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
陈岩锋
八月十二日早晨参观黄鹤楼之后,由于怀念武汉大学的风景, 中午坐上汽车又去了校园.恰好放假,学校人非常少,天气又炎热,随便转悠了一圈,连上次去过的东湖岸边都没到,就离开了.与上次来不一样的是,西门的路修缮了,两边的门面也洁净了.可是武昌火车站正在建设,一片乌烟瘴气,还不如上次来时干净,甚至走在地下室有些阴森森的感觉,恐怕工程没完成若是豆腐渣,那我们找谁去喊冤.还好,起码在我坐上火车以前没有坍塌.真觉得十分庆幸.
汽车站车子倒是有,价钱不但贵,而且傍晚才发车.这就耽误了我们的旅程.于是选择了火车,不过售票员告诉我们并没有座位.我想到岳阳市比较近,也用不着座位,铺张报纸就可以.可是上了K435以后才知道,超员十分严重,连铺报纸坐的地方都没有.只是在过道里偎依着车壁,一直到岳阳.
到岳阳已是傍晚,街头行人无几,车站多的都是接客的的士和摩托车司机.询问了操着湖南话的当地人,告诉了我们去岳阳楼的路程和车次.坐上汽车以后顺便浏览了一下岳阳的市容.岳阳是个中等城市,经济发展并不是很快,从逼仄的街道与楼层的高度我们就可以看出.然而,可能也正因为经济欠发达,人民的生活比较恬淡.他们的语速和步履可以佐证.或许这也是经济还没有发挥出威力,不过,覆巢之下岂有完卵,经济大潮浩浩荡荡, 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谁又会不识时务,螳臂当车?何况经济也可以带给我们欲望的满足.
穿过市区,到了岳阳楼跟前. 岳阳楼南门正在建设新街区.伪造的明清建筑.工人们已经打烊.路面留下了不少沟壑.我们走下阶梯,眺望了朦胧的洞庭湖.夜色中的洞庭湖依旧繁忙,各种船只川流不息.不过由于身体疲乏,也没有过多的心思观赏.把风景留在明天吧.
在岳阳楼南门前的金城小宾馆安顿好,冲个热水澡,精神爽朗很多.打听到了小吃的去处.但是没想到在铁道旁边.步行十多分钟就到.在润生老卤吃了他们做的各种卤味.味道还是比较够味:辣得过瘾.但还没有店主所说的辣得吃不下.可能一直是我吃辣的缘故.喝了当地产的啤酒,味道相当一般.不过店主的好客倒是出乎我的意外.可能经济欠发达地区更具有古道热肠一些.吃饭完毕, 已经子时,漫步街头,行人极少.消化掉过多的营养,早些入眠,明天就可以有充沛的精神去观赏景色了.
由于我就住在岳阳楼旁边,距离非常近,早上也不必早起.懒洋洋地起来在门口吃了早餐,就开始了今天的游历.
南门都是伪造的古建筑.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内部和门面正在装修.可能不久就要开业.入住的商户很多。从招牌看,全国各地的都有,经营各种特色商品.开业之后一定也像其它旅游区一样琳琅满目.不过,我也不认为有什么特色可言.毕竟很多景区所经销的商品大同小异.然而,经济潮流的动力,已经使得保留民族特色成为一句空话.如果说游客在迎合回归自然成为时尚,那么民族特色在经济的冲击之下改变自己迎合游客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时尚.所谓民族的已经不民族,而回归自然的则成为了回归经济.这不得不是一个笑话.反之,当然这也不错,真的实现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就是民族的宣传口号.同时也印证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或衣食足思淫欲的理论.
走在岳阳楼景区,你不要认为只是岳阳楼外围是经济圈.即便在核心景区依旧是经济做主.才修建的厅台楼阁,烟火缭绕,在泥塑的祖宗佛祖吕仙面前膜拜要香火钱,在小乔面前欣赏也给你介绍着商品.如此,岂不是大煞风景.可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是惯例,谁能看着金山不动心?世人非洗耳翁.
