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社记者纪群编译报导/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当前全球大衰退的环境中,中国和她的13亿人口正为30年来的发展战略错误
而付出高昂的代价。如今是中国经济重整之时,北京应当致力于推动的,是家庭收入,而不应当再执着于GDP(国民生产总值)。但是也有经济学家指出,世界和
中国政府都期待中国人捡起美国丢弃的信用卡,大量花钱。但是,这很难,难在中国的整个体系和文化都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支出。所以,问题还不在于发展战略,
而是要转变中国人的“文化和结构”。(chinesenewsnet.com)
华尔街日报刊登的黄亚生(Yasheng Huang)的一篇题为“中国的增长梦幻”(The China Growth Fantasy)的文章,代表了前一种说法。而《纽约时报》刊登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的一篇题为“中国是救世主?不!”(China to the Rescue? Not!)的文章代表了后者的观点。(chinesenewsnet.com)
用土地市场化让农民致富(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黄亚生的文章说,中国依然无法摆脱这样一个基本经济原理的约束:一个人的低成本也就是另外一个人的高收入。中国的工厂主和房地产开发商的低成本这个事实意 味着,其他的经济参与者的低收入。那些在中国拿低收入的人恰好是中国人口的大多数,特别是缺乏政治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农村人口。因此,一种创造私人财富的可 靠机制,也就是小土地持有者在城市化过程中,通过以市价把土地卖给开发商来致富的途径,在中国几乎是完全不存在的,尽管,中国在表面上,是以惊人的速度在 完成城市化。(chinesenewsnet.com)
黄亚生的文章在最后指出,所有这些现象远远超出了“脱钩”辩论的范围。倘要真正地重整中国经济,中国政府需要专注于中国人民的收入增长,而不是死盯着 GDP增长。一个直接了当的方式,就是将实现土地市场化做为当前的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在土地买卖中,允许和鼓励开发商向农民购地时,展开竞争。过去两 年里,中国领导层在降低中国农民负担上,例如,取消农业税收、减低教育和保健费用方面,都做得很好。而现在是提高他们收入水平的时候了。(chinesenewsnet.com)
在当今的世界上,中国是少数几个拥有辽阔的土地、勤劳和智慧的人民和企业家队伍等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条件的国家之一。但是,这种潜力一直因为错误发展 战略而被浪费了,这种错误的发展战略重视生产而牺牲消费,利用政治力量来压低成本而不是依靠市场机制来增加收入。在当前全球大衰退的环境中,中国和她的 13亿人口现在正为这个错误而付出高昂的代价。(chinesenewsnet.com)需要中国人捡起美国人的信用卡(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纽约时报》刊登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的一篇题为“中国是救世主?不!”(China to the Rescue? Not!)的文章认为,我们需要中国拿走美国丢弃的信用卡,发给中国民众,让他们能够购买更多中国产品,购买更多进口品。这是北京可以维持8%增长率的唯 一途径。但是,这很难,中国的整个体系和文化都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支出。(chinesenewsnet.com)
文章说,中美经济是一种中美共生体(Chimerica),中国的储蓄者与生产者和美国的借贷者与消费者之间构成这种事实上的伙伴关系。这种有着30年历史的伙伴关系将因为目前的经济危机而面临根本重构,而且全球经济体会很受这个结果影响。(chinesenewsnet.com)
正是因为中国愿意把从对美出口赚到的钱投资于美元和美国财政债券,美国的利率才得以保持低位,美国人才有钱从中国买鞋、买高清电视,买房。然后又抵押这些 房子进行更多的消费,结果,美国人的收入没增加却能享受更多财富。这种分工,不仅滋养了中美各自的经济,而且也塑造了美国的政治。它让历任美国政府(特别 是现届政府)得以告诉美国人:“你们可以同时拥有大炮和黄油(即军事与经济发展并重)——免首付且免费两年的次贷、不断提高的消费和两场战争,无须加 税!”(chinesenewsnet.com)
美国的消费和经济就是这样运作的,现在它终于不行了。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罗奇(Stephen Roach)表示,如今全球失业率暴增,“世界历史上最过分扩张的消费者”再也买不起那么多中国出口品了,我们需要把我们大部分的信用卡扔掉,以摆脱这场危机。(chinesenewsnet.com)
