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优势开拓创新 促进福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


  立足优势开拓创新 促进福建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

  访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陈由强教授

  作者: 林谋略

   【编者按】《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贯彻《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发展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近年来,一些支持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相关法规也陆续出台。发展生物质能源已经成为福建能源战略的必由之路。目前福建生物质能源利用情况怎样?有哪些优势?在哪些方面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福建师大生物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陈由强教授。

  记者:福建省近年在发展生物质能源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扶持和鼓励政策,对生物质能源产业越来越重视,这是基于怎样的考虑?

      陈由强:福建省近年开始重视生物质能源发展,在《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贯彻《可再生能源法》,加强新能源资源调查、勘探和评价,优先开发技术比较成熟、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前景比较好的新能源品种。还强调发展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虽然福建省尚未针对生物质能源发展出台成体系的政策,但发展生物质能源已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

   用生物能源替代石化能源是福建省的能源战略发展的必由之路。福建缺煤、少油、少气,人均能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0%,石油价格再创新高时,福建出现“油荒”比其他省市更为严重。生物质能具有高效、安全、清洁、可再生四大特点。发展生物质能是降低石油进口依赖度、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举多得的重要战略举措。发展生物能源、调整能源结构是福建省乃至国家保障能源安全的战略抉择。

  记者:福建省在利用生物质能源方面有哪些优势?

  陈由强:福建省在利用生物质能源方面,有以下四点优势:首先,福建的气候和土地适合能源作物的种植。丰富的热能资源、温和湿润的气候为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在甘蔗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甘蔗是国际上最重要的能源作物。在福建能源中,甘蔗具有明显优势,其研究水平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十五”期间,国家甘蔗改良中心和农业部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主持的国家863高技术计划《能源甘蔗新品种选育》、《新型能源甘蔗、甘薯、新材料的创新》、国家攻关引导计划《能糖兼用甘蔗新品种繁育高技术示范》以及《甘蔗汁发酵乙醇工艺》等分别受到省科技厅、国家科技部、国家农业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在国内首次育成一批高生物量、高可发酵糖的能、糖兼用甘蔗新品种。

  福建省生物柴油的研究与开发处于全国的先进水平。福建师范大学生物质工程研究中心攻克了利用废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的关键技术,研制出适合不同原料油进行酯化和转酯化生产生物柴油的高效化学催化剂,并在国内率先研究成功出用于制造生物柴油的脂肪酶生物催化剂。

  第三,生物柴油产业有一定的基础。2002年,福建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利用废植物油和泔水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形成了年产1万吨生物柴油的生产规模,其先进的生产技术使我国生物柴油工业化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此外,福建源华新能源发展公司及东江能源科技发展(浙江)有限公司引进福建师范大学的生产技术,建设了4万吨级生产装置。

   第四,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十五”以来,福建农村沼气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注重实用技术模式的推广,加强农村沼气的综合开发利用。在农业部沼气建设项目的带动下,福建省各地以沼气建设为重点,以“一池三改”为基本建设单元,积极推广“猪-沼-果”等生态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记者:福建省在生物质能源利用方面存在哪些不足?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您有何建议?

  陈由强:首先,福建省生物质能源研发平台建设滞后。“十五”以来我国建设了国家级的生物质能源相关的研究平台,主要分布在中科院以及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有依托浙江大学建设的“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今年批建的“大连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等。此外,各主要省市也建设一批区域性的研发平台,如北京市依托北京科技大学建设的“北京市新能源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建设的“广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的“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制造实验室和同济大学生物质能源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的江苏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合作设立的“中美生物质能源联合研究中心”等。福建省目前虽然有些院校成立了相关的研究机构,如福建师范大学生物质工程研究中心等,但尚未建有省级的生物质能源研发平台。因此针对本省省情,建设生物质能源研发平台是一个必要的举措。

  其次,对开发生物质能源战略意义的认识不足。福建省拥有适合发展的生物质能源产业,特别是生物液体燃料中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均有较成熟的技术和资源,但开发生物质能源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尚未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因为生物质能源在能源领域里所占的比重较小,有些人认为生物能源成本较高,近期替代常规能源的潜力有限,无足轻重,因此从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加快发展、检查落实上都未引起足够重视。