买了46中国元一张的门票,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耗资数百万伪造的古董,唐宋元明清五代的岳阳楼模型.听说这只是岳阳市政府“旅游兴市”、“民心工程”, 斥资3.2亿元中国元修整和扩建岳阳楼的一小部分.根据介绍得知: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鲁肃修筑了阅军楼,晋、南北朝被称为巴陵城楼,唐朝开始称为岳阳楼。宋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今岳阳),由于岳阳楼已坍塌,他于庆历五年重建了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作于此时。明崇祯十一年(1639年),悉毁于兵,翌年重修。历朝屡毁屡修,耗费了不少民脂民膏。最后一次是1983年国务院拨专款修缮。保留了清代的建筑风格。这几个伪造的古董揭示了岳阳楼的历史沿革。
正在修建的原因,很多景色才现雏形,从他们花哨的设计和投入巨资也可以看出煞费苦心。为了招揽游客搞得黔驴技穷也在所不惜。经济落后的压力迫使岳阳当局另谋出路。然而,3.2亿的投资是否寅吃卯粮呢。我们只能等待历史的验证了。但是从今天来看,还是有旅游市场的。虽然天气炎热,但游客兴致仍旧大发。甚至有很多美国人、日本人,打扮得最妖里妖气的高丽棒子也不少。看来岳阳楼是远近闻名,对游客还是有吸引力的。
岳阳楼景区面积很大,岳阳楼倒不是很高,虽修建在高台之上,也没有巍峨的气势。而像范仲淹那样望景发情更是遥不可及。毕竟现在的景色不像他所见到的滕子京《洞庭晚秋图》,此时的岳阳楼也不是彼时的岳阳楼,我们由于身份及其境遇不同,也不会有同样的感受,也不具备发情的条件。待在岳阳楼如果说有什么想法的话,无非是想躲避高丽棒子的花里胡哨的打扮与散发出的劣质香水的恶臭及其尖利的鸟语,还有骚扰着我们的商贩,因为有它们在场实在闹心。连观赏风景的兴致都被他们打消了。即使范大人遇到污七八糟的场面也难讲会有雅趣作出《岳阳楼记》这样流芳千古的诗篇:早已不知道躲避到那里去了,那还有心思忧国忧民吆。
岳阳楼的名气大主要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造成的。而《岳阳楼记》的核心思想则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他的这个观点是建立在俗人的喜形于色之上的: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作为仁人义士当然和俗人的立足点与目标不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而他则把自身比拟为仁人义士,所以才发出如此感叹: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会与之同行呢?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我在地藏王的道场九华山旅游的时候曾经听说过金乔觉“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誓言.虽然他活了九十九岁高寿.也没有度完人间的罪人.而范仲淹也是像金乔觉一样,虽然感慨万千意气风发,也无法收拾即将破碎的山河.实则,讲出这番话的何止他们二人.犹太教、基督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道教等宗教,道家、法家、农家、墨家等诸子百家,共产主义、民族主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国家主义等等新兴的类宗教,无一不示范着这种思想的源远流长。
然而,历史告诉我们,理论毕竟是理论,现实毕竟是现实,空想毕竟是空想,事实毕竟是事实。它们之间存在不小差距。倘若以理论来统治现实,用空想统治事实,不能说百分百失败,因为还有范仲淹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九十九失败倒是可能的。否则人类就不会争斗频仍鬼哭狼嚎了。从反面来来看,也正因为现实太残酷,几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才有范仲淹的感叹:吾谁与归?才有诸多的宗教和类宗教思想在宣传忘记现在,着眼未来或天堂。
现实太有吸引力了.人类对权力与金钱欲望是难以遏制的.虽然范仲淹和滕子京一心为社稷着想,如果损害了别人的利益,照样被打击报复贬谪.他们更能体会到人间之冷暖与欲望之无穷.不过,为什么他们置俗人的低级需要而不顾,宣讲理想主义呢?他们深知,假如放任自流,大厦将倾.他们的忧虑实际上是为江山长治久安考虑,亦即居安思危.可是,大厦怎能一人推倒,他们二人又扶得起的.推倒大厦的非一人之力,建设大厦也非一人之功.宣传个人主义的功效无非是为树立权威考虑.对社稷安危可并非吉兆.
可是俗人怎么有社会忧患意识.物欲的快慰比看不到摸不着的未来或天堂更具有引力.他们也可以这样讲:你入你的天堂,我在我的人间.的确,人间何其美妙啊.如果不留恋,你可以离世.可是有几个愿意离开的. 虽说吸引人的不只是物欲.还有其他值得留恋的东西.但是物欲的吸引足以你舍不得离开.并且情愿为之鞠躬尽瘁.
岳阳楼的西南边摆了许多餐桌和椅子,供游客休憩的.不过中国人很少坐,基本上是为拉拢国外游客的.他们更有钱,也更舍得花钱.店员服务非常周到而热情,微笑着招待客人,丝毫看不出作假的姿态.不但提供了英语还有日语和高丽语等等翻译.而她们的目的并非是为他们服务,而是为它们服务的.所以,当他们走了之后,如果没有掏出它们购买她们的商品,她们一定会变脸.而不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毕竟,由于草根各自为营的孤立状态,经济冲击的力量是难以抗拒的.
2007.10.21