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合作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若干思考


  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和较为发达的农村区域经济为农村合作银行的股份制改革提供了必要的内外部条件。按照现代金融企业改革农村合作银行是唯一正确的方向,应该用市场手段稳步推进的方式,把农村合作银行改革为:产权明晰、股东权利得到充分保护,公司治理机制完善、内控严密,“四自”属性回归的现代金融企业法人。

  一、以股份制为目标,推进产权制度改革

  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合作银行改革的关键和核心,是把农村合作银行建成现代金融企业的基石:农村合作银行产权改革应坚定不移地走单一股份制路子,以县(区)为单位重构股权。

  一是全面清理现有股份,按照公司法的要求重设发起人股,对现有股本进行全面清理,按照向金融机构投资入股的规定,对现有投资股股东进行资格审查,重点审查其资信状况、资本补充能力、投资意愿、诚信状况,并与内部职工持股会共同组成占总股本一定比例的发起人股份,明确规定发起人股转让限制条件,对现有资格股予以清退,实行单一普通股。股本可转让,但严格禁止股东退股。

  二是提高股权集中度,优化股权结构。股权的集中性是改善法人治理的必要条件之一。在向社会进行公开募股时,除严格股东资格和投资动机审查,禁止以信贷资金入股,从严控制股东与投资金融机构关联交易外,单一股权投资比例要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鼓励股权的适度集中。

  三是妥善处理好自然人股份。对农民入股,可以村(委)为单位,自愿组成持股会,由入股农户自主选举村(委)持股代表,行使股东权利,从严限制单个农民小额入股;对内部职工股,组成内部职工持股会,集中行使股东股利。

  四是推行股权转让投资人自由约定,股东可以依照章程的规定自由选择符合入股条件的单位,以协商的条件和价格转让其股权,并按规定履行股东资格审查审批手续。

  五是引进金融机构战略投资者。农村合作银行应根据自身特点、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选择具备成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经验,在产品开发、服务支持、网络信息、人才培养等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与自身业务具有一定互补性的境内外优秀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合作,通过战略引资,进一步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推动经营理念、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提升农村合作银行在国内的知名度和同业影响力,实现核心竞争力的快速提高。

  二、理顺行业管理体制,还权农村合作银行

  必须改革省联社与合作银行(联社)的关系,应该把省联社改革为一个服务性实体,即在县联社投资入股基础上,把省联社改革为一个提供技术服务、行业协调、咨询服务的经营实体,实行服务咨询有偿服务体制,把劳动用工权、财务管理权、制度制订权等企业法人固有的权力归还合作银行(联社),把合作银行(联社)党建工作纳入地方党建工作,把省联社与合作银行(联社)的关系,由管理关系变为服务关系,使其各自成为真正的农村金融市场服务主体。

  三、以市场为导向,实施产权重组

  一是建立农村信用社市场退出机制。从我国目前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看,在相当一个时期内,农村信用社还是广大农村地区主要金融服务组织,这就决定了农村信用社不能完全按照《破产法》以及撤销、关闭规定实施死亡退出,而应当采取市场退出的温和方式。在保证农村金融服务不出现空白的前提下,更多地实施产权重组。二是为加快市场的产权重组进程,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股份制银行、异地农村金融组织相互持股参股,对经营管理不善的县联社,支持异地金融组织按照投资参与经营原则,派出高级管理人员或担任董事会成员。鼓励支持发达农村金融组织或股份制银行并购经营不善的县联社。通过交叉持股,既可以充分实现专业人才、科技资源、风险管理、产品创新的整合与共享,提高规模效益;又为将来实现农村合作银行实现区域联合,成立地市级或更高级别的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奠定基础。

  四、完善法人治理,健全内控体系

  一是农村合作银行要按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要求,建立与其业务性质、规模及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和监督评价与纠正五个环节,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信息渠道通畅的内部控制管理组织体系,提高内部控制效果。二是树立“流程银行”理念,按照机构扁平化和业务垂直化、集约化管理要求整合业务流程、管理流程和机构资源,合理设定组织架构以及部门、机构职责,建立科学的渗透到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员工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据可查的内部控制体系。三是农村合作银行应建立合规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以维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运作。四是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深化劳动用工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提高高级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素质,实现人员素质全面提升和总体改善。制定董事(理事)培训计划,提高董事(理事)的决策技能。加强对董事(理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履职行为的考核,积极引进管理人才与专业人才,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人才体制。

  五、提高战略意识,加强资本约束

  一是尽快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明确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目标。二是建立资本补充机制。农村合作银行应建立多渠道、有效的资本金补充机制。鼓励通过配股、定向募股、发行债券、引进战略投资者等方式多种渠道筹集资本金,改善资本结构,增强资本实力。三是建立资本约束机制。农村合作银行应建立健全以资本约束的业绩管理体系,通过实行经济资本管理,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中合理配置资本,发展节约资本的业务,实现增长向内涵式转变,并保持与战略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相适应的资本水平,使资产增长始终控制于资本约束之中。

  六、加强监管引导,稳步梯次推进

  一是充分利用监管评级成果,实施分类监管和激励相容监管,引导农村合作银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二是取消经营地域化限制,允许经营状况较好、股东资源丰富、内部控制有效,资本充足和人力资源丰富的农村合作银行,进行跨区域经营,彻底突破经营地域化限制。三是稳步推进,成熟一家,批准一家,防止一哄而上。四是完全放开农村利率市场限制,搭建充分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引导农村合作银行支农支小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