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研讨会
暨《中国所有制改革30年》首发式(3)
· 邹东涛:
衷心感谢晓亮老前辈的深刻、精彩的发言。晓亮老前辈在所有制问题上很多年以来受过很多指责,但是他一直以良好的心态长期坚持所有制改革的研究。下面请北京首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所有制改革的成功实践家王南宁女士做精彩的发言。
2008-11-30 11:21:00
· 王南宁: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媒体同仁,大家好!首先,祝贺我的同学邹东涛教授的《中国所有制改革30年(1978—2008)》书的发表。我还是那句老话,作为物理系的同学,他文才飞扬。我是中文系的,看到他在从事社会科学研究,我觉得自愧不如。现在我和他换了一个位,我正在进行物理研究。
2008-11-30 11:21:45
· 王南宁:
我是共产党的同龄人,今年59岁,我经历了共和国所有的荣辱,我与共和国荣誉与共。我先把建国以后的理论脉络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心得。毛主席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里有两个重要的理论,一个是矛盾论,一个是实践论。夺取政权以后,共产党由革命党变为执政党以后,17年毛主席解决的问题就是没有让阶级斗争熄灭。17年来没有转变执政的理论就是发展经济,或者是当年蔡和森说的,由中产阶级执政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总而言之,应该是发展过程的过程。但是毛主席一直没有让阶级斗争没熄灭,所以到文化大革命17年没有解决的问题,全部都打乱了。
2008-11-30 11:23:40
· 王南宁:
小平同志接手的时候,是百废待兴,经济面临破产的状况,所以没有时间给小平同志再去研究理论,所以他说“摸着石头过河”,而且他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就是把实践放到了真理之前。这个时候提出三个率先的操作层面的政策,一个是农村联产责任制。第二是市场经济。第三是改革开放。被压抑过久的市场力一经解放,力量是爆炸性的。所以中国在三十年走完了资本主义三百年的路,被压抑的市场力一旦被释放就是这样。
江泽民提出了“三个代表”理论,他是从革命的受益人来确定革命的性质。他代表了多数人的利益,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的文化,所以这场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在完成小康以后,向现代化的经济大国迈进的时候,锦涛同志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内涵和外延非常大的理论,它可以是一个成效理论,因为任何工作、任何事务都有内在的规律,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当然是失败的。所以这个理论是非常长效的理论。
2008-11-30 11:24:41
· 王南宁:
我们抽掉政治内涵,抽掉主义来看资本主义,长期以来,在我小时候困扰我的一个问题,我老想问政治老师一个问题,既然你说社会主义好,那为什么我们的经济没有资本主义发达,如果那个时候我提出来,我一定是少先队和共青团围剿的一个思想很反动学生。但是今天回过头看,很好解释。因为资本主义在原始积累阶段是高度财富集中的,所以完成的很快;而社会主义理念是平均主义的,所以很难完成财产的原始积累。
现在来看,我们抽调主义,能不能看对国家或者对一个结构体的管理模式问题。如果我们把它称为一种管理模式,那么我们可探讨的空间太大了。我们抽掉它的政治束缚,把它作为一种管理模式,我们有很多非常活跃、新鲜创新的理论都可以拿出来。这是我所说的一个前提。
2008-11-30 11:26:16
· 王南宁:
