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刺激内需的举措也同样在提升世界经济的信心


 

中国刺激内需的举措也同样在提升世界经济的信心

李华新

  中国政府推出的扩大内需新举措,赢得了全球主要国家和多数国际机构的高度评价。  联合国全球经济监测部主任洪平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推出的强有力的扩大内需政策,不仅将为遏制世界经济衰退做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将为明年下半年世界经济复苏打下基础。这一政策不仅可以拉动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增加了对社会服务、民生需求的投入,这将有效地拉动中国国内的消费需求、促进进口增长。( 2008-11-1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华尔街10日以自己的方式欢迎中国政府推出的旨在扩大内需的刺激经济计划,纽约股市、期货市场全部跳空高开,在美上市的中国概念股以及与中国经济联系紧密的基础材料、能源等公司股票成为市场领涨板块。不过,由于投资者对经济疲软导致的公司盈利下滑深感忧虑,抵消了中国宣布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的利好作用,10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均收低。

   但是中国的股市确实大大的利好消息呈现,10日的股市确实出现了强烈的反弹,尽管如何继续提升市场人气和树立信念,仍然是需要在不断付出努力才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但是显然有一点是很明显的,那就是中国作为经济发展中的另外一个驱动力的地位和作用,因为这样的一个特定时期所要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出来。

    显然中国当下出台的刺激内需的举措,在发布当天就刺激了全球股市,而且其幅度也是令人进一步看到,世界经济是需要中国发展速度的,而且在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下滑会给世界经济带来什么,这显然不仅是有些人所说的,假如,没有了中国制造的服装,那么他们就没有衣服穿的窘境,可是这样的无法离开中国制造的消息,对于我们国人来说,却并非就是什么好事。因为中国也因为这次的就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外贸出口企业的纷纷缺少订单,而使得收益下滑,已经不再是在美元持续贬值的情况下通过企业内部的挖潜可以消化的。而是因为不少美国企业的拖欠和欠账而使得劳力密集型的企业,再一次感到了人力资本低廉以及高耗能而换来的出口创汇,实际上是依然在走粗放高耗能的生产方式,换回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发展的老路,也是应该改变的时候了。因为刨去我们在应对金融衍生品的不了解而带来的教训之外,我们似乎还要对这次金融海啸的到来说声“感谢”,因为假如我们没有国力和外汇储备的话,那么我们将会面临何等的尴尬,以及30年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是否还能保持,依然是一个严峻的问题。

   中国在以往的经济发展中的除了依靠投资拉动之外,出口曾经是一个非常大的比重,因为世界显然是习惯了使用中国的廉价产品,虽然中国曾经用一车厢袜子、内衣等等堆积如山倒产品,要换回这是一块小小的芯片这样的不对等的交换;虽然在我们的外汇储备中,是牺牲了不少国人的口福,甚至是自己舍不得,却要满足人家的苛刻要求得来的。但是现在我们依然要出手--用我们自己的方式,习惯的或是我们自己可以操作的方式,对世界经济中的救治良方开方下药;就像先现在我们要以我们自己的方式来,对这次金融危机施以援手。

   自然我们这样做,并非是说要取代美国超级大国的经济地位,因为我们知道自己的实力是在什么位置上,即使是今年我们的GDP可以超过德国,我们也是知道中国之大,一摊到人均上,我们就会很微不足道。可是我们作为一个发展的大国,还是需要有这样的一个责任的。我们通过扩大刺激内需,要达到的是自己国家经济想持续稳定发展,使得经济发展的速度可以有放缓的节奏,但是却是不能也不会停滞的。这就是在主观上说我们要通过扩大刺激内需保持中国经济的大局,而另外一方面,却是在客观上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在注入强心剂。

    中国的经常项目盈余表明其完全存在刺激内需的调控空间。中国政府的新举措可帮助全球经济降低下行风险,渡过现在的艰难时期。作为世界经济的另外一个火车头,中国保持高速增长将遏制世界经济陷入衰退。面对这些评价我们要保持清醒,因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也同样需要有高度智慧的方式,来使得自己在实现对国内刺激内需发展的时候,在客观上也是为制止全球经济的下滑作出贡献,可是我们国内的经济总体上是否能够保持应有的稳定,以及使用的资金,知否能够真正为经济的发展注入生机,以及是否真的为改善民生见到效果。就要很准确很及时很快出手的策略,来说实现短期内就能见到效果。

    中国的刺激内需的举措是一个大大的利好消息,但是,这样的利好首先是为国内的民生、惠民政策来实现的走出困境为着眼点的。它需要独立的思考和对时机的把握,需要一种对经济的敏感和智慧的操控,而不是什么仅仅是只是顾及本身的形象过程。

    西哥总统费利佩·卡尔德龙10日在电视讲话中赞扬中国扩大内需的举措。他说:“如果能够全球携手,共同出台刺激经济的一揽子措施,而不是仅靠某个、或某些国家,那么我们必将迅速有效地使经济重新复苏,把(金融危机的)冲击减到最小。”

   这是具有振聋发聩意义的见地,各国各地可以有自己的小算盘,但是,面对金融海啸你自己即使有大吨位的航母,也无法单独抗击风浪,共同携手度过才是唯一的良策。

  (济南 李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