息平台、观点平台,这比打麻将总有意义的多。

 

现在社会热点问题遍及方方面面,如果凡热点、焦点问题,我们的报刊电视都不予涉猎和讨论,那么又如何能不与民众产生隔阂呢?况且,一个天天讨论解决具体政治经济问题的民族,一个天天在发生着具体观点之争、方案之争、主张之争的民族,定是一个理性讨论问题的民族。社会不稳定因素决不会由这些形式产生,相反会由这些形式化解。试想如果当年的清王朝政权及其管理机构经常组织社会各界人士讨论研究现实的经济社会体制,能够冷静听取孙中山等一大批青年才俊和社会改革者意见主张,能够组织社会各方研究讨论比较改革方案的优劣,政府择优实行之。对不切实际的意见主张政府及时批评回应之,孙中山还用的着组织武装起义,推翻政府吗?他还有发动起义的社会条件与社会氛围吗?

 

可以说组织各类社会问题实证讨论,是新闻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当一个宿舍的门坏了,全宿舍的人都在积极热烈讨论研究修门的方案、开门的程序、手段,完善门的一整套程序步骤时,是不会有人想去干砸门毁门的事的。鼓励人们具体现实的讨论问题,鼓励各界人士实证而非抽象的讨论社会政策,就是让普通人站在当局的立场上思考,就是让民众站在政府的角度想办法、出主意,实质就是人们经常倡导的换位思考;而政府关注重视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与讨论成果,就是给民众智慧的最高奖赏;政府吸取民众中高度一致的意见,就是政府决策体现民众意愿的表现。这样的讨论,还能将不负责任的改革言论,站着说话不知腰疼的幼稚言论,大而不当的抽象价值呼吁及其言论边缘化。当理性的人们和现实的政治实践早已在那里认真的研究问题、具体的解决问题时候,依然还在高喊口号,大讲抽象真理的人,是没有多少观众和听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