我觉得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走到今天,矛盾还是马克思说得,就是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我就是改革开放的一个实践者和受益人。我本来是《人民文学》杂志的,最早我们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我是第一个把徐迟接到北京,一直送到科学院,包括中国农民大趋势等等,那实际上也是思想认识的过程。今天来看,那个王守信他也是一个在所有制的转化中的牺牲者。他本来是一个煤炭公司的经理,后来自己开始做体制外的经济循环,于是最后变成罪犯,被枪毙了。这个过程都是所有制改变的过程。
但是什么时候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严重冲突了?我昨天提到一个人,今天就见到了,就是马立诚。有一个作家叫贾鲁生,他有一个阶段非常活跃,很有冲劲的一个作家。第一,他的一篇很有影响的报告文学叫《丐帮漂流记》,他深入丐帮,和他们生活了一年多,写了一个报告版,这里面的结构还是经济模式都写了。后来又写了划时代意义的文章《二渠道》,就是出版界的第二渠道。后来因为他的这篇文章,促使了出版界出现了体制上的革命,出现了另一种模式,就是个体出版商的出现。
2008-11-30 11:28:00
· 王南宁:
这个人非常活跃,是山东的作家,山东个体户说山东沿海个体发展起来了,他们非常想有人为他们说话,能看见他们。于是找到贾鲁生,给他一笔钱,问他能不能把一些记者、作家找过来,看看我们的情况。这样他包了一辆中巴,很多人都去了,这是我的第一次,真的亲密地接触了这些私营个体经济。我现在还能记得,那些在痛苦挣扎过程中的农民的个体私营者。比如有一个渔业公司,他们为了符合政治体制,他把他的渔业公司农成完全军事化的,早上要跑操,这个公司我们也去看了。但是我回到北京以后,已经到了80年代末期,我突然发现人民文学编辑没有一个人知道卡拉OK四个字,你作为媒体人,连社会文化发生的事情都不知道,完全脱节了。就像恩格斯说得,没有生活。没有生活,哪来的作品。在这种冲击下,我觉得你就不是吹鼓手了。
我的第一个实践在北太平庄农贸市场旁边开了一个小饭馆,最后它成了第五代导演的聚点。他们有一个观点是羊汤灌下去、灵感漂起来。后来,也是在别人的鼓动下我买了一块地,很麻烦,这块地到底是什么性质我不知道,但是我已经耕种了十年。就在最近三中全会以后,村里干部前天找我谈话,说能不能在你手里流转50亩地?我说当然可以。因为全村只有我一个人还在种小麦,农民都不种。我要拖拉机,拖拉机都不装。这个土地红线我是坚持到底了,但是土地并不是我能够生存下去的唯一东西,后来开始办公司。
2008-11-30 11:31:57
· 王南宁:
开始办的是科技公司。我告诉大家一个最新的信息,北京市应该是全国科技企业的大龙头,院校、科研单位这么多,中关村那么大的支持力度。但是北京市重新认定科技企业的门槛一降再降,因为中关村十几万家注册的高新技术企业,这次在网上注册申请的只有4000家,而能过关的只有5%。中关村尚且这样,北京来5%都到不了。是谁扼杀了创新企业,是谁扼杀了高新技术企业?大部分高新技术企业注册只是为了免税,那我觉得扼杀他们的就是市场。任何发明创造没有市场,一文不值。这是我们特别痛苦的。
过去我们说害谁让谁拍电影,现在我们说害谁让谁搞研发。因为研发进入不了市场,那些抄袭、假冒的东西可以非常容易的进入市场。我现在想呼吁一件事情,在所有采购的资质中,没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一栏,如果你填上有专利,肯定废标。所以自主知识产权只是一个口号,并没有落实到真正能够操作的层面上。
2008-11-30 11:34:26
