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体会(之五):道不远人,与时偕行!


        法运迁流,渐次修行。

  自六祖慧能大师开顿悟法门以来,因其功德殊胜,影响之大,被誉为“东方如来”,乃至于记录六祖大师法行的《坛经》成为中国佛教来至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经典之一,后人亦将《坛经》与《金刚经》并列为中国佛教史上影响最深的两部经典。  

  但是佛法真实,人心有妄。因为人心有分别等差,人都是希望自己层次高的,就算明知道自己不大懂也喜欢不懂装懂的。因此后世学佛者,于南能北秀中,总是抑秀扬能,是以学佛者常常讲的是“我已经开悟了”、“我不执著”、“别著相啊”、“我心中有佛”、“我看穿了,顿悟了”、“酒色丛中过,佛祖心头坐”,以彰显自己的层次之高,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甚至逐渐变得贡高我慢起来,佛祖天下第一,格老子就是天下第二了,并且一边口中念佛,一边还干着损人利己的事,自以为是方便法,还有菩萨保佑,或者法师加持,从而放纵自己的邪念恶行。

        学佛不能转变自己的心性与行为,那能得到实效与功德利益吗?念佛有口无心,能得到加持吗?你有一分真心,就得到一分实效,一分功德利益,一分加持,你有口无心念佛,肯定也是有功德的,但你得到的功德利益却是有限的。 不光是世俗学佛谈禅者如此,有些修行不深的出家人,也常以此来自我安慰,说起来一套套的佛学名词术语,整个就是一个“佛油子”,空谈见性成佛,却不依法依理,渐次实修实证,还以顿悟作为偷懒的借口。这造成现代社会学佛的人好高骛远,尚空谈而不重视基础修行,是可以怪罪于六祖乎?  

        道家耆宿陈樱宁先生说过,吾国人性习,喜空言而畏实践,故特别欢迎大乘而厌恶小乘。因为小乘佛教虽然于理上未必究竟通透,却都是下苦力持戒实修的法门,要实实在在地做一番苦工夫。而大乘呢,重在明心见性,容易流于空谈,于实修苦修方面不是很突出(当然不是没有,只是落实不太够。),试观魏晋之间,何晏、王弼、王衍诸公,放弃世务,专谈玄理,蔚成风气,遂以清谈误国,此即大乘佛教之前驱。而实在来说,修行不宜偏执,只谈实修苦修不谈明心见性,容易落入盲修瞎炼,只空谈明心见性则易生禅病,流于文字游戏。一方面要以实修苦修为途径和修行基础,以明心见性为目标追求。

         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修炼都是有次弟的,有层次区别的,道理、道路、道德、道法、道果,都是道在不同层次上的体现,渐修渐进是最适合大众的需要的,所有心性灵修的法门,也都要从基础修行渐次积功累德作为根基。佛学爱好者们总是根据惠能得传衣钵的公案,来直觉推断六祖惠能的修为高,他的佛法好,从而抑秀扬能。慧能之所以修为层次高,能够顿悟,乃是他宿世之中勤苦修行,已经不知拂拭了多少生,方才明心见性,彻悟自性无一物可染污,才以一苦力身份,幸运地走到了首座上师神秀的前面。慧能之偈,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彻悟,层次与神秀不可同日而语,弘忍说神秀“只到门外,未入门内”,是诚实之语,并无偏颇之处。这个只能说明惠能个人修为的层次高,却并不证明顿悟比渐修法门要好。八万四千法门,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只是因众生根器而有取舍,因社会需要、时代特点而有侧重。

        事实上,神秀所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此偈反映的是登山之路上的风景,是一种非常好的修行思想,属于渐修的思路,反而非常适合大众。大众很少是求开悟成佛而来学佛的,多数是为求人天福报而来学佛修炼的,多数也能从渐进修行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得到实际利益,只有极少数能修习顿法有所成就。特别是在末法时代,佛法成为一些人利用来吃饭穿衣乃至争名夺利的工具,人心逐渐远离正法。在这个时候,提倡佛法中最为根本的因果循环真理,渐进实修,让人们真学佛就能真受益,显得尤为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弘扬佛法。必须明确一个观点:任何修行的进境,都是积功累德的结果,是业障清除的结果。特别是质的突破,前面都积累了足够的量变,量变是因,质变是果。注重因果,注重积功累德的基础修行,才能达到突破,这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逾越的路径。佛法中说有些人的悟性高根器好,乃是他宿世以来积累功德的显现,根本没有逾越功德积累,量变到质变这个规律。

