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涪陵再育“五朵金花”
2008年12月9日上午,我在给涪陵区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招商局、投资促进局等100多位领导、同仁作《在全球金融风暴影响下如何搞好招商引资工作》演讲时提出:建议涪陵再育“五朵金花”。
涪陵区已初步形成以榨菜、饮料为主的食品工业,以中成药为主的医药工业,以化肥为主的天然气化工工业,以苎麻、丝绸为主的纺织工业,以水泥、陶瓷为主的建材工业,以汽车、摩托车配件为主的机械工业、以电解铝、铝材为主的有色金属七大支柱产业,被时任李鹏总理誉为“九朵金花”,即“一包烟、一盒药、一块砖、一瓶水、一碟菜、一匹布、一袋肥、一个件、一锭铝。” “ 一包烟”即涪陵卷烟厂生产的宏声牌、龙凤呈祥牌系列香烟; “一盒药”指涪陵太极集团生产的山水牌急支糖浆、藿想正气液;“ 一瓶水”即娃哈哈集团涪陵有限公司生产的纯净水;“一碟菜”即涪陵榨菜(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乌江牌涪陵榨菜; “ 一块砖”即涪陵建陶生产的釉面砖系列; “一袋肥”即涪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建峰化工厂生产的复合肥、尿素等; “一匹布”即涪陵金帝集团、 涪陵丝绸集团生产的苎麻、丝绸系列产品; “一个件”即—长丰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涪柴公司生产的汽车、摩托车配件工业;“一锭铝”即东升铝业公司生产的电解铝、铝材为主的有色金属系列产品。这一些都是资源类的传统产业。
涪陵区委书记张鸣提出涪陵“两基地、一枢纽、两中心”的战略定位,把集中力量打造涪陵“一城、两线、三园、四基地”,我觉得切合实际,非常好:
“一城”,即把李渡建成拥有10万以上人口的新型工业城区;
“两线”,即把滨江路打造集精品楼盘、餐饮、旅游、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江经济带,把南门山打造成与大城市相称的商业中心;
“三园”,即把李渡、白涛、龙桥三大工业园区建成全区招商引资的平台和新型工业基地;
“四基地”,即做强全国最大的榨菜生产加工基地、全市最大的优质丝麻生产加工基地,建成三峡库区优质畜禽产品加工基地和重庆主城区的菜篮子供应基地。
根据涪陵区情,个人建议涪陵再育“五朵金花”:
一、建议涪陵区创办一家为城乡统筹服务的新型金融机构。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服务,哪里有服务,哪里就需要金融机构。在我国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有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重庆目前有1家村镇银行,近期审批50家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还没有公开出现。城乡统筹改革最关键、最难的也是涉及到全局性的突破是制度创新和金融创新,由于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批准建立时间很短,还没有为统筹城乡发展服务的专门银行,统筹城乡领域存在金融空白点。农民的房产不能做抵押,农民在流转承包土地时,可以采取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以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的受让方可以是承包农户,也可以是其他按有关法律及有关规定允许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但最重要的是农民土地、房产没有形成产权权证,土地不能做抵押,银行没办法受理。政策支持与法律法规、银行运作规范程序相冲突。根据重庆市新颁布实施的《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管理暂行办法》,建议涪陵区创办一家为城乡统筹服务的新型金融机构,或称“土地银行”,或称“城乡统筹银行”,可以填补统筹城乡领域存在金融空白点,资本金不成问题,外资和民间资本都积极参与,关键问题是准入政策门槛,这要深入研商破题。
二、建议涪陵区着力打造重庆次物流中心,发挥涪陵融入主城、辐射两翼、通江达海、立体交通的区位优势。
涪陵处于重庆“一小时经济圈”,长江、乌江交汇处,三峡工程全面竣工后,涪陵港将成为长江最西端的常年万吨级船队深水港,涪陵正在构建“九路三环一港三铁”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据有关方面调查研究,涪陵区加工工业占主导地位,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的开放型经济发展迅猛,且具备了一定的进出口规模,需要物流业快速发展。据保守预测,全区物流货运量2010年为2066万吨,到2020年将达到3303万吨。最后,物流业基础较好,以港口为基础的中转物流优势明显。全区现有码头22个,11个港区196个泊位,港口岸线总长23.1公里。
国内外大量成功实践证明,物流园区一般应位于城市中心区的边缘地区,至少有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连接;土地开发资源较好,用地充足,成本较低;位于城市物流的节点附近,现有物流资源基础较好。涪陵区目前所确定的四大物流园区均符合上述条件。
涪陵未来建成70万人口的长江沿线城市,交通便利,劳动力成本和地价都比较低,主城区市部分制造业转移到区县,尤其是造船业和汽车制造业,充分发挥长江水运成本较低的优势。
涪陵次物流中心的建成, 将带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汇集,让到涪陵的“匆匆过客”留在涪陵,加快电子商务和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的新物流模式的诞生,成为涪陵“第三个利润源”。
