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让我们充满期待


    据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8日至10日召开。按照惯例,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最高级别的经济会议,将为来年的经济工作定调。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和国内经济急剧下滑的大背景下,整合近一个月来国务院频繁出台的利好以及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们的密集行动,我们不难看出,此次经济工作会议将算得上是含金量最高、令老百姓最期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非常时刻,经济工作提前定调。面对非常经济形势,11月中央经济政策如雷霆万钧,一环紧扣一环,提前推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当前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措施,释放出“保增长、促发展”的强烈信号。接下来,国务院还多次召开不同层面的会议,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进一步作政策上和措施上的研究和铺垫。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分析研究了明年的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提出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把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更好地结合起来。这意味着2009年的经济政策将定位为“增长第一”。 当日的会议还强调了要坚持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注重综合运用减税、扩大中央政府投资等多种手段加大对保障民生、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的支持力度。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夕,此次会议无疑为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因此,可以预见的是, “保增长、促发展”将毫无悬念地成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主题。 

    特殊时期,中央领导全国摸底。常言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充分摸清实情,事实上,此前中央高层就已纷纷赶赴各地进行了详细摸底。11月21日至23日,温家宝在浙江、上海实地调研。而此前的14日至15日,温家宝更是马不停蹄地来到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地调研。几乎是同时,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赴浙江,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到云南,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到福建,副总理李克强到山东,中纪委书记贺国强到广东,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到浙江等进行经济调研。半个月时间内,中央已有7位政治局常委分赴6省市基层,其中经济前沿珠三角最密集,遍访大型国企、民营企业、重大建设项目、三农等领域,围绕当前经济热点实地调研考察,为即将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准备第一手材料。类似的动作在年中宏观经济遭受冲击严重时也曾出现。中央高层领导的密集行动,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了充分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准备。 

    关键阶段,智囊团聚首中南海。11月25日的北京刚刚进入“小雪”节气,天气预报显示,入冬之后又一场大风降温即将来临。这一天,中南海显得繁忙。一群人应邀走进中南海,参加温家宝总理主持的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目的是为当前经济把脉,并为即将于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建言献策。专家成员共有7位,包括金融领域的夏斌、产业领域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清泰、农业领域的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张晓山和中金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秘书长汤敏等。除此之外,还包括石化、电信、汽车、钢铁、机械制造、流通和房地产行业的企业负责人。而类似的会议在11月20日已召开过一次。 

    关注民生,全国人民充满期盼。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应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民生、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而一切都突出了“民生为重”。保八成为第一目标,组合拳法确保就业,更多政策扩大消费,财政政策倾向民生,货币政策更趋宽松,出台政策刺激出口……这一系列重拳出击,都集中体现了我党一贯坚持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根本利益问题,件件都是得民心的利好。特别是关于人民币是否贬值、股市楼市如何拯救等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要议题,更是让老百姓充满期待的热点问题。 

    尽管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尽管国际金融危机不容低估,但是因为我们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率先垂范,有全国人民的积极参与,只要我们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智慧,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策群力,坚定信心,着力开拓市场,加快实施民生工程,共同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将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