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年底分外忙


             著名摄影家徐德明近作《枯荷》

 

人到年底分外忙

 

    11月27日下午,去北大工会讨论下一段工作和今年的教代会事宜,岳素兰副校长主持会议,我希望北大顶住蔓延全国的西化管理歪风,少搞运动,扎扎实实抓好教学科研。金钱留不住人才,只有一片“明朗的天”,才能从身到心,留住祖国的英才。

    晚上,去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武侠与当代文化》,大礼堂楼上楼下水泄不通。礼堂外的路上,有的学生为了要我签名,在寒风里等了一个多小时。没想到这里的学生们精神那么饱满健康,我讲得也十分投入。回答提问过后,学生们拥上台来,签名的手臂压满了我的肩和背,压得我只好暗运了一口丹田之气,而面前争夺有利位置的手臂更是在其他学校未曾见过的,不断以擒拿手法互相搏击,或金丝缠腕,或海底捞月,翻腕压腕,皆啪啪有声。这些未来的警官,不但正义感很强,而且思维也很严谨,读书也比较多。这非常符合我讲座中的观点:不能以道德来评判人群,不论工农兵学商,本质都是好的。这些警院的学子,都是愿为人民的安危奉献青春的,区别就在于将来他们被分配到什么样的工作环境中去,如果分到北大派出所,可能是一种样子,如果分到一个被黑恶势力控制的派出所,可能就是另一种样子了。

    这次讲座是去年我在日本期间,警院的张玲教授就跟我预约的,一直拖延到今年年底了。很多院校纷纷请我去讲座,我大都谢绝,实在是人生有限,分身无术也。试想仅北京一地,高校200多,中学200多,每所高校又分许多院系,有许多学生社团想把贫僧捉去以建奇功。俺几乎每次去北大,都被伏兵围困一通,苦苦哀求方能幸免。如此下来,每年得罪学生头目无数,也是十分惭愧也。恳请各路汉奸勇士,多多给俺大泼污水,彻底坏了俺的名头,使四方良民,不再请我去讲座,每日安坐家中,大吃鱼肉蛋,外加葱姜蒜,俺在这里多谢各路汉奸杂种啦。

    次日张玲教授来信曰:“昨晚终于让警院学子们一睹您风采了。您讲的精彩,学生们听的投入,你看现场那个热烈劲儿,拦也拦不住。这在我院还是从没有过的盛况。主办部门特满意,我也光彩。真是太谢谢了。特别是听说您是推掉了那么多处而来我们这儿,真是说感谢都不够啊。昨晚,很多学生是提前1个多小时就进去占座,楼上楼下满满的,有各系学生及很多教师及教师家属(其他大学的等)。摄影的除个人、主办处、还有学院电教部著名摄影师。不知您听见没?最后终于被保驾出去时,乐队的还给您奏乐了呢。经你那么一说,有好几个人给我发信息,谢我引见呢(没留名我不知是谁,有的是年轻老师)。还有让向您问好的,还有让请教问题的。……”应该说,我的讲座很一般,但警院学生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我相信,充满雷锋精神的“警察叔叔”,还会涌现在中国大地上的。

    日前读韦大林《科学发展与官场经济》云:巨额的国家财政和国有资产收入是如何分配的呢?我国政府的行政成本占财政收入的比例约为30%,名列世界第一。官员们每年公款吃喝、公车消费、公费出国旅游的花费超过一万亿元人民币,官员们有时一顿饭就可以吃掉一个农民几年的纯收入。而国家用于13亿人的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就业福利等民生方面的开支,2007年为7300亿元人民币,仅占财政收入的14.2%,其中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大部分被领导干部享用,医疗、教育、住房已成为压在老百姓头上新的“三座大山”。于是我们看到,即使在一些贫困县,官员们也开着宝马车,住着小别墅,每天酒宴不断。我们还看到,一边是一座座“豆腐渣”教学楼在地震中轰然倒塌,成千上万名孩子死于非命,另一边却高耸起耗资12亿元人民币的超豪华成都市政府办公楼。

    著名国情专家胡鞍钢的研究更令人震惊:我国每年制度性的腐败金额高达1万多亿元人民币,占GDP总量的13%-16%,超过GDP增长额。巨量国有财富如同大搬家一样滚滚流进了贪官们的口袋。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导,很多出逃的贪官和国内贪官的子女在美国和加拿大的一些城市,购买数百万美元的豪宅都是现金交易,一次付清,致使当地的房价一涨再涨。

    2007 年底,世界银行发布的《世界经济状况报告》也指出,在1999至2006年期间,中国的经济总量翻了一番还要多,财政收入增加了近两倍。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全社会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却不断下降,社会保障也几乎消失,更有占13亿人口10%的贫困人口实际收入下降了2.4%。

    11月28日中文系大会,几位党政领导讲话。中文系的毕业分配状况仍然是北大名列前茅的,除了那些一毕业就全班考到美国去的专业之外,就属中文系的毕业前途好了。除去出国和继续深造者外,大都有非常满意的工作。也有不找工作,要求当个“自由人”的。坐在我身旁的张颐武教授说:“写得一手文从字顺的文章,就是终生用之不尽的财富啊。”是啊,任何领域、任何部门的工作,说穿了,不都是文章嘛。

