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与诚信,构建中国救死扶伤的拐杖


中国人的拐杖,其实可以算一种文化,它是一种扶助工具,也是一种身体和精神的支撑。

近日有人在议论中国是世界上意外伤寄存害风险最高的国家,光车祸伤亡就连续多年世界第一。在各种民众的意外伤害中,中国的医院却根本没有救死扶伤一说了,都在救金扶钱了,有钱的有可能可以活下来,没钱的,到了医院,医院也是等待金钱的到来,或死亡的到来。中国自国民福利体系崩溃以来,到底有多少因不能及时得到救护而消逝的生命,也许只有天知道……

也难怪,现在的中国,经济层面本就是处于资本主义最低级阶段,中国的企业与学术,资本与道德,早以分离,或者对立起来了。血汗工厂血汗工厂,医院商业化之后,与商业利益的工厂差不多,同样的血腥和冷酷无情,这本来是避免不了的,只能怪时下中国的这个社会的制度缺陷,让人们不在拥有“救死扶伤”的社会福利和道德红利了。

所以对于中国目前的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来说,中国的这个体系早已崩溃,残缺不堪,迫切的需要一根,或许是两根拐杖,来支撑它重新站起来。

以前一纸盖个公章的证明,就能让你走遍神州都不怕,为什么,因为那时有个行政效率一体的诚信或者说是福利体系。但在所谓的改革开放后,所有一切都开始商业化,行政部门不再是服务部门,也失去了以前那种以时时对民众的进行监管的热情与过度的行政权力。加上当时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钱都要拿去建设经济,整个国家的福利系统全部商业化,大家都要“自力更生”。连警察都要自己去收“治安费”,即保护费过日子了,医院这种地方当然更没人管了。

至于个人诚信,当户口与谋生的关联失效后,虽然到处还要暂住证,那也只是一种收钱的手段而己,你在一地的消费,要回到你的户口所在地去诚信追究,先不说地方保护主义,就那高昂不成比例的诚信追究成本,也让你不划算,所以原来的这种诚信成本自动回归体系根本就不存在了。

一方面是道德救助的迫切需要,一方面是救助成本回收的途径不畅,所以,救死扶伤在血腥资本运作下的消失是必然的。要如何重建以人为本的医者父母心,让死伤得到必要的救助,只能从两方面入手了。

一方面是政府财政的再投入,形成一个事故处理与救死扶伤关联的政府福利保障体系,只要事故立案,就要先由政府福利保障体系负责,事后再由政府根本情况去回收救死扶伤成本。

另一方面是政府可能无法立案,就得由政府或民间组建的慈善机构来补充,在这类需要救死扶伤的时候,由慈善机构来预支成本,事后再由慈善机构的社会公信力与当事人的诚信回收救助成本。

如果这样,在救死扶伤,扶危济困上,重建中华民族的道德与诚信,重建和谐社会,会容易得多,也可行得多。

这也算是为稳健经济做一个基础依托的社会与民族投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