        大众对禅宗教法的误解,就是对于片面追求自性的开悟,追求顿悟,而忽视积功累德消除业障的基础修行过程,这也是末法时代众生修行上的主要弊病。我们从一些基础经典中,见得分明,一切功德,最终都是要校计筹量的,一 一 分别受报的,善行的受善报,恶行的受恶报,那是一丝一毫都不能空过,不是由你自己来分辨的,一因一果,纤毫毕受 。而你在人天道中的修行与开悟,也要以功德积累为基础,业障的消除为基础。所有的大菩萨,佛,都是从哪里来?从根本上都是积功累德而来,而不是投机取巧玩弄嘴皮子而来。只有积功累德从量变到了质变,你才有可能顿悟,才有可能修行成就,除却此路,觅自心性,杳不可得 。所谓知法常无性,就是让你不要天天打破脑壳想开悟,想明心见性。只要你一路做下去,按法理的要求来积功累德,自然而然会功到自然成,功德积累够了,想不开悟也不可能------功德之水势,冲破业障的堤坝,是必然的。有可能表现为哪个人来点化你,有可能表现为自己开解,这都是功德积累之因的必然结果。 

  法是靠悟的,不是靠传的,传的只是一个修行开悟的路径或说方法,是有为法。我们学习佛法,修行,都是从有为法入手,有意识的有形式的修炼入手,最终进入无为法,无意识不拘形式的修炼的境界。大众应以世间法为主,佛法在弘扬上要以渐法修炼为主流,目的是针对大众,多讲因果这一最根本的真理,先播下亲近佛法善道的种子,多讲基础实修,少空谈见性参禅。如果你要求大众以世俗人的心态来修行出世法,怎么修得好呢?而传道者的修行上则以开悟自性为目标,所谓顿法渐法,不是各各自成一体又融合渗透,圆满无碍吗?你一旦顿悟,就明白所有佛法的戒律、禅定、智慧,种种层次,都是自身觉性的化现,是自性对修行者心理与行为的要求,都不是束缚你的自性,而是束缚你的邪念恶行的,是促进你修行开悟的大道。

        作为传道与学道的效果,其中有三个决定性的因素,传道者----老师、学道者----学生、机缘----促成学习的场合、条件乃至事件。虽然说很多宗教比如佛教,都以师兄相称,以同修相待,但事实上,学无先后,达者为先,因此存在一种事实上的传与学的关系,而从更高一种层次上,所有同修又都是在向佛学习。这三个因素中,老师负有很大责任,学生学得不好,归根结底来说,还是老师的责任大。从理论上讲,你的功德深厚的话,无论多么难教导的学生,只要你依据其要根器与现实状况,都是可以因材施教地进行点化的,只不过老师也是人不是神,实际上不可能做到那么理想。 作为师,要在一门深入的基础上,又要广参各法门,这样才能因应众生不同特性与不同环境与事件而因材施教,对一个学生怎么教,能教到什么程度,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是如理如法度人,智慧度人 。有些老师,讲道传法过于心切,恨不得学生一下就开悟成佛,一味要求学生勇猛精进,最后反倒误人子弟的,不在少数。为什么呢?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是不容易的,修行是要因果成熟,机缘成就的,因此需要长时间熏染,需要循序渐进,你过份心切拔苗助长,有时欲速则不达,反而会招至业障反扑的负面效果,最后勇猛精进有可能反成懈怠放弃乃至退转,从而误人子弟。

        而从学生来说,你自身的意愿,自身的悟性,自身的条件,是你的根本,学得好不好,又要多找自己的是不是这么虔诚、精进?修行归根结底是个人自己的事,老师只是助缘,结果如何仍然是自己种因自己得,你学得不好,你就不能成就 。

        再就是机缘,机缘有老师或学生主动求来的,也有因时而遇来的。有修行之机缘是一种大福报,有时是宿世因缘,也有时是个人当下愿力求来的。当机而遇,是一种缘,执著追求,也是一种缘。遇到机缘不珍惜,就可惜,没有机缘而以至诚求得机缘,则非常可贵了。
  

        禅宗在中国的法运

  一般的「预言」,属于识用神通;而证道者所说的话是一种「决定」,属于智用神通。決定和预言是不同的,两者的层次差別极大;所谓決定,是任何的因緣都会往这个方向汇集,来成就此因缘。那么达摩祖师的预言,本身就是一个证道者对禅宗在中土法运的预言。

