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度”与“渡”之辨


 

咬文嚼字:“共度”与“共渡”之辨/袁袤翔

 

近一时期,“共度难关”与“共渡难关”、“共度时艰”与“共渡时艰”,几乎在所有的媒体都是高频率出现,而且不同媒体甚至同一媒体在使用的时候 “度”与“渡”混用,不加分辨。于是,人们就有了对此的争议:“共度”与“共渡”,到底有何同异?

那天,一位在媒体供职的网友通过QQ向我求证,根据自我的语言使用惯势,我说应该是“共度”更规范些。我的观点是:度——用于表述对具有时间概念的距离或阶段越过;渡——用于表述对具有空间概念的距离或阶段的越过。“难关”与“时艰”,作为“艰难时期”或“困难阶段”,主要是时间概念的范畴。所以,应该使用“共度”。网友接受了我的意见,说她也是这样理解的。可是,现在的媒体缘何大都在用“共渡难关”和“共渡时艰”呢?

她的疑问,启动了我的求证欲望。上网搜索一下,发现“共度难关”一直是传统的用法。蕴含的意境大概是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战胜困难,争取胜利。汶川抗震救灾期间,媒体大都使用“共度难关”来表述这种内涵。可是最近形容经济危机了,媒体为何却大都在用“共渡难关”,而且还又“共渡时艰”了呢?

求证欲促使我对此作了个深度辨析——

度:作为计量单位,有程度、限度、长度的语义。作为动词使用,就是越过的意思,而且是对和时间相关的距离或阶段的越过。比如度假,度日如年,欢度春节……另外,“度”的对象,有的时候也可以是时空概念兼具的事物,比如“春风不度玉门关”,还有“超度亡灵”等等。

渡:“氵”的作用,是在告知我们其本义一定和水相关,表示由此岸到达彼岸,以此为基础,可以引申出此与彼的空间概念。所以,凡是和水有关,或者和空间有关的语境里都可用“渡”,比如渡口、渡船、渡河、武装泅渡、万里长江横渡……另外,还有“普渡众生”。

那么,“难关”与“时艰”到底是时间概念还是空间概念呢?

“难关”与“时艰”, 表述的都是“一个时期”的困难,或是一个“困难的时期”,有起点有终点,它无疑是一个时间的概念。但是“难关”又有一个“困难的关口”的含义,既然是“关口”,就有“这边”与“那边”的界定,于是就有了空间概念。这样顺延思维下去,“度难关”与“渡难关”似乎可以通用了。

“难关”是一个特定的时空概念,“度”于“渡”可以通用。不过,面对难关,“渡”好像形容需要战胜的困难在程度上比“度”更大一些——“共度难关”,其形容的底线可以是同舟共济、咬牙“熬过”去、“挨过”或“挺过”去,有被动的情结在里面;“共渡难关”,则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力以赴地战胜困难,其间的主观能动性显而易见。

因此,面对当前全球金融风暴引发的经济危机,用“共渡难关”来鼓舞士气,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境。因此,那就“共渡难关”吧!

至于“时艰”,则肯定不是一个空间概念甚至不是时空兼备的概念。所以,我以为还是免“渡”用“度”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