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目前,包括宝钢、武钢、鞍钢等大型国有钢企均有降薪措施,饱受煎熬的钢铁业正在经历1998年以来最糟糕的局面,中小民营钢企已开始扩大裁员力度,钢企资金链紧绷,无法短期内消化的库存开始占用甚至消耗钢厂资金。裁员减薪开始席卷全行业,与此同时,库存剧增也成为钢企最头疼的事情。
据了解,很多钢企已采取加大承兑汇票、商业汇票、钢材托盘等方式来缓解资金压力。其中,鞍钢已扩大启用承兑汇票结算,商业汇票是宝钢销售与收款环节的一大特色,中钢集团则是全国最大的钢材托盘商。这些方式风险都很大,在经济不景气时很容易造成资金黑洞。
降薪、裁员升级
武钢三季报告显示,武钢三季度完成净利润15.72亿元,环比减少4.38亿元。为此,武钢提出四季度至少降低成本25亿元的目标。为达到这目标,武钢的降薪力度贯穿公司上中下层:普通员工减15%;科级员工减20%;处级员工减25%;管理层减50%。但公司承诺如果年底效益完成得好,还有可能会补发。鞍钢内部则以“美式管理”为名降薪,据内部员工透露,炼铁厂降薪35%,协力厂的工资降50%并有一半人放假。宝钢也难独善其身。10月底,市场传出宝钢降薪10%的消息,对此,宝钢宣传部表示“并未降薪,只是减少绩效工资”。首钢因曹妃甸项目投产推迟备受关注,好多职工奖金都降了50%。
钢铁行业出现了拐点,最大的民营钢企沙钢现状也不好,公司每吨钢材亏500-800元,相当于每天损失2个亿左右。沙钢炼钢车间开始减产,螺纹钢卖不出去,板坯经常被客户退回。攀枝花新钢钒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还没有降薪,但是如果钢铁业继续亏损,降薪是迟早的事情。相比大型钢企来说,中小民营钢企的降薪裁员力度要“惨烈”得多。据了解,山西最大的民营钢企海鑫钢铁集团裁员达2000人,裁员力度达30%。
库存剧增
库存剧增,是钢企对高价买进原材料、钢材价格暴跌的大买单。由于目前钢企和上下游企业大多受困于前期积压的大量库存,年内的钢铁市场依然不容乐观。作为下游需求大户,房地产和建材业的库存直接影响钢材库存,统计数据显示,占钢铁需求25%的下游房地产行业存货量截至10月增加了1125.13亿元。下游产品大量存货抑制了对钢铁的需求,多数钢企的存货也创了新高。目前相当多的上市钢企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30%以上。其中,龙头钢企宝钢三季度的库存近100万吨,存货价值也达到521.4亿元,比年初增加33.46%,与此同时,它的现金流量净额112.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0.5亿元,存货资金占用增加额较去年同期上升约74.2亿元;武钢10月份的厂内库存有80万至100万吨;长城股份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高达56%;南钢、广钢存货占总资产的比例在40%以上。
作为上游原料的铁矿石、焦炭等目前仍然供大于求,价格大幅下滑导致的库存贬值,对钢企来说等于雪上加霜。港口库存总量现在已超过9000万吨,可维持全国钢铁企业三个月的生产时间。统计数据显示,1至10月份生铁所需原矿数量大约为62409.11万吨,而我国铁矿石资源供应总量大约在67500万吨左右,超需求总量达5090.89万吨。宝钢521亿库存中原材料占了177.05亿,半成品达138.46亿。鞍钢三季度公司对库存产品、在产品和原材料库存计提产成品跌价准备达8.8亿元,约为三季度净利润的37%。由于今年钢材市场突然下滑,所以三季度钢厂很多产品、原材料来不及计提跌价,因此第四季度计提跌价幅度将更大。
资金链紧张还导致很多新项目无法按期投产。现在一吨钢材亏四五百块,还不如不生产。河北很多钢企停产倒闭,主要原因在于奥运结束后为了恢复生产高价囤积了一批原材料,市场变坏后钢材低于成本价格,甚至低价都卖不出去。在钢材价格不断下滑、下游需求萎靡的情况下,大量库存正在吞噬钢企利润。据我的钢铁网统计,三季度钢铁行业环比净利润下滑幅度平均达25%。净利润环比明显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库存产品、在产品和原材料库存计提。
资金链危机
降薪裁员反映钢企资金链紧张,库存加大则进一步使资金链更紧绷。五年井喷式的增长后,中国钢铁业正面对一堆惨不忍睹的业绩。来自中钢协的数据显示,9月中国钢铁企业实现利润为32.21亿元,比2008年上半年月平均水平下降80.33%;大中型钢铁企业有23户亏损,亏损面达32.4%。10月,中国钢铁业出现全行业月度亏损。国内钢铁企业今年前8个月的盈利,都要在年底这几个月亏完,估计全年下来总体持平。
节约成本应对资金链危机
11月10日,武钢国贸公司宣布四季度采购成本再降15亿元。根据方案,在保证生产所需前提下,计划到12月底,减少采购铁精矿6万吨、高铁粉4.5万吨等,同时适当多用库存。武钢还利用海运费剧减,改变以往经过多次周转运输,在铁矿石运输上一次性减载,达到进江标准吨位,这样可降低海运费近亿元。宝钢集团高管层召开四季度经营形势动员大会,动员员工把工作状态调整到适应市场变化上来,努力降本增效、制订应对预案。
拉动内需政策缓解资金链危机
中央政府一系列拉动内需政策的出台,对于自9月份以来迅速下滑的钢铁市场无疑是一个极大的利好。目前虽然投资、关税取消政策仍未正式显现作用,但整个市场心态明显好转。 毋庸置疑,政策的逐步落实将拉动国内钢材需求,但是市场需求实质性回升预计至少要到2009年2、3月份。政策落实需要时间,一些新建项目还需要等待审批。钢企和上下游企业眼下仍受困于大量库存。最近一段时间,河北、河南地区部分中小钢厂开始陆续恢复生产。11月中旬后,国内建筑钢材市场价格基本停止了下跌趋势。以前期价格下跌较多的上海、天津两地为例,5.5*1500mm代表规格热卷价格曾分别达到每吨3250元和3180元,分别比11月上旬的最低价位上涨430元和330元。同时,原材料铁矿石市场经过两个多月的下滑之后,市场价格每吨普遍上涨20至3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