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商品走势分析


 

       上周商品和能源市场总体平稳,其中原油表现最弱,创出新低之后,维持在50--60美元区间波动,原油的弱势将持续到全球经济稳定为止,也可以说原油的持续下跌有助于全球经济的复苏。金属和农产品表现基本平稳,大豆类油脂商品处于近来的区间内震荡,没有走出新的方向;金属方面铜虽然在本周创出新低,但周五价格还是回抽到原来的价格波动区间,其它金属都是处于近来的区间之内波动。农产品方面最弱的是棉花,无论美棉还是国内棉花,上一周均再创新低,并且价格回到了近十年以来的低点区间。美元和黄金保持震荡,美元出现技术性的阻力表现,技术上在87附近出现双头的压力,而黄金在700美元附近也出现支撑。
       目前,对商品价格影响最大的是需求,而不是供应。因为供应基本上已经确定,未来的变数主要来自于需求方面,而对需求的影响则来自于全球经济的好坏,所以,对于商品来讲,全球股市的波动情况将直接决定商品在近期的调整行情结束后的方向,对股市的关注成为当前分析商品的最重要的核心因素。
       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商品自身的供求关系已经不足以推动它形成规模较大的行情,市场都在等待需求方面的变化,等待经济情况的进一步变化。
       国内农产品的收储政策,总的来讲,只能治标,而无法治本,收储只能改善供应,无法改善需求。这一次商品的大跌,主要就是因为需求减少导致。前几年的大牛市导致所有商品的供应都极大地提高,长期的牛市必然导致供应不断增加,所以,需求一旦出问题,牛市就会土崩瓦解。商品价格的下跌要持续到供应减少为止,而供应减少的条件就是:价格足够低,使商品提供者亏损;或者消费重新启动。目前来看,消费重新启动的可能性还不存在,所以,农产品在近期的位置调整之后,出现进一步下跌的可能性较大。(近期农产品的走稳跟国家收储政策关系很大,同时,除棉花之外,其它农产品的价格还没有低到种植亏损的位置)。
       铝、锌、橡胶从价值来看,处于已经下跌到位的品种,它们在近来的位置震荡整理的可能性较大---除非经济再次出现急剧的恶化。
       最具持续下跌可能的品种就是原油。原油继续下跌对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帮助很大,而目前经济危机的解除确实不仅需要降低融资成本(降息),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减税),还迫切需要降低原材料成本。原油的上涨使所有商品成本剧增,从而打击市场消费。我不认为原油价格的下跌会诱发通缩,恰恰相反,会促进消费,就如同房价下跌不会导致房产消费降温(只会导致投机性消费降温)而会极大地增大房产交易一样-----因为原油的需求是刚性的。
       还有一个具有持续下跌可能的品种就是黄金。黄金价格的涨跌来自于信用价值,而不是供求。前几年黄金持续的上涨,说明人类自己创造的信用---纸币在丧失价值。而现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货币体系重建,全球范围内的联手拯救经济,就是人类信用体系重建的过程,随着人类信用的逐渐恢复,黄金的价格将逐渐下跌,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黄金的下跌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下一次人类自己创造的信用再次消失为止。
       与此相对应的,美元还将继续维持强势。世界经济的恢复需要强势美元,强势美元有利于增强全球范围内的消费能力,而增强消费对于目前的全球经济来讲,至关重要。强势美元已经不再是经济金融领域的范畴,而是人类共同的需要,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需要----除非出现美元的替代货币,否则美元的强势将持续到全球经济好转为止。
       判断经济进一步表现的最好工具是股市,特别是道琼斯指数。如果道琼斯维持在8000---9000区间波动,则说明经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如果进一步跌破8000,维持在8000以下运行,则说明最近全球的救市行动效果很差,经济在进一步恶化。如果能够站稳9000以上,则说明经济已经稳定,最坏的阶段已经过去,如果能够突破10000,则说明经济开始进入复苏阶段。
       而商品未来的表现将主要跟随股市的变化。商品在近期盘整之后的突破方向将和道琼斯的突破方向一致。
       就我自己的判断来看,西方股市触底的可能性已经很大,但触底不等于要涨,更多的是需要在此修生养息。中国股市因为政治需求而存在一波较具规模的上涨,中国股市的本质是政治而不是经济。但商品的突破将跟随西方股市的表现,而不是国内股市。
       总的来讲,原油和黄金还存在进一步下跌的可能,而其它商品在未来一周继续维持区间波动的可能性较大。美元在87附近出现技术性的反复很正常,但长期(经济复苏之前)强势无法改变,这是全人类的需要,是经济复苏的需要。
       操作上,今天没有特别需要关注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