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包故事”引发官场地震说起……


    不久前,深圳龙岗舞王造成44人死亡的“9·20”特大火灾案引发了一场官场地震。无独有偶,重庆南川区高桥煤矿一起死亡13人的矿难事故,再度引发了一场官场地震。不过重庆的这场官场地震的导火索缘起于一个“红包故事”。 

    重庆南川区高桥煤矿一起死亡13人的矿难事故,因检察机关介入而掀开背后的官煤勾结丑闻,10人涉案。包括煤矿安全监管行业的6个正、副处级贪官、3个执法人员、1个矿主。这也是重庆市矿难引发的最大官场地震。昨天,重庆市检察第三分院职侦局首次向媒体通报了这起官煤勾结导致矿难背后的故事。据称,当煤监局长被抓时,反贪干警在他身上搜出3个共计七八千元的红包。(2008年12月22日人民网转自《重庆晚报》) 

    众所周知,无论是哪个行业,都是严格不允许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收受“红包”的。但是,“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这样的民间习俗,已经由坊间的俗语演变成了官场的潜规则:官商勾结、官煤勾结的背后,都隐藏着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红包”故事。正因为“红包”带有某种程度的走亲访友的成分,所以,每到逢年过节,它便会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当作“糖衣炮弹”来拉拢领导,当然,煤老板更是深谙此道。据称,煤老板拜年的潜规则是每年中秋、春节各一次,每次都在几千上万元。矿难发生到2月21日张武胜被抓期间,正是煤老板们大拜年的时候。正因如此,张武胜和当地的很多煤矿关系都不错,可以说是“水乳交融”。正是在这样的潜规则下,一个区级煤监局领导班子只剩一名任职不久的副局长没出事,其余的都腐败了,甚至在检察机关介入到被抓的一个多月期间,身为局长身份的张武胜仍然“临危不惧”地收了煤老板17万元的“过年红包”。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矿难谁都不愿意看到,包括煤老板。但是在金钱之上、利益最大化的驱使下,一些煤老板往往会不顾矿工的生命安全,违规作业、违法开采。由于安全措施不到位,矿难也就在所难免。但是,出了矿难遭到停产处理时,煤老板们自有“绝招”,那就是破财免灾、用钱摆平。一方面摆平死者家属,另一方面自然是摆平上级监管部门。据被抓的重庆南川区高桥煤矿老板称,煤炭行业的潜规则都是这样:只要发生矿难受到停产处罚,他们就要想办法打通主管部门的关节。于是,矿难与腐败,腐败与矿难,便成了一对欢喜冤家、一双孪生兄弟。 

    四年前,前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指出,煤矿事故背后的腐败,核心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四年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王显政就山西“3.22”矿难发表讲话,直斥矿难背后的腐败:业主孟照康胆大妄为违法生产,是很有“背景”的……四年前李毅中讲矿难背后的腐败;四年后王显政依然讲矿难背后的腐败……两任局长,一个内容,时隔四年。这四年,矿难不减;这四年,腐败不断。官商勾结、官煤勾结、权钱交易,难道真的如韭菜一样割了生、生了割,此起彼伏?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是水火不相容的。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但是,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惩防体系机制没有建立健全的情况下,贪官与商人、污吏与老板往往“水乳交融”、“蛇鼠一窝”、“猫鼠一洞”“ 瀣沆一气”、“狼狈为奸”。因此,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就显得尤为重要,势在必行。 

    权钱交易,既然是一种买卖,就有按质论价、按权给钱的“规则”。所以,对于领导中手中的权力一定要看紧、盯牢,使其永远处于阳光之下、监督之中,让各种肮脏交易无处可交、无地可易。另外,要大力推进民主政治,使领导者的权力得到有效制约和削弱,让其不值钱,无人愿意出价。这既是对领导者的一种保护,也是对领导者的一份关爱。 

    但是,凡事就怕形成一种“惯例”。在官场,很多同志见到别人腐败了,不是坚决勇敢地站出来揭批和制止,而是有一种不贪白不贪、不拿白不拿的思想。就像那3个煤监局的执法干部归案后也抱怨:“局长、副局长平时油水捞够了。我们只是吃点饭,最多拿个几百块钱的红包。”实在让人啼笑皆非,更令人感到触目惊心,同时也深刻地警示我们,反腐败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可想而知。 

    中国乃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本属正常。但是,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因为自己职掌着为人民服务的神圣权力,必须谨防各种打着“礼尚往来”的幌子,抵制各种形式的“红包”、“贿礼”,永葆一身正气。



相关新闻: 

    重庆一区煤监局长被抓身上搜出3红包 引发官场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