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新华书店《资本论》热销
央视新闻报道某城市新华书店《资本论》脱销。书店店员在镜头前介绍说,以往一二个星期能卖出一套,现在每天可卖出两三套。原来书店门口显要位置的证券图书专柜由于此类书滞销已被移位,《资本论》之类名家经济专著取而代之。一位购买了《资本论》的女士接受媒体访问时说,近来资本市场发生巨变,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实体经济开始受到影响,不知下一步会怎样,想从《资本论》一类的书中找到答案。
作为一个读书、写书又编书的人,没有理由不比他人更关注有关图书出版和图书市场,上述信息看到后却实在有点儿意外,并一下子产生了好些个想法,梳理一下去芜存菁值得说起的有三点:
一是作为一个自以为每年可以策划几个算是不错的图书出版选题的人深感惭愧:必须承认自己是根本不可能想到《资本论》会成为市场热销书,没有想到身处经济环境的大变化之中反应却如此迟钝。那些挖空心思教人发财的书在《资本论》之类面前则显得更加浅薄,而体制内外的出版人或书商又该作何感想呢?
二是想到我们许多除了与诺贝尔经济学奖无缘而获得过一大堆这奖那奖的经济专家和学者此时该不该有点儿想法?很想知道他们有没有看或有多少时间看《资本论》之类的书,有没有真正放下架子深入实际搞一些调查,静心坐在书斋里研究一些问题。资本市场巨变,金融风暴肆虐,有谁可以给老百姓答疑解惑?对比一下马克思与恩格斯在物质条件并不算好的情况下写作《资本论》,我们那些尊贵的身兼大公司独立董事的大学者大专家们除了鹦鹉学舌不能多一点儿独立思考的东西么?
三是想到一些西方国家的大学或研究机构都想方设法寻聘一位或几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鼓励并支持他们的研究,这不仅仅只是为了炫耀思想和言论自由,恐怕更看重的还是实用价值。不知道这样提问是否冒犯:对作为党的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到底有多少人还在真正尊崇?有多少应该以此为本职的人在认真研究?可以不服气被别人骂为三流学者,但又用什么来证明自己是一流学者呢?我忽然庆幸自己没有这个那个的头衔,否则真会无地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