· 王南宁: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第一,我们应该在资质审验的时候填上有没有知识产权这一栏,这一栏的地位将来就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有了这一栏就应该在资质审验的时候加分。加分的时候说是不是有专利的就别招标,你说多少钱就多少钱?不是这样,咱们来一个公平的方式。咱们像歌星一样,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看看它的平均分数最少,允许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比中间点高5到10个百分点,这就是给他研发的承认。那么你会说这样会不会高了?实际上现在的中央就在中间点高于5到10个百分点,而这些分配实际是他们的公关费用。为什么不能把公关费用改成研发费用?这是我提出的一个问题。
另外,中小企业在这次金融风暴中要起到非常大的救生圈的作用,把无数的救生圈连在一起,它就会形成一片陆地,形成一个载扶梯。现在从中央来说,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也看出来它的船小好掉头,不依赖国家和资源,特别是科技型的,是耗能最小的生产元素和生产单元。可是,中小企业现在活不下去,也起不来?原因在哪里?信誉度是零,占注册实体98.8%的中小企业的信誉度是零,而占0.2%的国有大型企业占了100%的信用。这些国有大中型企业晓亮老师说了,剥削全国人们,全国人民我都能认,但是我不能认国有企业的董事们持股。那是60年来我们所有人民攒出来的资产,你的工资可以高,要合理的高。只要有一条,要跟你的绩效挂钩,这是对的。国有企业赢了很大的利,抽多少是合理的。
2008-11-30 11:35:41
· 王南宁:
比如今年经济危机来了,经济形势下降了,盈利不好了,百分比是不是应该降下来?这是合理的。你凭什么持股,是你家的东西吗?你就持股,等你老了退休了,把股份拿走,国有企业不就渐渐被蚕食了,这是我坚决不同意的。
说到中小企业的发展,我现在要提出一个观念,让广大的理论家们思考和完善起来,就是能不能做一种金融的链接。国有企业把它的信用向下游供应商、材料商作链接分配,国有企业对银行是守信的,但是对社会是没有信用的。
比如国电采购一个设备,二级企业可以两年不给你钱,什么道理都没有,那么下游的中小企业怎么活?因为这笔钱拨到二级企业帐户以后可以升利息,就这么简单。现在已经有一个政策,中小企业可以拿它的增值税发票进行贷款,这也算是一个进步,这是最近刚刚出台的。
2008-11-30 11:37:53
· 王南宁:
另外,由于经济模式的改变,个体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现有的上层建筑已经和它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我举几个例子第一,我们的部委是为国有企业设的,电力部、核工业部也是为国有企业设的,它解决不了占了98.8%的私营企业的问题。转委、转办,都和私企没有任何关系,私企是自生自灭的,生意也好、模式也好、好的想法也好、创新也好,都无处申诉,没人管。
所以我觉得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部委和个体户一点关系都没有。个体户占了98.8%,占了税收的66%,占了就业人口的70%,是中国经济巨大的支撑点。现在谁来管它?比如招投标公司,它的资质由建设部来审验,可不是所有的招投标公司都是建筑行业。比如我是国家电网的招投标公司,我招的是设备,怎么能让建设部来审验我们的资格?可是只有这么一个审验资格,这是严重不合适的。在审的时候他们有一个杠杆,是你今年进行了多少建筑来招投标,设备不算,这就是很奇怪的现象。
2008-11-30 11:39:36
· 王南宁:
如何来解决?我觉得小政府、大社会,下一步我们深化改革,在私营经济大量出现的情况下,应该出现这种情况。行业协会应该管起来,它不分你是私营、公营的,只是在我的行业里接受约束和管理。所以质量的认证颁布,就是应该由行业协会来颁布。它的标准和它的实施都应该由行业协会来颁布。
我就说到这里。谢谢大家!
2008-11-30 11:40:17
· 邹东涛:
王南宁女士以自己的实践经验做了精彩的发言。下面请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蔡继明教授发言。
2008-11-30 11:41:13
· 蔡继明:
首先,对邹东涛教授和欧阳日辉博士合作完成的这本《中国所有制改革30年(1978—2008)》著作的首发表示热烈的祝贺!