    29日,跑了一趟河南。“清新的空气,令人精神爽朗,啊,多么辉煌灿烂的阳光……”在北京呆久了,觉得哪里都比北京强。那天跟台大学生一起晚饭时,计璧瑞老师说:“北京人上海人都很骄傲,不过北京人总是批评北京,这是与上海不同的。”此言甚是。

    30日晚上,在“亢龙太子”会见几位著名中年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大家皆拜服毛泽东,其中一位要立毛泽东思想为“国教”。我讲了毛泽东当年发展非洲的战略眼光和高瞻远瞩的全国经济布局,大家谈论了股市楼市等热点问题和中国如何抓住这次机遇,直到半夜才散。优秀的经济学家,都是懂得“文史哲”才是学问的根本这个大道理的。

    出门的路上,继续读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大学者的文章,质朴老实,文采自含于其内。

    《金立》期刊几年来,每期都寄给我,但是我并不买他们的产品,刊物也往往翻都不翻就当废品了。今天觉得有点惭愧,就在读书札记里写他们一笔吧。

    北大公布了今年自主招生政策的十六字方针:“热爱北大,心系天下,人格健全,成绩优秀。”原来第二句是“孝敬父母”,这个想法是有道理的,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懂得父母恩,认为父母为他们累死也是活该的,不孝敬父母者,往往也会有其他人格问题。但是写到招生政策里不妥,还容易像古代的“举孝廉”一样弄出弊端,所以我和其他专家都表示反对,还是“心系天下”更符合北大学子的要求。

    收到《思想者》08年二三期合刊。里面有一组纪念索尔仁尼琴的文章和一组念苏珊·桑塔格的文章,不过从学术上谈的很少,基本都是从政治角度谈的,贝岭的文笔相当不错,深情的调子中含着理性。臧棣的18首丛书诗写得颇有雕塑感。

    《海燕》08年10期有“北大学者散文专辑”,里面有谢冕王岳川陈来温儒敏汤一介陈晓明孔庆东7人的文章。孔的文章是《二十年前的醉侠》。一组文章都不错,但是将温儒敏和陈晓明的照片搞错了。

    香港传真08年69期是高建国为《给日本的遗书》写的后记,谈陶晶孙这个被冤屈被遗忘的海外赤子。现在知道陶晶孙的,大概只有现代文学研究者,但多数又以为他是汉奸,近年才查明,陶晶孙是受党派遣,打入日伪情报系统的地下英雄。《鲁迅全集》的注释已经采用了新的评价。撇开政治不论,陶晶孙是在日本影响仅次于鲁迅的中国现代作家,其小说在创造社里独树一帜,具有神秘的诱惑力。

    朱后求的《烟霞杯盏录》收到许久了,艺海出版社08年6月版,80港币。文字颇有酒意,游戏中藏痛苦,且并未定型也。

    整理了一堆在日本期间所读的书,本来想写书评的,但是回国后就没有时间了。小森阳一的《天皇的玉音放送》,三联书店04年8月版,,翻译陈多友,责编叶彤,这是日本学者对日本军国主义最深刻的学术批判著作。我在校园里几次见到这位蜚声东洋西洋的学者,都肃然起敬。特别是一个冬天的傍晚,我和林少阳在驹场电车站遇见他,小森戴着口罩,露出解剖刀一般的双眼,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董炳月的《“国民作家”的立场》,通过一系列个案来探寻中日现代文学的关系,其中《留东外史》的研究对我有很大启发。张明杰老师送给我他策划主编并参与翻译的“近代日本人中国游记”多本,中华书局07年版。我在日本读得津津有味,非常深刻地明白了日本一百多年以前看待中国方式的变化,从而进一步看清了当前的一系列中日问题。竹添进一郎的《栈云峡雨日记》,诗文隽秀,置于清末文坛,足可列入名家。股野琢的《苇杭游记》,亦写得清通雅致。中野孤山的《横跨中国大陆——游蜀杂俎》,是非常详细的游记,民俗、产业、物价、艺术,无所不记,简直可以当做旅游指南。小林爱雄的《中国印象记》,则洋溢着对中国的蔑视和侵略中国的野心,但文笔很不错。夏目漱石的《满韩漫游》,只写了满洲,没有来得及写韩国。毕竟是大作家,他除了赞美满洲的富饶之外,还预料到日本侵略中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旧作《青楼文化》已经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再版。《孔庆东文集》也已经出了10本,改正了一些错别字。

    据说美国41个州的经济陷入困境,神话般的加州也濒临破产。中国的经济如何“见风使舵”,听说中央正在激烈争论,中国有可能发生重大变局。一个风雪不定的冬天来临了,不知道灾区的朋友过冬的设备都解决了没有。而北京明天也要大幅度降温了,朋友们,多多保暖啊。

 

本期博客思考题:

 

1、日本天皇真的宣布过“无条件投降”吗?

2、今天《解放军报》文章,反对“和平建军”思路,你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