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蓝色的胡麻花


 
 
 
湛蓝色的胡麻花
   
 
 
    七月塞外,是个早穿夹袄午穿纱的季节。
    七月塞外,不知还有多少往事值得记取或遗忘。
    距离那年七月,已经是很遥远的事了。但,由一朵朵不起眼小花聚成的湛蓝,却不因岁月更迭而淡出记忆。
    七月的记忆,就这样一次次浮起。在脑海,在心里。让我,不得不为这七月的记忆,写下一段文字。
 
    塞外七月。那山。那梁。那云。
    塞外七月。黄土峁的深处。一个静静的海子。一个静静的村庄。
    还有,一片片胡麻花儿聚成的湛蓝……
 
 
    一直认为,生命的乐趣是源于寻求。寻求未知,寻求伴侣,寻求成功,寻求突破,寻求向往……
    谁的心中,不在寻求一份心底孕育的梦想?
    这梦想,是每个人心中,最艳美的诗行。
 
    那是一个骑自行车的年代。当时最有身价的品牌是飞鸽、永久。可谁又会想到,这两个代步产品的品牌,却涵盖了人的一生形态。一个人从小到大,就是在飞与留的状态中行走,并在不断的飞行中寻找永久。飞行的过程或快乐、或艰辛、或顺畅、或蹒跚;最终,总会为自己的生命打下一个永久的印迹。
 
    生命有永久么?也许有。也许没有。
    生命是一只飞翔的鸽子么?是,也不是。
    所以,我们的心总会暗示自己:去飞吧,去寻找生命中那更多的精彩。
 
    那年七月,当我与蓝色际遇在黄土高原与大草原之间。于是,蓝色便演绎成记忆中的永恒。
    在山西北与内蒙南交界处,过丰镇,翻过层层黄土高坡,有一片少为人知的水域隐匿在这里。内蒙古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岱海,就因了这名字的吸引,与弟从早至晚,骑自行车长驱100多公里前往探寻。
    沿途是绵绵不断的高梁,望不到头。这是通往内蒙的公路,热辣辣的太阳,烤化了路面的沥青。路上没有行人,只有两辆单车和单车上弯腰猛蹬的弟和我。
    夜幕降临时分,远方终于出现了一片浩瀚的湖面。在缺少水环境的华北地区,看见如此大的水域,让人立刻振奋起来。于是,很忘情地扑向湖边。
   
    七月塞外,湖水已刺骨。双腿浸进水里时间不长,便感觉到冰凉而周身发抖。
    上岸,寻水。入一低矮、黄土抹就的土屋中。一个从内地支边,已在这里荫妻生子的老渔工,为我们兄弟沏了一壶热热的茶。
    岱海,在他的热茶中,化作一段记忆,一段故事,一段历史。
    岱海边的夜,很美。
    无风。天与地,空阔而静寂。
    一轮月。亮亮地、静静地,悬在天幕一角。
 
    渔场招待所外,种着很大一片植物。初夜的光亮中,数不清的湛蓝色小花齐齐地对夜空高举起花蕊。一株株,一排排,那齐整归一的阵势,那浓抹重彩的蓝,吸引着我们的目光。湛蓝色的花儿虽不声响,却给人无语的震撼。
    是什么,我们兄弟同感诧异。
 
    “胡麻花。”一个女音,从招待所门前的一口老井畔传来。遁声望去,两个姑娘正合力摇着轳辘,从井中汲水。其中一个姑娘瓷白色的肌肤在月光的映照下,格外地引人。
    还好,岱海的姑娘并不怯生。
    走近时才看清,白肌肤的姑娘长得出奇地美。她得知我们远道而来,对我们说了很多,说她知道的胡麻花,说她知道的老水井,也说了她对山外的响往。汲完水,她把我们带到开满胡麻花儿的地边。
 
    那夜,我们久久滞留在开满胡麻花的地头,或蹲或站,听花在夜色中静静绽放。嗅着夜露中渐浓渐烈的花氛,不知是人在醉,还是花儿在醉。
 
    胡麻花,静静地开放在穷乡僻壤,托出一片浓绿,托出一片湛蓝。在一片浓烈的花期后,奉献给人们的,是胡麻油那醉人而悠长的浓香。
 
    是从那一刻吧,我记住了蓝色原来可以这样美。
    是从这一刻起,我记住了湛蓝色的美丽,来自于胡麻花.……
 
   
    那夜,借宿在湖边简陋的渔场招待所。
    那夜,不知是怎样进入的梦乡。
    那夜有梦。那夜的梦中,有那个站立在胡麻花中白净而美丽姑娘.……
 
 
-------------------------------------------------------------------------
 
岱海简介
 

    岱海是有“草原天池”之称的内陆湖,内蒙古五大淡水湖之一。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中期,乌兰察布的先民们就在这里创造了极高的文明。

    岱海位于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境内,生态环境优越,山水辉映,林草茂盛。岱海水面约130平方公里,呈椭圆状。岱海在历史上文字记载甚详,汉代称“诸闻泽”,北魏叫“葫芦海”,宋元称“鸳鸯泊”,清代蒙古人谓“岱根塔拉”,后称岱海,沿用至今。

    古往今来,岱海吸引着无数游客。历代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前来观赏其“鸿骛成群,风涛大作,浪高丈余,若林立,若云重”的自然美景。清朝康熙皇帝多次巡边来到岱海,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在此兴建行宫,取名“凉城”,并为岱海题名“天池”。行宫后来改名为汇祥寺,曾为内蒙古规模宏大的召庙之一,不幸于1939年毁于战火。

   岱海北面有一处著名温泉,又名马刨泉,是内蒙古境内四大温泉之一。温泉位于凉城县三苏木乡中水塘村,因传说康熙巡边时,坐骑在此刨泉解渴而传名。过去这里一直是喇嘛、贵族沐浴和疗养的场所,现已建成温泉度假村。

    岱海温泉储量丰富,单井日涌水量2700余吨,水温摄氏38度,含有锶、锂、硅、硒等17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为重碳酸钠型弱矿化热水,对治疗各种皮肤病以及风湿性腰腿疼等具有良好疗效。温泉往北约4公里,有一错落有致的山峦,近看是山,远观似佛,呈仰卧状,眼、耳、鼻等极为形象,人称卧佛。

    岱海附近有近今5000年之久的龙山早期文化、老虎山石城遗址和园子沟窑洞遗址,还有两条绵延百公里的秦汉古长城和明清新长城。其中位于岱海西30公里的永兴镇南坡老虎山石城遗址出土的三足器皿,使考古界找到了夏商时期鬲的发展谱系,而鬲被考古界公认为是我国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性文物。

    由岱海向南,便是连绵不断的蛮汉山。山上生长着38000亩原始次森林,有1000多种植物、400多种野生动物,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北侧山峰下的佛爷洞、金水岭、万年冰窑等,景观奇特。

    如今,岱海周围已被开发成旅游区。旅游区由岱海及周边滩涂、湿地、草原、山林地、温泉、、古人类文化遗址等组成,总面积约470平方公里。

      2008-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