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山: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高新企业也是一次重大机遇


  王金山: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一次重大机遇

  

  当前的这场国际金融风暴已经造成许多企业收入和利润的下降、用工的减少,产能的闲置。而与此同时,一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庆企业却手握来自海外的订单,牢牢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金融危机旋涡越来越大,什么样的企业才能在金融危机中化险为夷,成为中国企业的榜样?重庆的企业该如何未雨绸缪呢?

  荣获2008年度全国民企国际竞争力50强、被国家科技部领导称作“科技开发重庆模式”的金山科技集团,自然受到j媒体的广泛关注。近日,重庆金山科技掌门人、重庆私营企业协会会长的王金山受邀做客央视《财富故事会》,在线与全国数万网友对话,对全国中小企业如何安然度过金融危机发表了很独到的见解。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掌门人、重庆私营企业协会会长的王金山谈论科技企业如何应付金融危机


  9年前,曾主营房屋装饰和地产的王金山,怀揣科技梦转向高新科技开发。为寻找科技项目,王金山花了两年时间,经过周密考量,选定了医疗行业的胶囊内镜项目,当时,这项技术的研发欧美国家也刚起步。

  从2001年到2005年,数千万的开发经费地砸下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金山科技历经5年,在国内率先研发出内窥胶囊,病人只需吞下一颗小胶囊,就可将五脏六腑看得清清楚楚,免去了传统胃镜、肠镜检查带来的痛苦。目前,全球只有中国和以色列的两家企业能生产内窥胶囊,金山科技集团的产品已领先于国外同行。

  产品开发出来了,市场如何打开,政府帮了大忙。2005年和2007年,王金山先后跟随国际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出访西班牙和俄罗斯,2007年9月,时任重庆市委书记的汪洋又把金山公司的胶囊内镜带到了印度——3个国家的市场就这样成功进驻。现在,金山公司的胶囊内镜已遍布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


                           位于重庆渝北区高新园区内 的重庆金山科技集团


   2005年3月2日,金山科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胶囊内窥镜正式销售。在国际市场上,能在胶囊内窥镜领域“发言”的企业只有两个,一个在以色列,另一个就在中国重庆。金山科技胶囊内窥镜正式销售,打破了3年来以色列企业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逼得该企业把设备定价从380万元降到了150万元。虽然比对手晚3年进入国际国内市场,金山科技目前享有95%的国内市场份额,在海外市场,四分之一的席位也被金山科技占据。

  近日,国家药监局、渝北区政府的领导、海外投资基金公司纷纷来到金山集团,走进重庆金山科技集团的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碌地赶制一批内窥镜检测仪,这批产品的订单来自意大利和西班牙。企业有关负责人李向东告诉大家,他们四季度的出口定单较前一个季度依然实现了增长。李向东说,金山科技在今年三月刚刚研发成功的PH值胶囊测试产品,使得中国成为全球继美国之后,能生产食道胶囊测试仪的第二个国家,先进的技术让PH胶囊测试产品在欧美国家供不应求。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新建的办公区及花园式的工厂


  在金融危机不断向中国的实体经济波及的情况下,重庆金山集团仍然确立了5年内成为全球老大的目标。公司董事长王金山还有一个产业化蓝图:要在3年内新增20个项目,5年内,产值将达到100亿元。而这张蓝图的独家“武器”,就是“金山模式”:在国内外搜寻有潜力的医疗器械项目,对其进行投资,并投产销售,最后实现上市。现在已经有5个项目正在用“金山模式”进行运作,明年,将孵化出第一个产品。

  为什么在全球金融危机下,金山科技集团却出现了逆势作强的局面?董事长王金山说,金山集团一直在冷静观察这场金融风暴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他认为,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对于象重庆金山集团这样的企业来说,世界金融风暴既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次重大的机遇,是一次将危机转化为机遇的契机,其主要原因有四。。



                         重庆金山科技集团打造的具有高科技风格的办公区

  一是国内外同行业的公司的市值大幅缩水、资金紧张、运行困难,而而象重庆金山集团这样的企业,目前在技术、管理、品牌上均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优势,所以金山公司可以借国内外同类企业倒闭之机,寻求机会低价并购机遇。

  二是当前形势下,企业的订单减少、订单周期缩短,公司的管理带来难度。面对寒流来袭,这意味着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迎来了进一步加强管理的机遇。

  三是面对金融危机,国内外都存在大量的高科技项目和人才无人问津的情况,所以有市场、有实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要借此机会抄底获取一大批一流的管理和技术人才及项目。

       四是面对中国经济的复杂形势,国家和地方政府更加重视高新技术的发展,同时给予了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税收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应利用这些政策优势来加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