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丰事件是一起政治事件


西丰事件是一起政治事件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得到全社会的一致拥护,建设和谐社会己经成为亿万人民积极参与的社会洪流。但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巨大的阻力,使建设和谐社会遭受到严重制约和障碍,破解这些阻力刻不容缓。对此,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但要荡平阻力还需作出艰苦的努力。

    例如辽宁省西丰县把“创造条件谋发展”演变成了“不顾一切搞发展”。发展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特别对一些偏远落后地区,西丰县这种的做法完全违反经济规律。在西丰县,什么中央政策和执政为民的理念全部抛掷脑后。

    “敢于承担发展中的责任”成了“为了发展什么都不怕”。在西丰县县委书记张志国的思想中,只要自己想办什么事情,也就什么都不在乎,一句话,为了建设,什么党纪国法、民生疾苦,都没放在眼里。

    西丰事件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张志国就是当今中国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对此,不仅让他在行政上、政治上付出高昂的代价 ,可能还要他去坐几年班房。对那些有“组织的对抗中央”的人,必须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更不能心慈手软。

    中国自古就有“皇权不下县”之说。在这一背景下很容易导致地方权力的自利性,由此以来,便导致地方权力挑战中央权威的状况进一步恶化,地方官员利用长期积累的人际关系网络,任人唯亲,形成既得利益集团,拥有与中央对抗的资本,中央与地方渐呈背离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

    自从80 年代的分权改革后,地方权力越来越突出,而且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控制力在不断下降,对此民间早已议论纷纷:“村骗乡,乡骗县,一直骗到国务院,国务院下文件,一层一层往下念,念完文件进饭店,文件根本不兑现。” 这首市井流传已久的“新民谣”深刻的反映了当前存在的问题,这种现象绝不能任其发展下去。因此,首先必须强化中央权威,强化指令贯彻,这是克服地方政府自利性的基本途径,阻止任何地方政府凌驾于中央之上。

    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受“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思想支配,以局部利益对抗整体利益、以眼前利益对抗长远利益,任你中央政府三申五令,大上违规项目、大搞政绩工程,屡禁不止。显出地方势力与中央较劲。“先斩后奏”、“生米做成熟饭”、“静悄悄地干”、“找替罪羊” 等,是地方势力的惯用手段。

    县委书记在地方具有显赫的地位,具有“高高在上”的权威。据报道,张志国在西丰任职期间,对辖下的百姓随意实施人身拘禁,出现了若干起类似赵俊萍的事件。“进京拘传记者”,不过是此类行为的“登峰造极”之举。要避免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中央应该加强基层干部队伍管理和监督,必须对各级领导干部给予强有力的权力制约。

    作为辽宁省铁岭市管辖下一个区区的县委书记,张志国居然利用手中掌握的公权力报一己之恨,便指派县委两个常委带领几名警察,跑到中央所在地拘传中央政法委机关报记者,闯下了中国共产党建国以来,县委书记抓中央报社记者的先例。此等行为,无异于是向中央权力挑战!给新闻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更为严重的是降低了中央在国民心中的威信。

    张志国,一个西丰县的土皇帝,居然没把中央放在眼里!试想,他当初又是怎么加入的共产党和宣誓的?党的组织原则明确规定:“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一点作为一名党员,张志国书记不会忘的一干二净吧!一篇报道,不知触动他哪根神经,竟然暴跳起来,一个指令就来北京抓人。

    如今,党中央胡总书记大力建设和谐社会,倡导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一部分利益集团和代表人物,认为中央损害了他们的利益,明着不敢对抗,暗地里小动作不断,个别地方全然不把中央放在眼里,对中央下达的方针政策、文件精神采取阴奉阳违的态度,把自己管辖的地盘搞成了独立王国,妄图与中央割据,此等陈良宇式的行为,严重阻挠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延伸,致使一些具体措施得不到贯彻落实。

    西丰事件绝非偶然,它向党中央敲响了警钟!张志国现象如果得不到彻底遏止,下一次就会出现更大的王志国,此案将会成为全国各路诸侯风向标,张志国如能轻易走人或易地为官,其它各省、地、县也许会纷纷效仿,县委书记抓中央记者没事,地一级派人抓中央机关领导也许也会没事,省一级抓更不会有事。如此这般,将来中央的权力如何得到保障?地方诸侯的威胁将不可避免!

    坚决维护中央政府权威和公信力,削弱地方势力,凡是中央作出的决策和规定,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不允许搞变通,不允许阳奉阴为,对抗中央决策的要坚决惩办,必须坚决遏制这股势力。

    西丰事件可以说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张志国被责令辞职怎么处理?充分反映出辽宁省铁岭市是如何认真看待这起事件,笔者认为中央和各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都在看辽宁方面的态度。

    人们在冷静之余,更多的还是期待辽宁省有关部门尽快有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