         我们再看达摩祖师之语: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这个说明,佛法也有其运数的,或者说,佛法本无运数,只是当他与人类社会结合起来,才有了运数。在什么时代,在什么地方,修学佛法的人多或少,这也有一种定数,就是说,佛法之运数,是人类社会运数的投影。达摩西来,又开五叶,可见佛法初来中土的传播融合是有个过程的。达摩祖师是被毒死的,他为法而舍此身;二祖慧可先是断臂求法后是107岁时被诬告陷害杀死(因为二祖已经修行得道成纯阳之身,所以被砍头之时,脖子没有血,只有白浆迸出,官方震惊,才知道错杀了他,他是真正圣贤人物,乃厚加殓葬。以二祖之能,难道不能逃脱吗?但纵有神通,终究难逃果报,二祖死时,自述有此报应,可见佛菩萨与大众,全都是一样,因果不虚,二祖之难,当是其定业所致,这是无法消除的。),他与达摩初祖包括后面的三祖(临机往生而逝),都为佛法在中土得以弘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直到四祖道信禅师,才真正开始声誉鹊起,多得当朝信仰,太宗李世民多次诏他进京,但他坚持丛林清修,不慕帝王加以的殊荣,其伟岸的道风实在令人敬佩。事实上,作为真正心性解脱的宗教,也只有在远离政治的前提下,才可以保证不使教旨产生改变;也只有远离政治,才可以保全禅者独立的人格,使他们外拒名利虚荣的攀缘,内证人生了义的圣谛。其实,虽然宗教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但宗教不应该热衷于参与政治事务与权力斗争。宗教只有远离政治才能保持住其作为宗教的自身特质,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政治对于宗教的渗透与干预,实在也是宗教的极大的不幸。而后期的六祖慧能同样也采取这样的态度 ------ 名利多是障道物!
  

  佛法真正兴盛起来,还是弘忍门下两人,一顿一渐,相得益彰,就象演一场对台戏一样,非常热闹。慧能传顿法,神秀传渐法,慧能门下出的高人多一点,神秀门下信众很多,有名的人相对少一些,这都非常明显的显示出:
弘扬佛法之道,大众多学渐法,大众也多是为求人天福报而学佛。还有很多人是没有办法,才走上学佛的道路的。真正有缘者,根性利者,无论在顿法渐法中,最终都是走向了顿悟自性。这同样喻示一个道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而所有修行的方法,都不是佛法的究竟,都只是开悟佛性的途径。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也要在菩提树下坐那么多天方才彻悟?这都是一种定数。其实,慧能得弘忍传法之后,仍然在山野之中苦苦修行十五年,这是不是也是渐修证悟?不要总是说他在躲避神秀门下的追逐,不要总是说他在等待机缘,其实所有机缘都有一种定数。他那十五年,是在修行证悟更高层次的佛法,法不是传给你你就一下证悟到了,而是要通过修行来证悟,融入到自己的心中,他从修行中把弘忍所传一 一证悟,方才机缘成熟,开东山法门,大弘禅宗。至此,禅宗在思想体系才算真正确立并成熟,禅宗也真正成为中土佛法的象征。
  

  我们再深层次的想一想:这一切,是不是事先就注定了的 ?慧能得法,是不是早就定好的因缘?诸佛示现于世,是不是早就于示现前定好的 ?诸佛示现,佛法之妙,自是如是不可思议!
  

   
释佛法运与佛法的现代化:道不远人,与时偕行

         佛法在娑婆世界的法运,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有成住坏空。根据《像法决疑经》、《大集月藏经》等诸大乘经典,将佛教法运分为三期,即正法、像法与末法,每一期法运各具特点。经云:“正法一千年,持戒得坚固;像法一千年,禅定得坚固;末法一万年,念佛得坚固。”又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而得度生死。” 佛法本身是没有成住坏空,所谓法运是他在这个世界上的传承流转,法运是人类社会演变的一个投影。 也就是说,正法、像法、末法,这皆是众生的业报所感现的。所谓正法,乃以发出离心、发菩提心而来学佛的。像法,像就是外表虽有模有样,其精神内涵却相对缺乏。这是说,像法时代的众生,并不是从发出离心、发菩提心而来学佛的,只是依样学样,修行佛法,有其形像,其神却不足。

