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国论


12月28日,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在其新浪博客里撰文说,自12月24日天则所发布“粮食安全和保护耕地”的研究成果以来,各方谩骂的文章就络绎不绝。其中,除了“老不死”、“王八蛋”等骂人的话,就再没有别的好听的话。茅因此意识到,他这个研究成果“得罪了一些人的根本利益,可又讲不出道理,只好用骂的办法。”

其实,比这更难听的骂,茅先生没有一一例举,比如“汉奸”,还有“卖国贼”。在现代汉语词典里,“卖国”一词的定义是这样的:“为了私利投靠敌人,出卖祖国和人民利益。”于是,新华网一篇署名窦含章的骂文从这一定义出发,指斥茅先生搞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的研究报告,其本质是卖国的。因为,资助茅先生进行这项研究的是美国福特基金会.在另一篇叫《茅于轼为何脑壳发昏》的新浪骂文里,作者特别强调说:“近些年来,学者拿钱替特殊利益集团代言的事情屡见不鲜。可是,像茅于轼这样置本国百姓的安危于不顾,数着美元,替外国人办事的行为的确太出格了。难怪有人骂他是‘汉奸’‘卖国贼’。”更过的还有一篇叫《18亿亩耕地的红线是拍脑壳得出的吗?》的斥文,说,一个接受美国基金会资助的民间研究机构,在涉及国家重大安全事项上,挑战中央权威和基本国策,制造混乱的做法,则是超出了民主和自由应有的范围。更有论者言之凿凿地说,一些打着学术研究幌子、撑着忧国忧民旗号的研究机构和经济学家,以大胆解放思想、敢于更新新观念为名,行盗窃国家苟且之事为实。搞笑的是新浪一篇叫作《痛斥茅于轼》的骂文,连茅于轼是科学家还是经济学家的身份都没有搞懂,就无限上纲说茅是“卖国贼”。
 
通观上述骂点,其核心离不开“卖国”两个字。虽然,论者在那里骂得咬牙切齿,但谁都没有证据证明茅是卖国贼,有关茅于轼是“卖国贼”的说法都是主观臆想出来的,更惶论从数量上求证18亿亩红线是如何得来的了。所以,这骂就显得很苍白,很像气昏了头的泼妇在骂街。虽然,茅先生在其招徕骂声一片的报告里,也没有从中国土地基数和人口基数出发,用严密的数学模型推算18亿亩红线的错误,但作为一家民间研究机构,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质疑政府决策的正确与否,其行为本身是值得称道的。尤其是在有着5000年奴性历史的国度,这种精神更加难能可贵。回想解放以来中国所走过的路,如果这种民主的声音多些,就不会出现大炼钢铁,更不会出现文化大革命。正是因为这种民主精神的缺失,才导致了因为错误批判马寅初而让中国今天的人口压力前所未有地高昂和强劲,才让今天的决策者们,不得不提出18亿亩的红线。相反,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民主的精神,经历了几次大的思想交锋,才使中国的改革没有偏离正确的方向,才取得了今天这么辉煌的成就。
 
在这个意义上,骂者们要冷静,因为你代表的未必是正确的方向,而且,当今中国也还真的有不替特殊利益集团代言的铮铮学者。被骂者也不要失态,因为骂你们的那些人未必就有什么险恶的政治目的。我特别留意了一下,他们大多不是什么经济学家,而是一些通过骂名人赚取点击量的二、三流博客。你们的区别在于,骂你者是骂名人,被骂者如茅,则是在骂政府。因为名人如经济学家有时代赋予的骂政府的权力,同时,时代也赋予了草根骂名人的权力。因此,在本质上你们是一致的。文/蒋伏利[08.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