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司徒雷登!


这两天一直感慨于一件事。司徒雷登的遗骨在杭州西子湖畔举行安放仪式,燕大老校友以及美国驻华大使等出席了仪式。司徒雷登?至少像我这样年纪的人对他不陌生,上高中时就学过他,或者说鄙视过他,他的名声来自于1949年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在那特定历史时期,毛泽东把他当成美国的化身,鞭笞讽刺,司徒雷登顿时名声大噪。他的名字也就成了强盗、无赖或丧家犬的代名词。

 

长大了才知道,高中能学到什么?高中时,我站在夜晚的操场上,聆听当时一个演讲家广播录音,其声泪俱下地控诉着卖国贼蒋介石……屠杀人民、谄媚倭寇等等,如此罪行足以另任何一个高中生咬牙切齿。这种感情同样也会给予司徒雷登,给予汪精卫,甚至给予所有那些“必将灭亡”的资本主义……但我辈不可能永远枕着历史的枕头酣睡,我们惊醒,我们才能发现一个真实的世界。

 

1949年一别,司徒雷登又回来了。时光荏苒,沧桑巨变。在中美两国人民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交流日益加深的今天,司徒雷登又以特殊的方式“回到”了中国。重新感悟他感触很多,如果我们不纠缠于意识形态的差异,不在偏见与误读里去追忆这位老人,并且理性地去审读一下司徒雷登在中国留下的班驳足迹,我们就会找到最人性化的视角,温情地默念:永别了,司徒雷登!

 

许多人记住了作为“大使先生”的司徒雷登,而忽视杰出教育家的司徒雷登。1919年,他创办了燕京大学并担任首任校长。他为燕大建造宫殿式美轮美奂的新校园,即现在北大校园;又重金聘请许地山、顾颉刚、钱穆、吴文藻等任教。如今的北大可能不屑于谈燕大往事,因为它是个教会大学,因为它具有殖民色彩——但司徒雷登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地位谁能动摇?

 

如果我们早用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观点看待司徒雷登,他也不可能被一根儿棍子打死!不能否认,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旧中国腐朽的秩序即将被打破,司徒雷登作为“美国对华文化侵略的忠实执行者”,其狼狈不足为怪。但司徒雷登不仅是教育家,他九一八事变后,他也曾带学生上街游行,抗议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因不肯与小日本合作,他在日本集中营被关了三年之久……

 

值得欣慰的是,司徒雷登还是以永别这种残酷的方式回来了!时下的中国日益强大,海峡两岸同胞“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国共握手,中美关系也呈春暖花开之势,司徒雷登选择一个“回家”的最佳时机。此际,原谅、宽容并接纳一个对中国有特殊情感的美国老人,这应该是所有中国人的情怀。

 

司徒雷登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他的遗嘱也足以让我们动容。早在1954年,他要求自己的遗产继承人替他完成两个心愿:一是将1946年周恩来在重庆时送给他的那只明代彩绘花瓶送还给中国;二是将他的骨灰送回中国,安葬在未名湖畔他妻子墓穴身旁。花瓶回到中国,可司徒雷登却被燕园拒绝了!


司徒雷登1962年辞世,回中国的路虽漫长,但最后魂归西子湖畔,也算叶落归根。杭州更安静澹泊,那里有司徒雷登的童年,有他最喜欢的杭帮菜以及“乡音”。我们相信他会安息,注定会安息!诚如美国驻华大使雷德在他骨灰安放仪式上所说的那样:他今天又回到这里,完成了他的人生(最后)旅途……如果他能看到今天(中国)的变化,他一定会非常高兴!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