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的“恶”与“善”,三年后的新命题!


6000点时A股总市值是38万亿元,而截至目前大盘1900点时,其总市值大约14 万亿元左右。6000点时A股的加权平均股价约为20元,如今只有6.70元左右;当时A股的平均市盈率接近70倍,如今沪市A股平均市盈率为16倍左右,深市A股平均市盈率为17倍左右。与欧美及香港的股市相比,虽然绝对值算不上便宜,但从我国未来仍然能确保持续性的8%以上的GDP增长率及中国溢价来看,现在的股市肯定已经具有了长期投资价值。如果我们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购买到更多、更便宜的“标的物”,那就是“大小非”的减持给予我们的机会。

05年底开始的一轮大牛市,归功于经济的高涨和股改的刺激。疯狂的赚钱效应让人们不知风险为何物,如果没有获得数倍甚至几十倍利润大小非的高位套现,相信沪市大盘绝不会在6124点就此掉头,8000点完全可能。果真如此,在全球金融危机,各国股市暴跌的大熊市中,沪市即使以2000点为底,其跌幅也会超过现在。

当然,以上的假设只是个“伪命题”,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因为股改已经过去,大小非减持的冲击正在发生,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现有的客观状况,不要怨天尤人,在一个不确定的博弈市场中,以一个较长的投资周期(至少3年以上)来评估投资机会并提前布局。由于大小非,所以大盘跌到了2000点以下;由于大小非,大盘还会在低位反复震荡;由于大小非,很多优质蓝筹和高成长性的公司让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低位介入;由于大小非,借助于资本市场的收购兼并的行业整合而引起的投资机会才频频出现······。

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史来看,大小非减持问题,其引起的只是3~5年时间市场的波动幅度加大而已,时间会熨平一切。而5年以后,当“大小非冲击波”被人们淡忘,中国的资本市场成为全球“宠儿”并成为全球性交易市场时,沪市的合理定位——10000点并非遥不可及。当那时我们站在万点之巅追忆往事时,我们又有了很多遗憾与懊悔:当时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