但要这样的话,我们需要中国拿走美国人丢弃的信用卡,发给中国民众,让他们能够购买更多中国生产的东西,购买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进口品。这是北京可以维持 8%增长率的唯一途径。中国要维持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政治协定,至少需要8%的增长率。而且,中国要在美国经济减速的情况下拉动全球经济的话,就更加 需要这种增长。(chinesenewsnet.com)
转变文化和结构,太难(chinesenewsnet.com)
(chinesenewsnet.com)
然而,我发现这很难。中国的整个体系和文化都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支出,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FredHu)表示,要改变这一点需要重大的“文化和结构”转变。(chinesenewsnet.com)
例如,在中国,买房至少要付两成首期,平均是四成。如果你抛开这些抵押,银行会追讨你的个人资产。此外,中国无法简单把生产从面向美国市场转向中国消费者。中国没有多少村民可以买得起400美元的网球鞋和圣诞树饰物。(chinesenewsnet.com)
而且,中国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还不完善。没有社会安全网络,中国人怎能不存钱?世界著名内衣制造商黛丽斯国际有限公司(TopForm International)的老板冯炜尧(Willie Fung)表示,每天打开报纸都看到工厂倒闭或者供应商破产的消息,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怎样谨慎都不为过。(chinesenewsnet.com)
同样,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龚方雄(FrankGong)表示,世界不应该错误地希望中国可以通过大规模地刺激内需来缓和全球经济低迷,中国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保持自己的经济稳定。(chinesenewsnet.com)
正如时代周刊近日报导的,世界指望中国人扩大消费,而中国消费者不一定靠得住。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随着中国老百姓逐渐富裕,他们买车、买手机和巨无霸汉 堡,这对填补美国消费者花费减少带来的经济缺口会有帮助。但这个希望正在变得渺茫,虽然中国的消费品零售额九月增长到了23%,家庭消费只占GDP的 40%(工业化国家是65%),因此不足以维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瑞士联合银行经济学家汪涛说,“我不认为内需会填补出口的损失”。
华尔街日报刊登的黄亚生(Yasheng Huang)的一篇题为“中国的增长梦幻”(The China Growth Fantasy)的文章,代表了前一种说法。而《纽约时报》刊登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的一篇题为“中国是救世主?不!”(China to the Rescue? Not!)的文章代表了后者的观点。(chinesenewsnet.com)
用土地市场化让农民致富(chinesenewsnet.com)
![]() 人行行长周小川说,居民高储蓄率与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家庭观念等因素有关,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重要原因。(资料图片) |
黄亚生的文章说,中国依然无法摆脱这样一个基本经济原理的约束:一个人的低成本也就是另外一个人的高收入。中国的工厂主和房地产开发商的低成本这个事实意 味着,其他的经济参与者的低收入。那些在中国拿低收入的人恰好是中国人口的大多数,特别是缺乏政治力量来保护自己的农村人口。因此,一种创造私人财富的可 靠机制,也就是小土地持有者在城市化过程中,通过以市价把土地卖给开发商来致富的途径,在中国几乎是完全不存在的,尽管,中国在表面上,是以惊人的速度在 完成城市化。(chinesenewsnet.com)
黄亚生的文章在最后指出,所有这些现象远远超出了“脱钩”辩论的范围。倘要真正地重整中国经济,中国政府需要专注于中国人民的收入增长,而不是死盯着 GDP增长。一个直接了当的方式,就是将实现土地市场化做为当前的经济刺激计划的一部分。在土地买卖中,允许和鼓励开发商向农民购地时,展开竞争。过去两 年里,中国领导层在降低中国农民负担上,例如,取消农业税收、减低教育和保健费用方面,都做得很好。而现在是提高他们收入水平的时候了。(chinesenewsnet.com)
在当今的世界上,中国是少数几个拥有辽阔的土地、勤劳和智慧的人民和企业家队伍等真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条件的国家之一。但是,这种潜力一直因为错误发展 战略而被浪费了,这种错误的发展战略重视生产而牺牲消费,利用政治力量来压低成本而不是依靠市场机制来增加收入。在当前全球大衰退的环境中,中国和她的 13亿人口现在正为这个错误而付出高昂的代价。(chinesenewsnet.com)需要中国人捡起美国人的信用卡(chinesenewsnet.com)
