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完全能当美国总统


奥巴马的当选,使许多中国人不禁要问:美国能选一位黑人总统,那么能否也选一位华裔总统呢?

 

这种花边新闻式的关怀本不值得讨论。不过,如今这一问题确实被国内媒体关注,还讲出不少道道来。比如有人举出美国人口的种族比例,说黑人占美国人口的快13%,出个总统不奇怪;但华裔则仅占1.2%,不足以形成能产生总统的政治力量。

 

此说立足于对美国政治(特别是奥巴马当选后的美国政治)的误读,有澄清之必要。在我看来,未来三十年也许不会产生华裔的美国总统;但如果真出了一位,也不值得大惊小怪。要知道,三十年前,黑人当总统在美国也是天方夜谭,如今却实现了。三十年后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呢?

 

首先,奥巴马当选象征着“后种族时代”的开始,也是对美国从建国开始就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传统的否定。要知道,美国当年定都华盛顿,一大原因就是那里靠近南部的弗吉尼亚,是可以合法拥有奴隶的地区。如果定都纽约,国家领袖拥有的奴隶的“产权”就也无法保证了,甚至可能因非法蓄奴而招来官司。可见,种族歧视几乎是美国的“国家基因”。如今这个也变了,还有什么不能改变呢?所以,以后能不能当总统,要看个人的才能,并不看你的肤色和种族。奥巴马的成就并不属于一个人,而是代表着新一代的黑人领袖。这些人多为常青藤出身,拒绝把自己包装成“黑人领袖”,而是立志当超越种族的国家和社会的领袖。现在在美国的基层政府中,这些人正在成势、和主流社会迅速融合,种族色彩也渐渐淡化。

 

第二,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融入主流社会的速度相当快,而且他们由于教育程度比较高,成功率也比特别大。举个例子。这次麦凯恩选择佩林当竞选伙伴,事后看来恐怕是个失误。他真要选年轻一代的领袖,最合格的要数印度裔的路易斯安纳州长Bobby Jindal。他1971年出生,32岁那年竞选州长,第一轮得票第一,但第二轮意外落败;去年则卷土重来,36岁成为美国最年轻的州长。他和佩林不同,属于高智商型的人才:布朗大学毕业,后被哈佛医学院和耶鲁法学院录取,但因为对政治的兴趣,作为罗得学者在牛津大学完成了政治学硕士的学业,潜力极大。有人甚至说,奥巴马最关键的竞选口号“Yes, We Can!”就是从他那里学来的。他被称为共和党的奥巴马。今年大选,许多共和党人士力挺他为麦凯恩的竞选伙伴。麦凯恩也确实把他当顶尖的候选人请到家里。如今共和党溃败,正在反省谋求卷土重来。许多共和党人士,都把他视为最能代表共和党前途的人。印度裔在美国的人口仅二百五十多万,远比不上人口三百六十万的华裔。印度裔的美国总统不仅有可能,而且是非常现实的可能,怎么华裔就不可能呢?

 

亚裔在美国人口比例小,从概率来算,当出总统的可能性并不大。但这一推算也仅在概率上才有意义。如果真有一位亚裔(不管是中国裔还是印度裔)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其种族背景并不能成为当总统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