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伴随着中部崛起这个话题,安徽上下形成了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愿望和要求,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加快安徽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战略,如工业强省、东向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六大战略,把安徽跨越式发展进行了具体而明确的定位。但是,要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目标,又绝不是一两句话、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问题的,必须有相应的配套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多个发展高潮,安徽与这些机遇多数都擦肩而过,所以落伍了。安徽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没有及时、切实把加快发展的愿望、要求和热情转化为发展的具体举措和行动,也在于没有及时构筑加快经济发展的支点。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样是需要支撑点。那么安徽跨越式发展的支点是是什么?以笔者浅见,这个支点是依托于从安徽实际出发下的发展冲动和由此产生的机制创新。
首先,实现跨越式发展本身就要求谋划发展要用大手笔、大气魄。在充分把握自己的长处、短处的情况下,进行扬长避短;要借鉴别人发展中经验教训。在实施发展战略时候,要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尤其是要破处保守、因循守旧的思想观念。敢想敢干,敢于出新思路、敢于拿出新举措、敢于做出新动作,敢于创造性的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抓出特点、抓出特色、抓出成效。跨越式发展实际上就是赶超。自己已经落后于别人,你要赶上去,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更不是喊喊口号就能解决的问题。除了要科学地制定好赶超目标外,还要具体勾画自己的赶超地路径。所谓跨越式,就是你要比别人的步子迈的大,比别人走的快,要三步并作两步走。这就要求你必须甩开膀子,调动全身各个组织的能量,甚至是动用全身的资源和能量,来迈出你的步伐。全身上下、前后、左右共有一个信念朝前赶超,这样才能为跨越创造可能。一个地区跨越式发展也概莫例外。
其次,要培育出催动跨越式发展的动力机制。经济发展的资源禀赋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不变的。发展的动力或者发展的活力来源于人。安徽要跨越式发展,首先要做好人的文章。毛泽东同志说过,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做好人的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当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确立相对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一个是建立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任用机制。
领导干部的业绩评价体系,对于实现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业绩观的基础,是提高政府行政执行力的重要保证。要围绕跨越式发展的目标,建立符合安徽省情和干部队伍情况、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把领导干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上来,集中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具体行动上来。同样的道理,通过建立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把业绩和职位与责任挂钩,赛马而不是相马,是骡子是马,大家都来遛遛,是千里马的还会被赋予更大的责任,更大的权力。跑官要官的恐怕就没有多少市场了。这样不仅能够杜绝官场上的许多腐败问题,还能创造一种政治清明、奋发向上、殚精竭虑的工作风气,把富民强省落到实处。
建立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结合跨越式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建立安徽发展的人才选拔和使用机制。安徽的人才不算少,但是有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注意,一个是人才没有得到科学合理使用,人才浪费现象还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上存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还主要停留在观念上,缺乏具体的制度和措施进行落实,人才的综合利用没有制度化,你从事一个岗位,不管你能不能发挥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你就可能终身在此伺候,直至于“老死在马厩里”。另一个是人才留不住。人才留不住有多种原因,但是关键是待遇过低。有个统计材料,安徽的基层医院,平均每个医院不到一个专科生。问题在于地方投入太少,一个医生年均收入还抵不上一个农民一年种田的收入。试想这样的医院怎么能发展?
在干部选拔和其它方面的专门人才选拔、使用中,要进一步突破中部地区固有的传统与保守。安徽这几年的干部选拔和人才的使用上,观念有所改变,但是还不够。一个后发地区,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创造性地执行中央政策,必须要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突破习惯势力、习惯思维、习惯做法,要敢想敢创、敢作敢为,努力创造出让党政人才、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等“三种人才”都能脱颖而出的环境和制度。但是现在用干部和其它方面的人才选拔使用方面,条条框框太多,“禁区”也太多,造成很多人才望“门槛”兴叹、英雄气短。等等。
要创新人才的选拔制度。面对跨越式发展的艰巨任务,人才选拔切忌走常规化和四平八稳的路子,因为在同样情况下,安徽如果走别人都走的路子,就没有竞争力,外面的待遇比安徽的高,肯定留不住人。
在一定意义上,所谓发展,就是对资源的科学配置与综合利用,从而创造出新的生产力,这中间人是决定因素。因此,实施跨越式发展,要在如何用人(首先是用干部)上做好文章,拿出大的气魄。把人力资源配置好了,大发展就不会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