如果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和邹东涛教授有24年的时间相交。在这个过程中,他刚刚提到了一篇文章,叫《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比较》,这篇文章发表在中《青年经济论坛》,这个杂志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初期理论的探索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时,我正好在南开大学担任这个杂志的责任编辑,就是在那一期发表了这篇文章。文章的题目我印象是《从共有制浪潮的衰落到私有化浪潮的兴起》,同一期还有一篇《资本主义是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因此这个杂志在89年六四之后被关闭。当时邹东涛也为了这篇文章挨了不少批评和批判。
2008-11-30 11:41:35
· 蔡继明:
这些年来,邹东涛教授一直在关注我国的改革开放的发展,特别是对所有制的研究做了非常深刻的探讨,这本著作不是论文集,而是一部学术专著,这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所有制改革无疑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我想总结改革开放三十年,一个是经验,还有未来的展望。经验方面,这三十年所有制的改革实际是完成了从所有制形式的改革,也就是体制改革,到所有制结构的变革,也就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变化。最初,我们讨论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只能限于公有制,包括国有制、集体所有制到底采取什么形式,逐渐从中共十三大到今天,从党的文献到宪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变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发生了变革,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所有制形式以及经济体制的变化。保护私有财产也写进了《宪法》,我认为这是三十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最大的成绩,也是最重要的经验。
2008-11-30 11:43:39
· 蔡继明:
展望今后的改革开放与发展,正如这本书里讲到的,所有的改革任重道远。到底是什么制约了书中谈到的很多问题,进一步的探讨以及现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遇到什么障碍,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公有制主体论制约着所有制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其实,公有制主体论也就是把公有制神话论,只不过这个神话由过去的单一论逐渐的被打破,所以变成了主体论。单一论没有道理,主体论就有道理吗?为什么一定要以公有制为主体?我记得原来广东的老书记讲过“为什么不能以私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为主体和三个有利于、生产力标准之间会发生社会矛盾。
改革开放三十年之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肯定是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它们有利于提高生产力的水平,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水平,它们符合三个有利于。而恰恰在公有制占主体或更大比重的地区,经济的发展严重滞后。当然,改革开放前三十年全国都是这样。所以坚持公有制主体论,坚持生产力标准,坚持三个有利于,两者标准是不相矛盾的。
2008-11-30 11:44:56
· 蔡继明:
第二,制约着改革开放发展的就是私有制剥削论。为什么所有制经济虽然写进了《宪法》,写进了十六大的报告,为什么在现实发展中信用等于零?就是因为我们对私有制和剥削之间一直在划等号,认为私有制必然导致剥削,私有制经济中产生的非劳动收入必然就是剥削收入,而剥削是对他人劳动和创造财富的无偿占有,因此我们反对剥削,当然就要反对私有制,就要限制私有制的发展。我贷款给公有制经济、国有制经济,就是收不回来也没关系。
我想剥削和私有制之间我个人认为没有必然的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中不一定有剥削,公有制经济当中未必就没有剥削。剥削与非剥削的界限在哪儿?就是剥削的收入和贡献是否一致。如果收入大于贡献,就是剥削了别人;收入小于别人,就是被剥削了。因此贡献和收入脱节的现象在公有制经济当中比比皆是,当然在非公有制经济当中也不能够完全排除,我只是说私有制和剥削没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可以大张旗鼓地宣传消灭剥削,但是我们同样毫不动摇的鼓励非公有制的发展,二者并行不悖。
2008-11-30 11:48:26
· 蔡继明:
第三,公有制和私有制对立论。我们一直把公有制和私有制对立起来,甚至和前面的公有制主体论、公有制神话论联系在一起,我们把所有好的东西都说是公有的,不是公有就是私有。比如现在的股份制,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发表文章说股份制制度就是公有制企业,而且是新公有制企业。我写了一篇文章反问他“什么叫公有,什么叫私有?界定了吗?没有界定,既然没有界定,哪儿来的新公有制企业。”这种观点实际上受着公有制优越于私有制观念的束缚,而且是水火不相容的。它本来就不符合一切以生产力发展、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这实际是倒退的认识。当然,它的主观动机是好的,把所有好的东西都贴成公有制标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签,这是好的动机,但理论上不能够这样,这样把公私混淆了,同时又把它们对立起来。
