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人的“宴客”心理


 
试论中国人的“宴客”心理
 
北京奥运会来临之际,政府为了履行申办奥运会时的承诺,对环境保护做了一系列的临时措施,北京的蓝天因此变得更加灿烂。奥运会后,当一切活动恢复正常后,北京的天又恢复了“常态”:天开始灰蒙蒙,道路开始不那么畅通……我们常说奥运会是个巨大的宴会,那么探讨这种情况的变化应该从中国人的“宴客”心理分析开始。
中国人有句老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应该是对我们“宴客”心理的诠释,这个心理基调一定,那么很多事情就好办了。远方的朋友来了,首先要打扫家里的卫生,家里不一定要金碧辉煌,但也一定要干净整洁,这样给客人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其次要大宴宾客,让客人吃好喝好,给客人留下“热情”的印象。再次要招待好客人,向客人介绍旅游、玩乐的好去处,全程陪同下来,让客人有“够意思”的感觉。
如果这样的分析无误,那么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奥运前后的环境变化差异了。不论从民众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来说,还是从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来讲,我们都期盼有一个美好的环境,而环境保护应该成为一种“国家习惯”,环境保护的意识更应上升到国家的道德准则来讲,而不能因为“宴客”心理作怪、面子问题生效,成全了客人而作践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