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可能给世界七大惊讶
综合相关报道,对中国明年经济发展的预测出现两极:悲观论调认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即投资、内需和出口中,明年投资和出口的增速都会明显下降,由于居民财产性收入减少,消费动力不足,楼市、股市呈下滑趋势,2009年中国经济更困难。影响明年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太多,相信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能够避免经济大萧条的出现。乐观主义者认为,中央政府密集出台政策,随着通胀的持续下降,2009年的货币政策环境有望比2008年更加宽松。四季度以来,国内宏观调控方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保增长成为经济工作首要目标,作为拉动经济增速效果最明显,见效最快的基础建设投资规模已经大幅增加,中国经济依然平稳发展,世界经济体系中风景这边独好!
附参考两文:
2009年中国或给我们带来的七重惊讶
美国麦肯锡10月季刊文章,原题:2009年中国或给我们带来的七重惊讶 今日世界各大报章的日常新闻充斥着惊讶于中国近些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或唱衰中国崩溃的观点。的确,中国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惊叹与启迪。然而,尽管这个新兴亚洲巨人已引起如此之多的注目,它仍能不断给我们带来惊讶并瞬间转变我们对它的解读。
2009年,中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是早有计划的惊喜,就像壮观的北京奥运一样,以完美的表现让中国迅速甩掉“经济落后”、“劳动力廉价”的标签;还是如同毒奶粉事件一样令人厌恶;亦或像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那般,吹响中国公司进军全球市场的号角?
2009年,中国或许会带给我们七个惊讶,也许并不会完全实现,但会让我们用新的眼光重新打量中国及它的未来:
一、中国宣布到2020年,电动汽车将占据中国汽车市场半壁江山。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将在研发领域投入上百亿美元。当其他国家还在苦苦追赶时,此举已令中国成为汽车技术领域的龙头老大。
二、中国在墨西哥地区购买50年的地契。在北美建厂,将低成本制造转移到墨西哥,中国公司将在外加工市场上成为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将克服阻碍其经济增长的地域限制,并组成横跨太平洋[13.25 -3.57%]的商品供应链,大举进军北美市场。
三、北京朝阳商业办公区某幢大楼倒塌。如此一来,中国会重新书写建筑法规。中国的建筑质量标准早已备受批评,很多学校建筑在汶川地震中倒塌。但假如同样事件发生在大城市,在媒体强烈关注下,政府对事件的反应恐怕会让其对汶川悲剧的回应相形见绌。
四、中国公司购买一个或几个美国旗舰企业。交易额也许会是联想收购IBM价格的10倍甚至100倍。如果美国政府干预导致交易失败,如同中国企业日益融入全球化一样,新一轮中国民族企业的时代即将来临。届时,中国将投入大量资本专注于本土技术研发和创新。同时,外资研发公司在华也将遭遇寒流。如果交易成功,和我们今日所见的外资公司大有取代中国民族企业的趋势不同,中国企业将彻底走向国际,融入全球。
五、中国电信企业重组,最后完全合并。监管政策不力及竞争力不均衡已让中国三大主要运营商失去竞争力。若电信股票继续下跌及上述不均衡现象继续遗留,将最终导致大陆本土电信企业的完全合并。
六、英超购买中超。此举对中国城市中产阶级意味着什么?中产阶级群体正迅速成长,并已准备好在体育和娱乐产业大量投入。城市中产阶级荷包满满,乐于观看奥运会和美国NBA来华训练赛。此外,这笔交易或许将打开其他领域投资的闸门,也展示中国欢迎外方专业公司挑战其本土企业。
七、台海关系回暖促大陆中国工商银行[3.69 0.82%]和台湾中国信托商业银行合并。台湾方面的反应可能是矛盾的———不过一桩商业交易罢了。但对中国大陆金融银行业或其他产业而言,两岸大型企业的合并会备受称赞。这也是对“一个中国”理念的肯定、认同。▲(作者戈登·奥尔,张大卫译)
研究机构预测 中国GDP增速明年可能降至6%
(2008-11-07 07 来源:信息时报
进入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放缓的迹象,尽管10月份相关经济数据还没有公布,但是业内人士对明年国内经济形势已然忧心忡忡,一些悲观的预测甚至超出人们的想象。作为海外投行代表之一的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近日发布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明年如果没有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的GDP增速可能会下降到6%左右。这一判断在宏观经济研究人士中产生了分歧,太平洋证券的最新宏观报告表达了同样的判断,而广发证券宏观研究员刘朝晖博士则表示,影响明年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太多,相信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能够避免经济大萧条的出现。
