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公共卫生、教公共卫生、管理公共卫生、参与公共卫生,”73岁的戴志澄与公共卫生结下不解之缘。从中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几个月后的1986年,戴志澄调入卫生部任防疫司(后改为疾病控制司)司长开始,他经历和见证了中国近二十多年的防治艾滋的历程。
艾滋病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现至今,艾滋病已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价值中国:中国目前艾滋病情况如何?流行特点是什么?
戴志澄:估计现在有HIV感染者70多万人,其中,已明确查明感染人群为26万多。从整体上看是低感染率的国家。在流行特点上主要有:1、分布上,艾滋病疫情地区差异大,部分地区相对严重; 2、传播途径以经性传播为主,其中经男男同性传播有加重趋势,其它传播途径并存,这与前几年以经吸毒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情况有很大改变;3、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仍在继续,由吸毒、卖淫嫖娼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
价值中国:艾滋病是传染病的一种,为什么很多其它传染疾病,比如来势凶猛的SARS都被遏制住了,而艾滋病防治工作依然很严峻?
戴志澄:艾滋病预防既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从医学角度来讲,主要从三个方面加以控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在现阶段,中国艾滋感染人数为70多万,其中26万多为已知人群,40多万为潜在感染人群,从这方面来讲,它的传染源是模糊的。
艾滋病主要有三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其中母婴传播所占的比例比其它两种要低,且可以通过采取相应的母婴阻断措施、产前服用抗病毒药物、产后尽量避免母乳喂养等进行干预,已经取得有效的经验。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艾滋病通过性来传播,但目前安全套的使用率尤其在各种商业性行为过程中,仍然非常低,这种行为方式也很难扭转,不安全性行为使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行为改变是艾滋病干预中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
易感人群很清楚,每一个人都属于易感人群,因为现在没有疫苗,没有药物能够预防,谁都可能被感染。但这其中存在一部分高危人群:包括静脉吸毒、卖淫嫖娼、男男同性恋、性病患者、结核病患者等。
而传统的社会观念和文化环境,使得许多已感染人群在很多时候选择隐瞒,究其原因,这既有公众对艾滋病的少知、无知和恐惧所产生的歧视心理,也有对艾滋病定性的误解所造成的,比如,认为艾滋病是一种脏病或耻辱。
同样由于观念以及其它缘故,安全套在我国仍没有达到普及使用,再加上我国现行法律禁止性交易和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地下性交易产生的矛盾不能妥善解决,也造成HIV通过性而迅速和大量传播。
另外,感染者的流动、大量人口流动和性病疫情上升等也是造成艾滋病蔓延的重要因素。
价值中国:作为经历者和见证人,请您谈谈中国防治艾滋病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戴志澄:我认为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85年到1988年,可称为艾滋病在中国的传入期。全国发现的HIV感染者每年只有一到几十例,而发病者更是寥寥。感染者的身份,绝大部分是国外打工者、劳务输出者和一些海员,那时候,整个社会,包括卫生行政部门,都把艾滋病当作“舶来品”,认为这是“外国人的专利”的味道。
从1989年到1994年,每年都会统计发现几百例的HIV感染者,中国国内的艾滋病形势,进入扩散期。这一阶段,分布于各地的监测点开始建立,一系列的行政法规陆续出台,内容涉及检疫和各种检查,关于血液制品的规定也开始制定。
1995年,卫生部的统计显示,HIV的感染者人数从之前的几百例突增至1567例。这些感染者中,有相当数量来自以前的卖血人群。血液传播问题一下子突显出来。公安部和卫生部等多部委联合打击血头血霸的行动在全国展开,一系列血液安全政策法规也随之出台。
1995年9月26日,由国务院批准下发的针对中国艾滋病防治的第一个政策性文件《关于加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工作的意见》出台,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正式写入政策文件。从1995年直到2004年,中国的艾滋病感染和发病形势,都处在增长期。
从2004年起,从党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给与了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曾亲自到佑安医院看望艾滋病人并和患者握手。还有很多宣传媒体,包括社会热心的学者、专家都在努力宣传艾滋病防治知识,全社会对艾滋防治工作的关注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价值中国:那您认为我国在近几年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中,最大的突破是什么?
戴志澄:最重要的就是观念的突破。既然艾滋病作为一种传染病在流行,又是一个带社会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那就以科学的态度就去应对它。这要从几个方面来说:首先,公益广告中开始允许宣传避孕套,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机构开展了安全套社会营销项目以保证供应;其次,把吸毒者看成病人而非罪人,然后通过市场营销手段或用已用注射器到交换站免费换取清洁注射器的方式改变其使用共用注射器的行为;还有,针对静脉注射吸毒人群的减少危害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卫生部、公安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下发了《国家成瘾性药物依赖治疗指南》,成立了美沙酮维持治疗国家工作组。
价值中国:新的婚姻条例明确允许艾滋病人结婚,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艾滋婚姻”,您怎么看艾滋病人结婚?
戴志澄:对于婚姻,我们的婚姻法并不禁止艾滋病人结婚。但有前提是双方自愿,还应该向对方明确告之自己的病情,以采取措施。无论怎样,他们享有过正常人家庭生活的权利。另外应积极获取专业医生的指导,对婚后予以保护,对待生育问题,更要慎重。
价值中国:国际防治艾滋病中有哪些成功经验是值得我们吸取的?
戴志澄:第一,确保血液的安全供应;第二,改变同性恋和双性恋男子人群的行为;第三,在静脉吸毒人群中教授减少毒害的方法;第四,改进性病的护理,彻底治疗性病病人;第五,推进避孕套的使用;第六,应用抗病毒药物预防(母婴)垂直传播;第七,美沙酮替代和脱瘾疗法;第八,最大限度治疗病人。
价值中国:谢谢您接受本次专访.
另外,在参访结束时,我们还得知戴会长计划在明年组织一次全国性的艾滋防治非政府组织峰会,届时将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与防治艾滋病的非政府组织和草根组织参加。这对于如何利用艾滋病防治协会防治艾滋病项目平台,发挥合作伙伴优势,尝试建立新形式的草根组织项目管理模式;以及如何动员草根组织广泛参与艾滋病控制工作,且在活动过程中进行能力培训,提高执行能力方面具有长远的影响,让我们共同预祝这次峰会成功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