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年景不好。
金融危机肆虐,中国恐难以独善其身。
于是,平时张扬、狂妄的一些企业,现在消停了,沉寂了。不消停不行呀,离场了都要,还作秀,还说大话,哪有精力啊?再说,谁信啊,还是先对付眼前这些事儿吧。
也有平素狂妄,现今依旧狂妄的。比如,马云。你不觉得:这当口能狂妄起来,也是个本事吗?
老马差不多是最早说“要过冬”的人之一,有人很奇怪他怎么预感那么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前脚说完,后脚果真就进入“冬眠”状态了——8月1日,他就说要缩减不必要的投资了。
经济不振,波及的当然不只是企业,还有人,更重要的是信心。信心不在,说什么都是空谈。
看一看美国1929年的大萧条,信心全无,就是重要表征之一。于个人,那导致了消费不振;于企业,那表现为极端保守。如果不是罗总统,美国不是没可能滑向深渊的。——美国人大概也知道中国这句“瘸子里面选将军”的俗语。
罗总统就任当日,就显得信心百倍。“我坚决相信,我们唯一引为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他说。曼彻斯特形容说:“罗斯福洪亮的声音通过广播网响遍了水深火热的美国大地:它传到血汗工厂和凄凉客店……”
——以前以为,这种写法是中国特殊年代特有的。现在发现,不然,美国人运用起来,更过分、更矫情。
信心如此重要,令人不禁纳罕,平素那些无所不能的人,为什么此时噤若寒蝉了呢?
其实,有些沉寂与消停的,并非甘于沉寂。他们可能平时身体就不怎么好,还老爱炫耀,动不动就晃晃小胳膊,说:“我将来能成为施瓦辛格(世界500强)!”嘿嘿。
现在呢?寒流来袭,他敏感度差一点(之前没注射流感疫苗),小身板扛不住了,快冻僵了。哪有闲情逸致来炫耀?拍电影、写自传,顾不上了。
还有一些,其实体能还是不错的。但对付寒流,可能经验少些——平时是高速成长,去年10亿,今年就要100亿,明年恨不能1000亿;以前是个“小地方来的”(借用牛根生的话),现在一下子纵横捭阖了,大江地北、美国欧洲,无所不在。现在,考验来了,不知所措了。所以,先沉默,再调整。
这种类型的企业,如果调整到位,别怕丢面子,不强求什么虚名——比如“中国龙头企业”、“走出去的典范”、“参与全球并购”之类,估计生存肯定没问题,没准还为下一次经济崛起埋一颗“GE(或丰田、或微软)的种子”呢。
但如果“死要面子活受罪”,我好不容易爬上全球第几的什么什么宝座,你HP裁员我不裁,你通用减产我不减,那结果就不好说了。
有信心,才会想办法去应对——危机的可怕之处正在于“恐惧本身”,才会提振更多人——正所谓众志成城。
当然,有实力的,能够挽救一批濒临倒闭的企业,更是功德无量,像马云,就说要用150亿支援中小企业(救中小企业,就等于阿里巴巴的自救)。钱多钱少不在于数字,关键在于行动本身。
所以,有些仍能喘息的企业,不妨再努力一把,而不必急于自弃(譬如太子奶)。
当下,真的需要一些信心。
时下,更需有点信心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