  第三,福建省对生物质能源产业的投入较少。因为对生物质能源的认识不足,所以在生物质能源产业方面投入太少。虽然2005年福建将“生物质液体燃料”列入 “6·18”科技成果转化省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领域,2006年把“再生和循环技术”列入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7年把“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应用”列入省科技计划重点申报项目中,但这种探索性的研究支持收效不大。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还没有规范地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和计划,没有为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建立如常规能源建设项目同等待遇的固定资金渠道。

   第四,缺乏完整的激励政策。生物质能源产业在发展初期是弱势产业,投资高、技术含量高。在发展初期,政府支持和引导十分重要。政府应当把开发可再生能源技术作为一项减少常规能源消费量和改善环境的措施加以扶持,并采取税收、补助、低息贷款和信贷担保、建立风险基金、加速折旧、帮助开拓市场等一系列激励政策.以扶持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发展。

   第五,尚未建立有效的技术支撑体系。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目前福建省的大部分相关企业生产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低,原料来源困难,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高。在不考虑常规能源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情况下,目前一部分生物质能源产品的成本较高,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另外,省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缺乏这方面专门人才的培养体系,企业缺乏熟悉生产流程和工艺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福建省拥有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优势和特色,在未来发展福建生物质能源的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应重视以下五点:第一、立项应符合国家对能源、材料、环保的重大需求,以优势技术同优势资源相结合;第二、注重自主创新、集成创新、技开发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在创新相结合。重点支持能源作物的品种选育、高效生产燃料乙醇、生物柴油以及生物基材料的成套生产技术,促进重点技术与产业的新突破;第三、促进产学研的联合,重点扶持合作关系清晰、合作实体明确、合作任务落实的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工程;第四、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国家投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和社会投资,培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生物能源企业。企业具有从政府引导型向市场拉动型发展模式转变的能力;第五、重视项目的产业化基础和建设单位经营、管理、筹资等能力。

   记者:福建省在甘蔗燃料乙醇研究方面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对于福建省发展燃料乙醇产业,您有哪些建议?

  陈由强: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变性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两个国家标准的执行,以及不同乙醇汽油配比的行车和台机试验成功,我国的燃料乙醇工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福建省虽然在发展生物质燃料乙醇有一定优势,但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以燃料乙醇为特色的福建省生物质能工程研究中心。生物质产业是新兴产业,必须大力提高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快建设生物质产业创新基地和工程中心。在机构设置、人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开放、竞争、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加强能源作物创制、高效生产和转化的共性技术、高新技术研究,以解决生物质产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为此,建议设立福建省生物质能工程研究中心,承担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和相关产业链接技术的研究,为福建省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提供技术支撑。

    其次,进一步推动在燃料乙醇关键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建议加速开展能源专用甘蔗和木薯品种资源的研究开发,引进推广示范高产、优质的能源专用甘蔗、木薯新品种,提高产量和质量,降低原料价格;依靠基因工程和生物过程控制技术,进行甘蔗和木薯生产燃料乙醇的工艺技术创新研究,提高综合利用效率,降低工业生产成本;实行区域化布局和规模化生产,在甘蔗、甘薯和木薯主产区,建立燃料乙醇生产示范基地,形成“公司+农户”的模式。

     第三,重点扶持2个10万吨级以上的燃料乙醇项目。福建省地处亚热带,包括福州、莆田、泉州、漳州四市的闽东南19个县有大片沙洲地、围垦地、丘陵旱坡地,这些地方都适合种植甘蔗、甘薯和木薯。建议在湄洲湾南北岸和漳州地区建设两个10万吨规模的燃料乙醇工程、一个8万吨规模的生物乙烯和高分子复合材料工程。甘蔗、甘薯种植业的发展又可带动养牛业,同时利用以上工程产生的木质纤维等生物质材料可生产纸浆,各种废水废渣可发展沼气发电和绿色肥料工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