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金融与证券市场动荡不安,促发我国政府在长假最后一个交易日、也是复市前一个交易日推出融资融券试点,继续彰显政府救市的决心。市场不再怀疑与争论究竟是否应该救市,而是将目光聚焦于市场能否被救得起来,但从首个交易日的表现来看,市场的信心显得如此不堪一击。
就消息本身而言,业界关注与期待已久的融资融券业务一直被视为政策“救市”的一个重要利好信息,初步估计,这一业务如果实施,最估守估计也将可以给市场带来3000亿元的增量资金。
融资融券交易在世界上大多数证券市场都是普遍常见的交易方式,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可以强化价格信息的发现功能,可以为市场提供方向相反的交易活动,当投资者认为股票价格过高和过低,可以通过融资的买入和融券的卖出促使股票价格趋于合理,有助于市场内在价格稳定机制的形成。
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大资金和证券供求,增加市场的交易量,从而活跃证券市场,增加证券市场的流动性。
三是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新的交易方式,改变证券市场单边式的方面,为投资者规避市场风险的工具。
四是可以拓宽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的应用渠道,在实施转流通后可以增加其他资金和证券融通配置方式,提高金融资产运用效率。
根据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标准,标的证券必须是基本面优良的大盘蓝筹股,具备高流动性,不存在被操纵的迹象。但融资融券业务涉及的品种作为被交易对象,其对上市公司业绩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唯一的例外是券商股板块,根据相关测算,融资融券业务一旦实施,可以给中信证券带来超过118亿元的年度净利润增量,带给海通证券超过50亿元的年度净利润增量,分别带给国元证券与宏源证券超过20亿元的净利润增量,故而对券商板块构成“重大利好”。6日,除中信证券因召开股东大会而停牌以外,券商板块在沪综指下跌超过5%的情况下,全面逆市大幅上涨,其中海通证券涨停。
对市场人气产生极大负面影响的因素仍然是外部的不确定因素。国庆期间,美国国会众院3日以263票对171票的投票结果通过了经过修改的大规模金融救援方案,但其间经历的波折却让市场看到了美国政策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前景。面对史无前例的全球经济大拯救行动,尽管中国政府申明我国经济与金融体系是健康的,足以承受美国金融危机冲击波,政策也采取一系应对之策试图给市场注入信心,但是疲弱的市场还是弱不禁风,不堪一击。券商股与农业股的大幅上涨不敌市场整体的“系统性”下跌,尤其是中石油、中石化、工行、建行、交行等此前央企增持股的暴跌,对市场人气造成巨大打击。目前来看,虽然可以预计的是积极股市政策趋势不会改变,但是显然,行情的稳定继续需要政策面的高度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