![]() 中美经济是一种中美共生体(Chimerica)(资料图片) |
《纽约时报》刊登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的一篇题为“中国是救世主?不!”(China to the Rescue? Not!)的文章认为,我们需要中国拿走美国丢弃的信用卡,发给中国民众,让他们能够购买更多中国产品,购买更多进口品。这是北京可以维持8%增长率的唯 一途径。但是,这很难,中国的整个体系和文化都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支出。(chinesenewsnet.com)
文章说,中美经济是一种中美共生体(Chimerica),中国的储蓄者与生产者和美国的借贷者与消费者之间构成这种事实上的伙伴关系。这种有着30年历史的伙伴关系将因为目前的经济危机而面临根本重构,而且全球经济体会很受这个结果影响。(chinesenewsnet.com)
正是因为中国愿意把从对美出口赚到的钱投资于美元和美国财政债券,美国的利率才得以保持低位,美国人才有钱从中国买鞋、买高清电视,买房。然后又抵押这些 房子进行更多的消费,结果,美国人的收入没增加却能享受更多财富。这种分工,不仅滋养了中美各自的经济,而且也塑造了美国的政治。它让历任美国政府(特别 是现届政府)得以告诉美国人:“你们可以同时拥有大炮和黄油(即军事与经济发展并重)——免首付且免费两年的次贷、不断提高的消费和两场战争,无须加 税!”(chinesenewsnet.com)
美国的消费和经济就是这样运作的,现在它终于不行了。摩根士丹利亚洲主席罗奇(Stephen Roach)表示,如今全球失业率暴增,“世界历史上最过分扩张的消费者”再也买不起那么多中国出口品了,我们需要把我们大部分的信用卡扔掉,以摆脱这场危机。(chinesenewsnet.com)
但要这样的话,我们需要中国拿走美国人丢弃的信用卡,发给中国民众,让他们能够购买更多中国生产的东西,购买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进口品。这是北京可以维持 8%增长率的唯一途径。中国要维持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政治协定,至少需要8%的增长率。而且,中国要在美国经济减速的情况下拉动全球经济的话,就更加 需要这种增长。(chinesenewsnet.com)
转变文化和结构,太难(chinesenewsnet.com)
![]() 正是因为中国把从对美出口赚到的钱投资美元和财政债券,美国利率才得以保持低位,美国人才有钱买这买那和买房。然后又抵押房子进行更多的消费。因此,美国人收入没增却能享受更多财富。(资料图片) |
然而,我发现这很难。中国的整个体系和文化都倾向于储蓄,而不是支出,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FredHu)表示,要改变这一点需要重大的“文化和结构”转变。(chinesenewsnet.com)
例如,在中国,买房至少要付两成首期,平均是四成。如果你抛开这些抵押,银行会追讨你的个人资产。此外,中国无法简单把生产从面向美国市场转向中国消费者。中国没有多少村民可以买得起400美元的网球鞋和圣诞树饰物。(chinesenewsnet.com)
而且,中国的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还不完善。没有社会安全网络,中国人怎能不存钱?世界著名内衣制造商黛丽斯国际有限公司(TopForm International)的老板冯炜尧(Willie Fung)表示,每天打开报纸都看到工厂倒闭或者供应商破产的消息,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怎样谨慎都不为过。(chinesenewsnet.com)
同样,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龚方雄(FrankGong)表示,世界不应该错误地希望中国可以通过大规模地刺激内需来缓和全球经济低迷,中国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保持自己的经济稳定。(chinesenewsnet.com)
正如时代周刊近日报导的,世界指望中国人扩大消费,而中国消费者不一定靠得住。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随着中国老百姓逐渐富裕,他们买车、买手机和巨无霸汉 堡,这对填补美国消费者花费减少带来的经济缺口会有帮助。但这个希望正在变得渺茫,虽然中国的消费品零售额九月增长到了23%,家庭消费只占GDP的 40%(工业化国家是65%),因此不足以维持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瑞士联合银行经济学家汪涛说,“我不认为内需会填补出口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