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狼真的来了 ----人人都为找新雇主而随时准备着?
在这个寒冷冬天的冰雪中国哦
2008在风雨冰天中走来。。。。
伴随着广州火车站80万人“民工”人的回家过年。。。
又一次特别的民工返乡潮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这一次‘百万民工潮’的走出与十年前涌入广东相反,
因为他们离开,也许明年将不会回来?
对于我一个有能力跳槽的人来说,给自己假设需要跳槽的前提,借此审视一下正从事的职业和我们所处的职业环境,还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每过两、三年时间,我就会从一个城市跳槽到另一个城市的想法。
至于为什么跳槽,该不该跳槽的问题,笔者如实说说:
跳槽保持就业竞争力的有之,
跳槽影响忠诚指数的亦有之。
这都不是我个人今天想探究的重点。
我今天想探讨的是由民工返乡联想到中国制造业的灾难?
一个星期以来,通过接收电子邮件和浏览网页获得的最多的信息之一,是在这个寒冷的冬天,珠三角地区大批企业关、停业的消息。主要是在东莞、佛山和深圳等加工业集中的地区,上千家以制鞋和制衣为主的企业,已经因为各种成本快速增加而选择了停止运营,在这些企业中台资和港资企业占大多数。关于成本的增加是一个综合概念,既有直接上涨的工资标准、原材料、水电费因素,也有税收政策调整、民工荒和政府产业政策调整带来的间接成本增加,其中政府产业政策调整才是最为关键和强有力的因素。
在未来最多十年时间内,以深圳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将以建设高科技、高附加值产业、金融、商贸和物流产业为中心的新经济模式,传统制造业包括制衣、制鞋、电子元件、塑胶和金属制品行业将几乎被彻底淘汰出局。
目前大批关、停业的台资和港资企业,有25%选择了将企业迁往越南、泰国和印尼等南亚发展中国家,有50%选择了迁往中国内地,香港工业总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在珠三角的约8万家香港企业中有多达60%计划搬离广东省。与上述情况相关联的是,包括纸箱、印刷、包装和配件生产在内的许多中小企业也因为他们客户的大规模消失,而被迫转让和倒闭;
同时,伴随着企业的离开或倒闭,又一次特别的民工潮出现在中国大地上,说它特别,是因为这一次民工潮的走向与十年前涌入广东相反,正如“深圳新闻网”在这篇“30年河东,30年河西”报道中描述的一样:“2月1日,佛山祖庙汽车站。湖北外来工夏雨,七八个同乡守着大堆包裹在站前广场的冷风中等待,在跨上驶离这座南方城市的客车之前,夏雨留下上述感叹。逼近年关,然而夏雨一行这次回家不为过年。大半个月前他们所在均安镇的西服加工厂倒闭,在领到最后的工资补偿款后他们集体撤离。明年开春,他们从家乡出发的目的地将可能是苏州的某个西装工厂。34岁的夏雨几乎落泪,他依然记得10多年前初来广东,和另一批同乡挤在火车上时的兴奋和憧憬。如今一切已成烟云。
同乡们在空间上彻底离开广东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最适合夏雨们的职业环境正在变得越来越狭小,又看不到在纷繁复杂的新环境下继续谋得一席之地的任何希望。一般制造业在中国沿海的发展,主要采取两种形态存在,一种是希望始终保持着创业初期极低劳动力和运营成本的优势,从而在基本固定的低附加值产品的加工业务上获得很低的利润;另一种是努力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保持较低的运营成本,以及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来保持获得同样很低的利润。面临失业威胁的不幸是选择了在第一种类型的企业里工作,并因此在十多年时间里没有遇到任何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在我的推断里,同样处于尴尬地位的不仅是民工,白领的主管也正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只会把布料从这里搬到那里,与只会训斥员工的简单行为一样,很难在新职业环境下得到雇佣。仍然以制造业为例,以作坊师傅的身份还是以管理技术的运用来组织生产,是决定管理人员价值的标准,因此在制造企业里,IE工程师的职业生命力比任何基层管理者都要强。从职业环境的角度来看,制造业将不属于新职业环境下的主流企业,新职业环境下幸存的制造业只能为知识型管理者提供机会和继续发展的空间。
以上是关于沿海和广东制造业经济形式和民工职业环境的评述之一。
也许是因为工作的缘故,我比较关注职业发展方面的评论和信息。当然,也如本文开头所说的那样,我这个人比较喜欢跳槽。但是我极不喜欢跳槽这个词,因为这总是带有调侃的味道,所以我也曾试着用其他词语来代替跳槽,比如换工作、另谋高就、工作流动等,然而看上去这些词比跳槽也好不到哪去!我一直认为,工作本质上是一件严肃的事情,而选择工作和职业上的变动也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近几年来,人们找工作的方式正发生着迅速的变化,足不出户就可以找到工作,像猎头公司这样的机构更是以帮人找工作,帮企业找人为经营内容,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连月薪不足一万人民币的职位也将成为猎头公司的服务对象。我接到过许多猎头公司打来的电话和邮件,稍负责一点的,都会在最后问一个同样的问题“你为何选择离开?”我的回答也很简单,“这是适应职业环境的需要”。
最近在浏览网上书城畅销书目录时,惊讶地发现从中文版出现至今,《蓝海战略》仍然高居榜首。我不清楚其他读者热衷购买这本关于企业战略的书籍主要目的是什么,对于大多数不从事企业战略制定工作的普通人来说,《蓝海战略》的意义在于对经营生活方面的提示作用。例如,我清楚地记得在上高中时,有位颇有见地的同学在分享他的报考大学经验:“如果你的英语成绩好,不要报考外语学院;如果你有体育特长,就不要报考体育学院”。这段话揭示的意义在于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窍门是避免与具有同样特长的人竞争。而《蓝海战略》关于突破产业边界,从而使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成为更多用户的选择,则揭示了另外一个道理,那就是我们的职业生涯应该被设计成可以适应不同环境要求的样子。譬如人力资源主管、工业工程技术员、客户服务专员、品质工程师等,都是具备了较强环境适应性的工作,他们可以在职业环境变化时及时地适应新的工作要求,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可以适应很多产业的需要。再进一步来看,假如我们的职业生涯不但从事着以上那些环境适应性很强的工作,并且具备跨行业经历,那么这样的结构足以使我们在职场上占得先机。因此在珠三角,特别是深圳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快车道的时候,进入优先发展产业,丰富跨行业的工作经验,应该是我们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时特别要考虑的因素。
进入二十一世纪2008年以来,新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中国人的职业的传统概念正发生全新的变化。新版《管理学基础》对职业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职业将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应该为随时找到新雇主而准备,并且让这种可能性为潜在的新雇主所了解。”
30年河东,30年河西”许多滞留外来工在饥寒交迫中广东过年;
工友们依然记得10多年前初来广东淘金的梦想
和当初富足返乡过年的高兴的情景
可是,现如今挤在火车上时的兴奋和憧憬。
如今一切已成烟云---冒死回家过年 明年我们不会在来
也许随之迩来的将会伴随着企业的离开或倒闭?
于是不由自主我问自己,问经济学家,也问广东的汪洋书记:
中国制造大国竞争优势是否还会导演下去?
2008,狼真的来了。。。 。。。。
作者:[中国人力资源公益论坛&合作联盟秘书长/联系我13371698428 ]
中国人力资源公益论坛--是面向HR精英人群的管理智慧交流人脉第一活动平台,MSN:[email protected]]由近100家媒体联合发起,50多家HR服务联办,多家HR服务机构积极响应、全程支持的全国性HR公益活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