解读
美欧日陷入全面衰退拖累中国超预期下行
马骏在报告中指出,明年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已经远远大于几个月以前的预期。他解释,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内需和出口中,明年投资和出口的增速都会明显下降,特别是出口的前景非常不乐观。
历史数据表明,欧美GDP增长率每放缓1个百分点,中国的出口增长率就要下降7个百分点。目前美、欧、日明年陷入全面衰退几成定局,GDP增长率可能下降到-1.2%左右;即使考虑到中国出口退税率继续提高的因素,中国出口实物量的增长率也可能从今年的11%左右下降到明年的0%,按美元计算的出口值的增长率可能从今年的20%左右下滑到明年的4%~5%。
四季度以来,国内宏观调控方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保增长成为经济工作首要目标,作为拉动经济增速效果最明显,见效最快的基础建设投资规模已经大幅增加,11月以来,国家对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投资幅度明显加大。不过马骏在报告中仍然认为,明年国内投资明显减速不可避免,其主要原因包括:第一,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出现明显下降,作为投资的领先指数的房地产销售今年前三季度同比下降15%,而开发商平均预计明年投资下降20%;第二,制造业由于盈利增速下滑,导致其投资的积极性明显下降;第三,国内企业盈利增长已经从去年的37%下降到今年前8个月的19%,而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正是企业自有资金;第四,银行的惜贷和股市融资功能的大幅弱化也将使国内投资明显减速。
马骏认为,如果没有财政刺激,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增速会从今年的27%左右大幅下降到明年的15%左右,低于此前20%左右的预期。
建议
4000亿赤字或可保八 应放权地方发债自救
马骏在报告中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将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赤字定在4000亿左右,即将今年中央财政实际可能有的1000亿元盈余加上明年3000亿元的国债净发行量全部使用。据他测算,这一数额约占到明年国内GDP总量的1.5%左右,按照中国财政1.3左右的乘数效应计算,理论上4000亿赤字的财政政策可以提升经济增长率约2个百分点,使得GDP增长可以保持在8%左右。
不过报告中仍然对明年国内财政收入增速下降以及国际经济环境前景感到担忧,这些都可能影响到赤字财政对GDP拉动的实际作用。
与此同时,马骏表示,为补充中央财政预算可能出现的不足,可以加大地方政府基础设施企业发债的规模。比如,可以从今年的1000亿左右的发债规模提高到明年的2000亿~2500亿。这事实上可以将全部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财政对经济的刺激力度再提高0.4~0.6个百分点。他表示,从更长期的制度创新来看,应该修改预算法,开始允许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直接发债,使得今后地方政府的债务状况更加透明,也从法律上创造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其财政政策进行经济周期管理的空间。
此外,由于国际国内经济趋势面临的不确定性很大,明年下半年经济情况可能继续恶化,应准备在明年下半年推出中央补充预算的预案,在必要的情况下再度增加。
观点
国内券商分歧巨大 宏观预测态度谨慎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海外投行对明年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测在国内宏观经济研究人士中产生了明显的分歧,太平洋证券宏观经济研究院的最新报告便立即修正了该机构此前的判断,与海外投行的报告观点非常接近。报告中甚至认为等不到明年,今年年底国内GDP的增速就要下滑到8.5%以下,为保经济增长政府应该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且让人民币大幅贬值。
