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此文之前,我要首先真心感谢“ahsi”能推荐如此感人却又让我心酸的帖子——“一个孩子的谎言(转帖溪口中心小学赵平老师的文章,以期引起大家对留守孩子的关注)”。一口气读完这个帖子,我的眼是湿湿的,许多话却塞在我的嗓子眼里不吐不快!
高抗是所有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的一个代表,只不过高抗更不幸的是父母双双都在外打工。我们都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影响的极为重要,坛友“我是梅花”说得好:“家庭是儿童成长的重要阵地,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文化将对个体产生终身的影响。儿童的成长需要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的爱是儿童最为安全、温馨的环境,在爱的环境中成长是孩子基本的心理需要。父母不在孩子身边,孩子缺少监护,更重要的是缺乏亲情,这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不能替代的。”
但事实上孩子的成长作为我们往往忽视太多啊!父母为改变现有的生活状态不得不外出打工,只想多挣点钱回来让家变得更好,难道他们愿意出去遭那份罪么?我身边一些打工父母,他们远离家乡亲人,在外连打个电话都舍不得,他们宁愿苦了自己也不能苦孩子,孩子要什么,只要能满足就一定满足,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哪!
孩子的谎言,让人感觉心情沉重,留守在家的孩子,他感觉到那么孤独,他期盼与爸爸、妈妈一起睡在一张大床上的那点奢侈,只能在铅笔盒里去实现……我们的为人父母啊!看到这些心里不揪心么?孩子的谎言是真实的,我们不能责备他们啊!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啊!
每次登上敬亭山,我望着市区那越来越拥挤的身体,我就想一个问题:这么多人每天得吃多少、用多少、消费多少啊?可我们的菜、米、油、气哪一样不在涨?物价飞涨,我们都得被动地去接受,我们那些下岗没工作的父母不打工怎么办?一眼望着这拥挤的城市,我看到的多是太阳能反射的光芒,却看不到一个像模像样的大工厂,更没有一个技术密集的大公司,招商这么多年了,我们到底得到多少收益?解决了多少下岗人员问题啊?
正如文中所说:“缺什么买什么!你们知道孩子最缺的是什么吗?能用钱买得到吗?
一个孩子的谎言,令人心酸,又发人深思。那是一颗童心对亲情发出的呼唤,对母爱迸出的呐喊呀!同时还呼唤着一种社会责任哪!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更不能麻木不仁呀!!
孩子你那令我心酸的谎言,为什么要泪湿我的双眼?什么时候让父母就在家乡的大公司工作而不离开你呀???
附:
一个孩子的谎言(转帖溪口中心小学赵平老师的文章,以期引起大家对留守孩子的关注)
一个孩子的谎言
宣州区溪口中心小学 赵平
第三节课的上课铃声响后,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忽然班长来报告:
“赵老师,高抗同学不见了,数学老师叫你去一下。”
我赶紧奔向教室。数学老师正在询问学生,下课时,有没有人看到高抗;同学们都说没看见。
“他从来都不跟我们玩。”
“他总是一个人打画子,或是坐在角落里发呆。”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我找遍了校园里的每一个角落,依然不见人影,直是急死人!
这孩子性格孤僻、古怪、不搭理人。我常常课间活动时陪他玩,找他说话,所以跟我还能说上几句。其他的老师反映,说他经常不能完成作业,也从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真拿他没办法。这孩子,古里古怪地,跑到哪儿去了呢?
情急之下,我拨通了他家电话,想请他的爷爷协助我们寻找孩子。
“喂……”
“妈妈、妈妈……”我刚一拨通电话,那边立刻传来孩子带着哭腔的喊声。是他,是他!
“高抗!我是赵老师呀,你怎么跑回家了呢?还有一节课呢……喂!喂?”
电话那头除了哭泣声外,什么也没有。
我挂了电话,立刻赶往他家。我推开房门只见那孩子跪在沙发上,手里还握着话筒,一双大眼睛望着电话发愣。我走过去握住他的手。
“想妈妈了?”
他点了点头,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妈妈说他星期三打电话回来,我……我等妈妈的电话。”他低声说。
“哦!那我打你妈手机,你跟她说话好吗?”我拿出手机,问他妈手机号。
“我妈没手机,我想她,却找不到她。”他说。
我叹了气,“那我们先回学校上课,放学回家再等电话好吗?”