2008-11-30 11:50:10
· 蔡继明:
在我看来,股份制是不伦不类的东西。为什么不能够把它们混合起来?鸭嘴兽既是鸭又是兽,既是卵生又是哺乳动物。本来自然界人类社会就有各种对立面互相融合的阶段,在哲学上叫做中介,在必要的时候要承认不伦不类的东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来就是不伦不类。如果这个观念不突破,我们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肯定还会受到障碍。到底是什么束缚了我们?把所有制目标化、把公有制目标化。这里还有所有制长官意志化,把选择什么样的所有制看作不是老百姓选择。如果三十年前让我们的农民自己选择,如果不是有《宪法》和党的政策限制,土地肯定不是承包权,早就分了。今年我们怎么样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现在多少个地方农民要求获得土地所有权,土地所有权、土地私有权等等到底由谁来决定?有人说是《宪法》决定,《宪法》由谁决定?1954年的《宪法》就已经承认的农民的土地归私人所有,后来在违反宪法的情况下搞了集体所有制、人民公社。《宪法》体现了党的意志、国家的意志,党的意志可以改变吗?中共十三大到十六大召开的时候,《宪法》都没有改变,很多党内的文献都是和《宪法》相冲突的,后来党可以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吗?所以所有制由谁来决定,我觉得是不是由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我们一直在说尊重群众,群众的首创精神一直突破官员的意志,是长官的意志精神在遏制群众的首创精神。
2008-11-30 11:52:43
· 蔡继明:
我们到底以什么为目的?为什么一定要树立基本的原则?现在非公有制的发展在初级阶段,将来到中级阶段、高级阶段是不是要消灭私有制?我觉得把所有制当做目的论,这是制约我们所有发展的根本原因。什么是目的?人的解放、自由、全面的发展,这是我们奋斗的最终目标。所有制、公有制、国有制、市场经济、按劳分配、按要分配都不是我们追求的目的,这是我们的手段。因此只要把目的搞清了,这本书里讲的那么多的难点,我看这不是攀登珠穆朗玛峰,我想就可以九天揽月了。
12月13日,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举行揭牌仪式,仪式上将有吴敬琏等学者做主题演讲,下面和第二天上午就进入专题讨论,“中国土地制度改革国际研讨会”,所以欢迎大家和新闻媒体参与。谢谢!
2008-11-30 11:53:53
· 邹东涛:
几十年来,参加蔡继明教授的许多会议,听过许多讲演,他的讲演百分之百都是精彩的。下面我们请三株集团董事长、成功的企业家吴炳新先生发言!
2008-11-30 11:55:27
· 吴炳新: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我受邹东涛院长的邀请来参加这次的所有制改革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所有制改革30年(1978—2008)》首发式,我非常高兴。谈到所有制改革,我想邓小平同志提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八个字,为什么要解放思想,解放什么思想,改革什么,开放什么?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我们的经济基础能不能像过去那样,与社会制度持平?这是基础。经济基础原来是一穷二白,不能一瞬间就富起来。这样来看,政权夺取了,可是我们还是按照马克思成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公有制,进行全面计划经济。
2008-11-30 11:56:03
· 吴炳新:
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实的上层建筑,可是他用理想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指导实践行为,这就不实际了。所以马克思能够知道他的学生在那里教条的搬弄他的理论制造实践,我认为他不会高兴的。他的理论要在实践中完善、发展。可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完善,所以新的社会上层建筑最早是斯大林搬来。我们也走了这么长的时间,我今年70岁,从解放战争到解放以后发展经济,到恢复国民经济,到计划经济,整个过程和三十年来的过程我都经历过。
2008-11-30 11:57:57
· 吴炳新:
这就是说我们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存在着严重的矛盾,有很大的不完善。我们的生产关系、生产力有很大的适应,也有很大的不完善。这两大矛盾制约了我们的发展。所以我说“解放思想”四个字就是要解放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解放中国的时间去发展马克思的理论,来制造中国的实践。
很多理论家把马克思理论背通了,现在来看这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所以这个观念不解放,思想不解放,从理论上不能解放去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个问题就严重了。所有制改革就是根本性的问题。
2008-11-30 11:59:35
· 吴炳新:
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就是所有制,我们要解决这个矛盾。在这个改革中确实阻力很大,是认识上的问题。我们在过去就是国有一统天下,计划经济一统天下,必须要改这些东西。从意识形态到理论,到具体的实践要进行改革。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就是要把国际的先进技术、国际的资金引进来,发展自己,促进我们的发展。这里有根本性的东西,核心就是所有制的问题。