不过大部分国内券商的宏观研究员的态度依然谨慎,广发证券宏观研究员刘朝晖博士认为,基于假设的判断很容易,但是实体经济运行中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他表示,明年经济下行压力大是事实,但是去年年底时,没有人预料到目前经济的表现如此糟糕;他认为,信心是影响经济运行的重要外部因素,信心的恢复有赖于经济运行内部趋势与外部政策调控的力量对比,在当前国家救市政策出台的频率和级别上判断,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着重大的不确定性,是好是坏目前尚难预料。
记者 李鹤鸣
央行停止对银行信贷规模硬管控
2008年11月03日来源:
【专题】经济增速放缓 政府密集出台政策
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央行自年初开始对商业银行进行的按季度调控信贷规模已经停止。
央行新闻发言人李超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首次透露,为灵活有效应对正在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央行目前已不再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加以硬约束。
业内人士指出,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硬管控,有望在明年得以延续,但央行仍将全面监测信贷增速及货币供应量。
今年年初,针对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的物价上涨、投资信贷高增等现象,为了防止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央行一改往年按总规模调控商业银行信贷的方式,采取了按季度调控商业银行放贷规模。商业银行根据宏观调控的要求,根据各自需求提出信贷规划,央行从宏观政策层面加以指导。
李超指出,从当时的情况看,需要对信贷投放加以约束。因此,央行采取了临时性措施。从之后的效果看,这些措施对防止产能过剩、信贷扩张过猛等问题产生了积极效果。李超同时指出,从今年年中开始,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了快速变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央行根据新形势对政策进行了适时调整。
市场近期对于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感受明显。据了解,央行年初按季调控的规定,目前对商业银行已经失去了实际约束力。由于经济运行风险加大,企业信贷需求开始减弱,出于风险防范考虑,银行惜贷,因此,贷款规模已不再是银行放贷的障碍。
兴业银行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随着经济的回调,银行的风险意识有所增强。“在这种现实状况下,如果央行还控制银行贷款规模,就有可能使企业对未来经济走弱的预期强化。而央行强调不再硬约束贷款规模,将有利于使得商业银行、企业的预期朝积极的方向转变。”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从全局角度看,在推动经济增长防止经济下滑的同时,能够起到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的作用。”
不过,“不再加以硬约束”也保留了货币政策一贯的弹性。郭田勇认为,这意味着只要实体经济中有真实需求,商业银行就可以放贷,央行不再下具体的硬指标。但央行依然有必要对整个银行体系的信贷投放情况和货币供应量增长情况进行监测。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此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央行未来仍然会对M2及贷款规模进行必要的调控,否则通胀很难把握。
央行近两个月来的三次降息、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央票发行以及取消对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硬约束等,向市场明确传导出了“转向”信号。业内人士指出,一年来,央行货币政策的微妙变化,不仅体现了政策的灵活性,也充分显示了审慎原则。在保持稳定货币政策的同时,其主动性和有效性也有所增强。
郭田勇预计,随着通胀的持续下降,2009年的货币政策环境有望比2008年更加宽松。
中国GDP增速明年可能降至6%
2008-11-07 搜狐财经
海外投行纷纷唱空中国经济,德意志银行研究报告认为进入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放缓的迹象,尽管10月份相关经济数据还没有公布,但是业内人士对明年国内经济形势已然忧心忡忡,一些悲观的预测甚至超出人们的想象。
作为海外投行代表之一的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近日发布一份研究报告认为,明年如果没有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的GDP增速可能会下降到6%左右。这一判断在宏观经济研究人士中产生了分歧,太平洋证券的最新宏观报告表达了同样的判断,而广发证券宏观研究员刘朝晖博士则表示,影响明年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太多,相信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能够避免经济大萧条的出现。