三、建议涪陵区培植一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涪陵区曾以6家上市公司闻名海内外,涪陵现象引发关注,涪陵“九朵金花”至今被重庆人津津乐道:
涪陵工业基本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涌现出了一批机制灵活、成长良好、个性各异、特色突出的优势企业群体。以榨菜集团、涪陵娃哈哈饮料公司、新涪食品公司、涪陵烟厂等为主的烟草食品工业,以太极集团、重庆三九药业、三海兰陵公司等为主的医药工业,以中化涪陵化工公司、建峰化工总厂等为主的化工工业,以金帝集团、东凯斯公司等为主的纺织工业,以腾辉涪陵公司、朝华晶化石公司、涪陵建陶、重庆国通管业公司等为主的新型建材工业,以三爱海陵公司、国营川东造船厂等为主的机械制造工业,以东升铝业公司、东发碳素公司等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已成为涪陵工业的支柱产业。卷烟、中成药、化肥、榨菜、瓷质砖、苎麻布、铝锭、软饮料、水泥、摩托车配件等产品已成为涪陵工业的主导产品。
近几年来,资本市场风云变幻,上市公司潮起潮落,九朵金花是否浪漫依然?
分析一下涪陵区七大支柱产业,食品、医药、化工、建材、机械、纺织、有色金属等七大支柱产业,以及烟、药、肥、菜、水、砖、布、油等工业产品,它们都有深加工的技术含量,但大都是资源类传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制约涪陵区可持续发展。
这与重庆市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密切相关,有分析指出,重庆直辖后的大规模中央直接投资和财政转移支付直接带动了经济起飞,但是今后的重庆还必须依靠制造业的发展,三千多万人口的城市,没有大规模的制造业支持和一定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不可能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重庆的军工企业和重工业的基础都很深厚,工业文化的烙印很深,这也是重庆未来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基础。今后中国的国防工业的布局必然还是会重点建设西部,重庆将成为其中最重要的基地。
深圳这个面积只占重庆2%,人口不到重庆四分之一的现代化沿海城市,2002年GDP是2239亿元,与重庆2003年GDP2250.11亿大致相当。2007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2007年深圳本地生产总值6765.4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四年过去,深圳地区生产总值超出重庆市GDP2653。59亿元!深圳跨越式发展经验,对重庆的弥足珍贵,个人认为深圳产业结构调整得很好,其中深圳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是一个重要原因。
截至2007年底,深圳市共有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748家,其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47家,超10亿元的企业有72家,超100亿元的有11家。深圳重点发展通讯设备、数字视听、计算机软件、新型储能材料、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化合物半导体及电子产品等六大战略创新产业,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群,掌握了关键技术。
据报道,2008年重庆市已拥有560家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涵盖了光机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2006年,重庆市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共实现工业总产值975.85亿元、总收入1061.98亿元、出口创汇10.64亿美元、净利润67.62亿元,形成了先进制造、新材料及生物医药三大优势领域,极大地推动了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资金短缺是重庆高新技术企业难以“长大”的“硬伤”, 资料显示,重庆工业五十强中,高新技术企业仅有3家,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企业仅有一家。其规模也普遍偏小,重庆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小,投资手段单一,发展缓慢,相比较深圳创业投资公司193家,创投资本130亿,中小企业板不仅为高新技术上市又为创投公司提供了退出机制,创业投资十分活跃,重庆则需要扩大风险投资基金规模,鼓励国内机构及企业来重庆创办风险投资公司。
建议涪陵区追踪研究重庆市560家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动态,引进或培育几只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金凤凰”。
四、建议涪陵区打造一台巴文化旅游大戏。
举世无双的长江三峡不仅有优美的风光,宝贵的资源,也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如何艺术再现巴文化中的爱国、勇武、质朴、尚义、刚烈、激情、包容、开放的人文精神?如何创造让国内外游客参与、体验的“快乐狂欢旅游”以提升重庆旅游文化软实力?