        在末法时期,现代科学已经高度发达,社会经济也非常繁荣,但人类社会的各种天灾人祸也更多,人们信仰缺失,宗教也自然成为人们的思想支柱之一,但是,由于社会潮流的演变,多数人都只是把三宝当成护持现世安乐的工具,而非真心地欲修行解脱。 为何说是末法?法本身是无正法末法的,只是这个社会变了,人心变了,乃至修道者随着时代的演变,在滚滚红尘,酒色名利中打滚而逐渐远离了正道正法,学佛的人多数舍本逐末了,所以才有了末法时代。什么是本?什么是末?实修是本,口头是末;沉潜是本,弄噱头博虚名是末;忠孝友悌做好人的本分,一向在外磕头烧香是末;管好自己是本,修理别人是末;消除内心的三毒是本,一向外务是末。亲其师,信其道,是大众的普遍心理,大多数人都会因一个宗教徒的表现而对他的宗教亲近或远离,因此修行者应该时刻谨言慎行,要力求成为一个真正学佛的榜样。作为一般修行者或亲近善法者,也要树立依法不依人,依经不依论的认识,不要因人而谤法废法。    

         由于现代科学的发展,现代社会与两千多年前的社会已经有了很大区别。社会大众不再象以前一样穿着粗布衣服,吃粗茶淡饭,而是面对着百千万亿色声香味触法的刺激,各种业态,都承载着人欲横流的世俗行为。按宗教的说法,在这个五浊恶世,末法时代,众生业障更重。佛法是根据众生根性,对治不同时期不同情况各种不同众生毛病的无上妙法。现代社会的各种诱惑比过去增加了很多,众生造作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的机会同样很多,众生所犯的贪嗔痴三毒罪业也非常重。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似兔求角,讲的就是佛法要顺应自然,既要顺应宇宙时空变化之自然,也要顺应人类社会变迁之自然,适应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与时代潮流。古代的人如果活到现代,也不可能再穿长袍马袿,必须换上T恤牛仔,西装革履。修炼者必须恒顺众生,随喜随缘地传道。如果你现在对人宣传佛教,宣传基督教,道教等,还整天神啊鬼啊,别人知道的还好,不相信的人,可能认为你这个人神神鬼鬼的,脑筋有毛病。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载体之一的宗教,也必须与时俱进、与时偕行,否则就不容易广泛地被社会接受。  

        从本质上,宗教对于人体与宇宙科学的认识,是超越了现代科学研究的层次的。在宗教里,物质的范畴被扩大了,生命形态的领域包含更广了,宇宙的时空层次范围被扩大了,它更能体现在一个精神意识的范畴,一个“虚空”的范畴,一个超越时空的范畴。比如现代科学象爱因斯坦、霍金等人研究的宇宙空间科学已经说明,在某些空间,存在时间速度与地球上不同的情况。而佛经中早说过,在某些空间如光音天、忉利天,兜率天等,他的一天等于地球上多少年,这是不是一种超越现代科学的宇宙时空观 ?按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言,那里物质能量信息的运动速度是不是远远超越了光速? 现代科学与物质文明,都是研究现有有形有象的物质的成住坏空的规律,基本都是局限于光速以下的范畴内才存在的,适用的。

         道不远人,与时偕行!六祖惠能也说过,道须通流!道德经讲,上善若水,善利万物;而佛菩萨度化十方,佛法也没有固定的相状,唯一以度化众生因缘而化现于世。各种宗教,如何能把传统教义与现代科学,现代文明相融合,在不离本性不离正法不离正道的前提下,从现代社会的各种需求入手,通过种种方便,来把理论与现实进行融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力求达到妙契人心,闻者信受奉行的境界,这样让他变得能让更多的社会大众接受,更好地发挥宗教修炼者为社会和谐作贡献的作用,这是一个严峻的课题,也是末法时代的修炼者的一个伟大而光荣的使命。

        全人类都在关注2012,无论科学界还是宗教等社会各界。但2012是一个大的变化的开始,地球进入光子代,地球的磁力线调换方向,也肯定会引起自然界一些灾难与变化,人类社会肯定会有一些变化 。作为研究宇宙时空科学与人类自身关系的宗教,应该责无旁贷地提醒人们,地球不可能毁灭,人类不可能毁灭。人类甚至会更进一步,从更深层次来思考人与自然与宇宙的关系,从而迎来一个更加尊重科学,尊重文明,尊重文化的新时代,从这个角度来讲,正信的宗教,可能会迎来新一轮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