解读
美欧日陷入全面衰退 拖累中国超预期下行
马骏在报告中指出,明年经济面临的下行风险已经远远大于几个月以前的预期。他解释,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投资、内需和出口中,明年投资和出口的增速都会明显下降,特别是出口的前景非常不乐观。
历史数据表明,欧美GDP增长率每放缓1个百分点,中国的出口增长率就要下降7个百分点。目前美、欧、日明年陷入全面衰退几成定局,GDP增长率可能下降到-1.2%左右;即使考虑到中国出口退税率继续提高的因素,中国出口实物量的增长率也可能从今年的11%左右下降到明年的0%,按美元计算的出口值的增长率可能从今年的20%左右下滑到明年的4%~5%。
四季度以来,国内宏观调控方向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保增长成为经济工作首要目标,作为拉动经济增速效果最明显,见效最快的基础建设投资规模已经大幅增加,11月以来,国家对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投资幅度明显加大。不过马骏在报告中仍然认为,明年国内投资明显减速不可避免,其主要原因包括:第一,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可能出现明显下降,作为投资的领先指数的房地产销售今年前三季度同比下降15%,而开发商平均预计明年投资下降20%;第二,制造业由于盈利增速下滑,导致其投资的积极性明显下降;第三,国内企业盈利增长已经从去年的37%下降到今年前8个月的19%,而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正是企业自有资金;第四,银行的惜贷和股市融资功能的大幅弱化也将使国内投资明显减速。
马骏认为,如果没有财政刺激,固定资产投资的名义增速会从今年的27%左右大幅下降到明年的15%左右,低于此前20%左右的预期。
建议
4000亿赤字或可保八 应放权地方发债自救
马骏在报告中建议,政府可以考虑将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赤字定在4000亿左右,即将今年中央财政实际可能有的1000亿元盈余加上明年3000亿元的国债净发行量全部使用。据他测算,这一数额约占到明年国内GDP总量的1.5%左右,按照中国财政1.3左右的乘数效应计算,理论上4000亿赤字的财政政策可以提升经济增长率约2个百分点,使得GDP增长可以保持在8%左右。
不过报告中仍然对明年国内财政收入增速下降以及国际经济环境前景感到担忧,这些都可能影响到赤字财政对GDP拉动的实际作用。
与此同时,马骏表示,为补充中央财政预算可能出现的不足,可以加大地方政府基础设施企业发债的规模。比如,可以从今年的1000亿左右的发债规模提高到明年的2000亿~2500亿。这事实上可以将全部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财政对经济的刺激力度再提高0.4~0.6个百分点。他表示,从更长期的制度创新来看,应该修改预算法,开始允许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直接发债,使得今后地方政府的债务状况更加透明,也从法律上创造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其财政政策进行经济周期管理的空间。
此外,由于国际国内经济趋势面临的不确定性很大,明年下半年经济情况可能继续恶化,应准备在明年下半年推出中央补充预算的预案,在必要的情况下再度增加。
观点
国内券商分歧巨大 宏观预测态度谨慎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海外投行对明年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测在国内宏观经济研究人士中产生了明显的分歧,太平洋证券宏观经济研究院的最新报告便立即修正了该机构此前的判断,与海外投行的报告观点非常接近。报告中甚至认为等不到明年,今年年底国内GDP的增速就要下滑到8.5%以下,为保经济增长政府应该实行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且让人民币大幅贬值。
不过大部分国内券商的宏观研究员的态度依然谨慎,广发证券宏观研究员刘朝晖博士认为,基于假设的判断很容易,但是实体经济运行中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他表示,明年经济下行压力大是事实,但是去年年底时,没有人预料到目前经济的表现如此糟糕;他认为,信心是影响经济运行的重要外部因素,信心的恢复有赖于经济运行内部趋势与外部政策调控的力量对比,在当前国家救市政策出台的频率和级别上判断,未来中国经济面临着重大的不确定性,是好是坏目前尚难预料。
2009年中国可能给世界七大惊讶
评论
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