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等于失业,这是众人都熟知能详的。由于大学的扩招,每年都有几百万的大学生涌进社会,今年就有559万比去年多了64万,加上经济危机,企业裁员减薪在网络上纷纷扬扬,很多单位减少招聘名额,学生就业严重。但是,有些企业在经济冬天里做适当的人才储备。对于中小企业在用上,记者发现,许多企业老板说,不在乎学生有什么学历,只要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就行,也就是说,综合素质还行,你能做的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只要你对公司来说在某方面有一技之长。假如,你能做的,别人都可以做,你就没有价值,随时面临被淘汰的可能。
应试教育,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只能证明毕业了。应试教育,已经使我国的教育迷失了方向,失去了教育的本性和灵魂;它使我们的儿童失去了天真和幻想,它使我们的青少年失去了对学习的热情和能力。
应试教育,老师只是按照教学大纲传授知识,关心升学率,面对几十人的班级,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与学生有效交流沟通;老师对孩子的心理变化几乎不会过多的去关注。更不要说去发现孩子的天分。
据有关研究表明,应试教育,只适合20%的学生,可以达到学校的教学要求。一个会考试的学生,有可能是某项、或某几项基因天分比较好,但是在日常生活、工作或以后的环境里不一定就是社会的强者。
我们知道,影响一个人的因素是由四个方面构成的:基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在我们的周围,经常有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前几名的学生,进入社会,5年后是一个样,10年后又是一个样,有的会越来越普通。在各自领域取得的成就上比较大的,往往不是最前面的学生,也不是最后面的学生,而是中间部分的学生。
天生我材必有用,我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有用,就是看你用没有用上,什么时候用,区别很大。有的人的确很幸运很早就发挥里自己的优势,在30岁左右就完成了原始积累,有的人等到40岁以后,虽然知天命、了人事,但深感已经错过了大好的时光和机会,有些力不从心之憾。有的学生高中毕业了不知道报什么专业,有的学生毕业了,经常换工作,十年过去了还在不停地找工作,就是对自己不了解,没找准自己的职业方向,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没有发挥自己的优势。而有的人,好像做什么都很顺,俗话说,是命好,其实,就是他能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发现了自己的优势,然后运用了自己的优势。
应试教育,教出来的学生,如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标准件”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现代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
社会呼唤各类人才的快速到来。人才成长提倡非同步化的观念:允许打破常规,超越程序,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创造能力强的人才及时脱颖而出。
随着经济市场化的逐步形成,科技产业化的要求,文化多元化的出现,信息网络化的到来,人们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不断提高;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要唤醒的是“改革教育”的意识,让我们的下一代能真正接受到优质的现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