这本书我是刚拿到的,但是之前的蓝皮书我看到了。从三株集团来看,就是这场改革过程的产物。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和在党的指导下,又在我自己研究的消费理论的指导下,就是消费决定一切,消费创造了剩余价值。但这与马克思的观念不矛盾,因为生产力本身也是过程。
2008-11-30 12:02:22
· 吴炳新:
三株的改革在发展过程中来看,我发明了九项专利,其中有一项是国际专利。第一个专利就是三株口服液,当时经过研究是中国首创、世界领先的。我们转化生产力,创造了历史的成绩。所以94年产品上市,当年就汇款1.25亿,第二年汇款3.5亿,96年完成了80.6亿汇款。当时我们进行了整顿,年缴税8亿。
在这个过程中,思想还没有开放,就把我定位资本主义扶贫的典型。当时有两个,一个是我,一个是牟其中,他被抓起来了,但是我没有。消灭三株就含有马克思列宁主义,从中间手做一个假的实验,最后弄出全部是假的,全国炒作。这个公司我们最终胜诉,因为它是假的。这也得感谢当时党反对司法腐败,在重新审查这个案子时,发现全部都是假的,连实验都是假的,法院判的也是假的,完全假的东西把三株打垮了,当时我直接损失40亿。那个时候下令停止生产整顿,我15万人在市场做销售,一下停下来,所以损失是非常惨重的。但是没有办法,只能进行长期的疗伤整顿。我当时的银行存款不少,最后都得拿出来,因为15万人不是小数,要处理好这个关系和矛盾。所以从这个事情来看是非常残酷的。最后,我们退下来,进行长期的疗伤整顿,因为船太大,掉头难。
2008-11-30 12:04:26
· 吴炳新:
现在来看我们很好,我们有五大产业,医药、保健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此时此刻,我没有一分钱的银行贷款,没有任何负债,良性自我滚动发展,现在形势很好。当时损失那么大,归根到底是损失了国家,那么多人失业,我每年少给国家交税,但是没有影响我个人的吃穿。所以我们说解放思想,所有制改革,中国出现这么大的资本家就延伸不了,要消灭。这是我的亲身经历。
所有制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但是从这以后,有很多的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中央和社会也认识到了,这个东西消灭了损失太大,还是要发展民营经济。现在民营经济的发展是茁壮成长,非常好的。邹东涛教授和欧阳日辉教授写的《中国所有制改革30年(1978—2008)》,我认为改革三十年的核心,首先解决了非公斗争,转型经济建设。公有制和各种所有制共存,确立了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社会经济确立以后,各种多种经济可以共存,理论界也有了延伸发展。
2008-11-30 12:13:07
· 吴炳新:
中国的多种经济成分确立以后,多种经济社会成分顶层的社会经济,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来看,它必然要走向国家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规律。不这样就不能发展,有了多种经济基础的社会成分,它的上层建筑中完成计划就计划不了。
要在这个过程中解决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矛盾,第一步就是农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不要小看它,一下解决了两个矛盾,一个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土地分了,从经济基础来看,虽然没有归你个人,但是它基本有使用权了。这又解决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改革开放来看,这方面的转变整个推动了内地的改革。
我看到邹东涛写的蓝皮书,从通篇来看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了论述,是对三十年的总结。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这里提出了五大系统、四柱八梁,讲了新自由主义的合理内涵和极端倾向,并进行理性的分析,为整个经济的发展和所有制的发展指明了一个方向。从整本书来看,蓝皮书总结了中国领导人的高超意识,刚柔相济的策略,和改革开放过程的实践经验。这就说明我们国家的领导层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来加快社会的发展,在实践当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如果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要想在实践当中,就很容易碰壁。
2008-11-30 12:13:54
· 吴炳新:
我觉得中国所有制改革和整个中国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个历史诗史的巨著,它可以载入历史。中国三十年是什么样,做了什么事,这里引了三十件大事。所以作为一个历史诗史传给后代,传给未来。我受的启发很大,也使全国人民对今后的改革开放沿着什么方向探索前进。我对它充满了信心。
我总结了人类发展历史,从有社会开始到资本主义,总结了计划经济,也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和计划经济的转型。当前我国是主导经济以生活消费为中心的宏观市场调控,已经创造了一个体系,就是五个目的、三个手段、二十个要素,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进行解决突出矛盾,打造平衡,出现了再调整,是这样的过程。
最近金融危机,好多都是理论家的局限导致了实践上的问题。我就说到这里。谢谢!
2008-11-30 12: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