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2月9日 星期一
今天晚上,我们几个老同学去卓放家里吃饭。来的人有宣捷、高山、余伟龙、张富根、徐西明、杨永学和张小泉,还有一位是卓放大学的同班同学。我和杨永学上高中的时候坐过同桌,但我们私下里交往比较少;他人长得白白胖胖的,小名叫“白狗”。张小泉上初中的时候和卓放是一个班的,虽说我们两家现在住对门,我们在一个年级里又上了十几年的学,可我和张小泉不对路,很陌生。
1981年2月10日 星期二
今天下午,我去小学同学叶志纯家看他,他患阑尾炎开刀了;那天,我们老五班同学去班主任钱老师家里聚会,他没去。叶志纯人长得高高大大的,可是,特别胆小怕事,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面人”,他的性格很像父母:又想出人头地,又胆小怕事。
我正在叶志纯家里说着呢,爸爸来找我,说红金给我拿来了两张纺织城俱乐部的滑冰票。我拿上票想叫宣捷一起去滑冰,他不在,我就一个人去了溜冰场。本来想把一张票退掉的,正好碰到初中的老同学稀长发在门口等退票,我就把多余的一张票送给他了。
1981年2月11日 星期三
今天,宣捷送给我一本红封面的英文原版书,他说这书是他父亲在厂里面订的,拿回来后,都看不懂,就送给了我。
我今天去张富根家,他正在用电火钳烫发呢。他现在变化挺大的,这几次老同学们一起吃饭,我看他特别能喝酒;那天,小学同学去钱老师家聚会,他一根接一根地不停地在抽烟。他今天给我说,我们厂要招工了,他想先上班再说;然后,让别人顶他上班,他再准备高考的事。
今天,我为了借溜冰鞋,第一次去了姐姐的男友红金家。正是吃午饭的时候,他父母见了我,非常热情地招呼我。红金家是河南人,家有弟兄5个,除了他身材矮小外,他兄弟个个膀大腰圆的。他家里的所有人对人都很客气,也很随和的。
1981年2月12日 星期四
下午,宣捷、张富根和徐西明来叫我去溜冰。玩完后,我们又一起到纺织城商场去转了转。走到甜食店,每人喝了两碗醪糟汤;每次走过这里,我都要想起,以前我们早上三点钟起来,来这里买猪油炸的冷油条的事情来。他们又一起去邮局,打电话订购电影歌曲的歌本。
1981年2月13日 星期五
今天,我在听长篇评书《杨家将》的时候,听到了杨六郎含冤的一段故事,我不禁联想到了才看过的电影《法庭内外》。我想,古往今来、物是人非,是有很多的变化,但也有很多东西没有变化。
1981年2月14日 星期六
这段时间,我天天在看电视连续剧,国产剧《敌营十八年》和进口剧《大卫·科波菲尔》。
1981年2月15日 星期日
我今天看了一部电视剧《大海的请帖》,这是广东电视台根据日本一个短篇小说改编拍摄的。
1981年2月16日 星期一
今天,我去水泥厂商店买了本影集,4元09分,我还买了夹照片的相角和胶水。回到家里,我把登华山时拍摄的照片,在兴庆公园里拍摄的照片,我们初中全班和高中全班的两张集体照,都一张张地夹了进去。
1981年2月17日 星期二
水泥厂这里有一个小饭店叫“仰韶饭店”,我原以为这名字就像西安市的“革命公园”一样,是文革的遗产。今天,我在《课外学习》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半坡文化属于仰韶文化”,我才知道,仰韶并非是敬仰韶山的意思。
1981年2月18日 星期三
今天,我看了由谢芳和康泰主演的电影《第二次握手》。戏里戏外都扣“第二次握手”:戏里,是男女主角苏冠兰和女主角丁洁琼的第二次握手;戏外,是老片子《青春之歌》的男女主演谢芳和康泰,再次合作的第二次握手。这部小说又名《归来》,上高中时,我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了这部小说;当时,班里的同学们争相传阅这份报纸。大家都知道,这部小说原来是文革时期民间流传的一个手抄本。
文革时,我看过不少类似的手抄本小说,比如《梅花党》、《洪海棠》、《一把铜尺》、《一双绣花鞋》、《九十九座雕像》和《第十二张美人皮》等等。现在想来,那些神秘离奇的小说未必有多大意思;但是当时觉得,这类小说不那么生硬、刻板和教化,故事里的人更有人情味,与现实中的人更接近。
1981年2月19日 星期四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霄节。晚上,宣捷和张富根来了,我们一起看电视。四屏道在播故事片《巴山夜雨》,8频道放的是电视剧《现在正是早晨》,两人的观点不一致,各有各的视点,我向着谁都不合适,他们只好猜拳,谁赢了就听谁的。
1981年2月20日 星期五
今天,我和宣捷都回校了。宣捷联系了一辆吉普车,可是,车太小了,我把行李放进车里,张富根送我,我们乘公共汽车到我们大学去。我们路过钟楼的时候,看到那周围,很多人都仰起头来往钟楼上看,听说那里正在拍摄电影,由谢芳主演的《李清照》。
回到大学宿舍,我看到我们宿舍今天只来了曹有平和汤权两个同学。
我们学校有一个菜:粉条炖肉末,这菜我并不喜欢吃,可是,这菜名特别有意思,很形象也很生动,叫“蚂蚁上树”;猛一看,一根根的粉条是树枝,一团一团的肉末像是躬着身子上树的蚂蚁,挺有意思的。我今天买了一个“蚂蚁上树”的菜,还买了馒头和玉米面糊糊,和张富根一起吃饭。饭后,我带张富根在我们大学校园里转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