涪陵是2000多年前的巴国故都,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在历史上有著名的涪陵学派,有巴清、巴蔓子、谯定、道隆、周煌、徐邦道等历史名人。这里曾是影响了中国近一千年的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哲学大师程颐诠释了中国易学文化的奥秘;这里有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及其尔朱真人白日飞升的神话传说;风啸雨台山,仡香桃花园,蝉鸣度假村,雨淅北山坪。潺潺流水梨香溪,风平浪静水磨滩,雄奇峻秀乌江岸,原滋原味“三峡情",回归自然石夹沟,小溪溶洞一线牵。名胜古迹遍布,人文景观奇特。千年古刹天宅寺,赤龙傲首龙门桥,翼王饮马望州关,程朱理学点易洞,水底碑林白鹤梁,巴王遗世柳叶剑,小田再现编钟乐。国内著名企业太极集团取名“太极”,暗合易学发扬光大的地方涪陵。
重庆人何炯受全国首部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映象》及中国首部大型山水实景演出作品《印象·刘三姐》的影响,为此构想了十三年策划了大型音乐舞蹈诗史《下里巴人》,以五千年巴文化的源流演变、巴人神秘的巫戏、巫舞、战舞,铜梁龙舞,金雨祈福的“打铁花”,古朴动人的土家摆手舞,苗家芦笙歌舞,川剧变脸,梁平花灯,巴渝耍“镰枪”,川江号子巴蔓子刎首救国,杰出巾帼英雄秦良玉从军传奇,钓鱼城保卫战等整理、提炼,将零散、原生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地组合成《下里巴人》大型巴渝文化(民俗社火)音乐歌舞史诗。
据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通知(涪府办发[2004]181号)表示:涪陵区将把巴国文化鉴赏旅游、水文文化考察旅游、易理文化探索旅游、榨菜民俗文化体验旅游和816核工业三线建设文化探秘旅游贯穿于三条环线旅游之中。如果在涪陵区打造一台巴文化旅游大戏,如能吸引重庆主城市民,也就能吸引来渝的游客,重庆很需要一张亮丽的巴文化名片。
五、建议发力打造一个高附加值的榨菜产业集群
涪陵榨菜,创始于1898年,已走过100多年的历史,其特有的鲜、香、嫩、脆,获得世人垂青,与德国的酸甜甘兰、法国的酸黄瓜并列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中国对外出口的三大名菜之一。
2007年,涪陵榨菜企业发展整合为102家,榨菜企业固定资产由1997年的2.5亿元发展到8亿元,增长2.2倍;企业生产能力由30万吨发展到50万吨,增长67.7%;企业职工人数由4000人增加到7000人,增长75%。目前已有16家榨菜企业先后被评选命名为国家、市、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区共有榨菜产品品牌190个,“乌江”等2枚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涪陵榨菜”证明商标等5枚商标获市著名商标。
榨菜综合开发延升产业链取得明显成效。榨菜产品形成了全形榨菜、方便榨菜和听、瓶、盒装高档榨菜以及出口榨菜几大系列,花色品种由过去20余种发展到100多种,低附加值的高盐产品、全形榨菜逐渐被附加值较高的中、低盐产品取代,方便榨菜、全形榨菜、出口榨菜比例也由5.6:3.7:0.7调整为8.4:0.9:0.7。在产品开发具备较大优势的同时,附产物开发起步良好。建成了5家榨菜酱油生产厂,年产销榨菜酱油3000吨;加工户、种植户常年自己熬制销售和食用榨菜酱油2000吨,全区实现榨菜酱油销售收入1000万元,分别较1998年增长150%、257%。2000年以来,榨菜绿叶、菜尖逐渐得到开发,2007年利用榨菜绿叶3000吨,生产橄榄菜、酸菜等600吨,销售收入240万元。
涪陵是中国榨菜乃至世界榨菜的发源地,居于榨菜宗祖地位,经过百多年的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榨菜人文历史文化。有人提议举办“中国榨菜之乡——涪陵榨菜文化节”,挖掘、展示涪陵榨菜文化的底韵和新形象,提升其知名度,维护涪陵榨菜宗祖地位,推动涪陵榨菜产业发展上新台阶,从而提高涪陵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个没错,有必要,但打造一个高附加值的榨菜产业集群更为重要,据悉乌江涪陵榨菜集团高附加值榨菜“沉香榨菜”的产品上市,2000元单价,全年限量生产5000盒,数量太少,没有形成产业集群,近期涪陵辣妹子集团开发的“盛世开坛”系列产品上市,建议政府、银行在政策、资金上加大力度扶持,形成一个高附加值的榨菜产业集群,走向世界。
蔡律 2008年12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