他擦了擦眼泪,乖巧地跟我回到了学校 。
第二天下午,数学老师告诉我,高抗的课堂作业又没完成。
“那孩子总是在摆弄他的文具盒。有时,你看他在写着、画着,却不知在画些什么。”说着把高抗的基础训练拿给我看。训练册上8道计算题,他只做了2道,其余的好象画过什么又擦掉了。我翻了翻那本揉得皱巴巴的练习册,发现书皮的空白处画着许多人,再仔细看看,还一组组的呢!都是二个大人牵着一个小孩子在玩。看着这些画,我心里酸酸的。
放学后,我把高抗带到办公室,让他补做作业。一开始我看着他写,他做得很快,20以内的加减法,他不用掰手指头,心算得又快又准,多聪明的孩子!于是我不再看着他,我埋头改作业。过了一会儿我问道:“做好了吗?高抗。”没人回答我,我抬起头,只见他又在那儿摆弄他的文具盒,神情是那么专注。我悄悄地走近他,想看他到底在干什么。
只见他用小刀把一块大橡皮切成三片,放在文具盒一头排成一排,再把两支铅笔分别放在文具盒的两侧,并且笔头枕着橡皮,然后把一支最短的花铅笔放在两支长铅笔的中间,笔头也枕着橡皮,摆好后他就坐在那儿望着文具盒发愣。
我看了半天看不明白,于是问他:
“高抗,你这是在玩什么游戏呀!我怎么看不懂,能告诉老师吗?”
他先是吃了一惊,见我温和地笑着,并没有责问他的意思,他便指着文具盒说:
“这是我家的大床,床头放着三个枕头。”他指了那三块橡皮。
“这是我爸爸。”他指了指那支最长的铅笔。“这是我妈妈。”他又拿起那支稍短一点的红铅笔说道。
“那,这支最短的花铅笔就是你啰!”我说道。他笑着点了点头。
“爸爸睡外边,妈妈睡里边,我睡中间。”他美滋滋地说着,接着又用一张彩纸盖在三支铅笔上,“这是被子。”他说,我摸了摸他的小脑袋,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我爸和我妈今天回来啦,我妈晚上烧了许多好菜,等我回去吃,我爸还要带我去洗澡,让我给他擦背呢!”他继续说道。
我们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话,开心地笑着,准备回家。正在这时,高抗的爷爷来接他。
“明天叫他的爸妈抽点时间到学校来一下好吗?我想跟他们谈谈。”我对他爷爷说。
“明天?不行啊!他俩一个在上海打工,一个在浙江打工,一年到头都没假,没空回来呀!”老人说。
“哦?没回来?高抗不是说他爸妈都回来了,他妈还烧了许多好菜,等他回去吃晚饭呢!”我不解地问。
“这孩子,简直不得了,他又撒谎了!”老人气得举手要打孙子的屁股,我急忙拉住他。
“老师,你别护着他,这孩子越来越不像话了,在家里撒谎骗我。有一天他硬是不肯吃饭,我问他,他说他妈晚上回来,她要等她一道吃。我还信以为真,跑到街上去添了两道菜,我们一直等到晚上八点多钟也不见个人影,他却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事后才知道他撒谎的。在家说谎骗爷爷,还跑到学校来撒谎骗老师,越来越不像话。”老人气愤地说。孩子站在那儿发愣。
“你爸妈出门打工,还不是为了你好。你要什么给什么,缺什么买什么,你咋还这样淘气呢?”老人对着孩子吼着,不容分说,气呼呼地连拉带拽地拖着孩子走了。
看着这祖孙俩的背影,我的眼前又浮现出开学初的那一幕:
校门口,这孩子一手抓着他爸爸的裤带,一手扯着妈妈的衣裙,哭喊着不让他们上车。他爷爷跑到办公室向我求救。
我的耳畔又响起他爷爷的话:
“这孩子!你缺什么爸妈给你买什么,……你还是这么淘气,不做作业还撒谎……”
缺什么买什么!你们知道孩子最缺的是什么吗?能用钱买得到吗?
一个孩子的谎言,令人心酸,又发人深思。那是一颗童心对亲情发出的呼唤,对母爱迸出的呐喊呀!
远在他乡的父母,你们听见了吗???
由“一个孩子的谎言”一文所想到的
评论
3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